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研究

2010-08-15刘文昌

天津教育 2010年5期
关键词:数学课教师学生

■刘文昌

刘文昌 天津市河东区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的合作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为此,我们一线教师都在课堂上积极地展开实践、探索。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知识、意识、能力等都有限,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对课堂的各项要求还不“适应”,更别提“合作”了,这对数学课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纠正“强弱分化”的现象

小学数学课合作学习最常见的方式是“合作学习小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小组合作中,存在着个别学生“包干”现象,他们在合作中包揽讨论、记录、汇报等各项工作,而一些内向、表达能力差或因其他原因不爱发言的“弱势”学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成为“人云亦云”、无个人意见的“旁听者”。如不纠正这一趋势,慢慢形成”强弱分化”,使一些学生失去了自信和自尊,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1.加强“依赖心理”的转化。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独立性差,依赖心理更为严重。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给予这样的学生更多关心,给他们创设便于思考的情境,激发思考的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通过鼓励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动口的习惯;或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和思考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说、敢做,转化学生的依赖心理。

2.培养正确的交流习惯。

小学低年级学生入学时间短,还没有养成正确的交流习惯,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努力提高学生合作的有效性。教师应当以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表达、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讨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倾听这三点为抓手,精心组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此外,教师同样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并从中鉴别哪些看法与自己相同,哪些与自己不同,使交流具有平等性,创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氛围。

3.分组时“注意同质、优化组合”。

教师要杜绝“强弱分化”现象的发生,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同质、和谐互助”的原则适当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有“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优良”的学生也能在优化的合作环境中获得激励,并学会倾听他人、他组的意见。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要及时引导学生懂得既然在同一组,每个成员都要承担独特的任务和职责。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的品质。小组间可打乱重排,再使不同“性”、“质”的学生真正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时间包括两部分,一是合作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二是合作探索的时间。但在教学实际中,受教学进度、教师头脑中学生年龄小能力差、怕学生的结论和自己的“答案”相去甚远、甚至有“怕麻烦”的心理等因素影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合作学习时间尚显不足。处理好这两个时间不足的问题,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合作探索的时间合理地分配,做到学生各有所思,各有所得;又要让学生进行发言、补充、更正甚至辩论,使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合作学习实施得越来越好,学生学得越来越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合作地学习,探究地学习,使教学走上优化之路。

三、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低年级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能力相对高年级都存在差距。如果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进行简单的、强硬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会“索然无味”,过程中也会“心猿意马”,自然也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效果。创设情趣,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基本要求。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把握好教师的参与“度”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必须与实际的教学效果联系起来才能评价出优劣。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度”至关重要,教师的参与“过多”,则成为包办代替,失去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神”;教师的参与“过少”,则成为“袖手旁观”,失去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的“韵”。 要让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课前做好认真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如在什么时候合作学习?哪个地方用合作学习?如何进行合作学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情况及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教师应当意识到合作学习这一发展性教学策略,给学生个体以及群体发展所带来的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数学课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初中数学课导入“八法”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有趣的数学课
学生写话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学生写的话
“网红”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