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Web2.0实现高校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2010-08-15姚坚唐小娜黎明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交流

姚坚,唐小娜,黎明珠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571400)

用Web2.0实现高校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

姚坚,唐小娜,黎明珠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琼海 571400)

教师的认知结构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蕴含于教师头脑中的价值观、教学组织能力等等这些知识被称为教师的隐性知识,它们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的难点。论文通过分析教师隐性知识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利用Web2.0软件来实现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

Web2.0软件;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

2.教师隐性知识

教师的隐性知识是个人长期教学实践的产物,是一种潜意识的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也不易于传播。它包括教师个人的教育信念、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思维方式等等。它们隐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隐性知识大致可分为三类:教学过程中的隐性知识、科研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个人价值生成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隐性知识。三个过程之间存在着知识的互相转化。

3.教师隐性知识的特征

(1)个体性。教师的隐性知识是由教师个人经过长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而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作为教师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知识,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Web2.0软件的应用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多维度的良好空间,能够让教师共享显性知识,同时促进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有助于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隐性知识及教师隐性知识的特点

1.隐性知识

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1958年首先提出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知识分类形态,他认为期的教学摸索、教育实践沉淀而来的,它的起点是个人,是其与自身及外部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2)沉默性。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显性知识一般以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此类知识教师很容易获得的,而隐性知识则很难被清晰地表达出来,或者通过语言、文字、图形等方式进行说明。

(3)非共享性。因为隐性知识是个体经过长期的努力获得的,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个体的私有财产;另一方面,由于隐性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不易于传播和共享。

(4)实践性。教师的隐性知识是教师通过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它并不来源于某一个公共领域,其必须依附于某种特定的情境进行迁移和应用。

二、大学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主要障碍

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个复杂的问题。由于受到学校文化、个人意愿、价值观、沟通平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还存在着诸多障碍。

1.教师个体的分享意愿不强

“知识就是力量”,教师辛辛苦苦积累的知识有可能会让教师在组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出于这样的一种目的,教师有可能会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技术秘诀进行“雪藏”以此来保护个人的私有利益。

2.学校管理手段的缺陷

目前我们高校中的组织机构大多数是科层制,即管理层次较多。教师往往处于这个组织结构的最底层,一旦教师有了新的想法,需级级上报,从而延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并且目前大多数大学并没有将教师群体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来建设,这些都不利于知识的共享与创新。

3.难以表达的隐性知识

与显性知识相比,隐性知识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知识,因此就注定了隐性知识难以用文字记录和传授,是一些“本能”、“下意识”、不能描述的东西,传播起来自然就困难重重。

三、Web2.0环境下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策略

教师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成长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有好的方法、策略去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作为占知识总量绝大部分的隐性知识,知识管理专家波兰尼强调通过“实践获得”;日本知识管理学教授野中郁次郎(LknjiroNonaka)则提出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与传播。因此教师想获得快速的成长,就需要在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过程中共享隐性知识。而Web2.0环境下的Blog、Wiki及SNS这些软件所提供的协作与社会关系管理功能正好为此提供了网络化的平台,是教师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最好工具。

1.Blog

康纳利等学者认为,教育叙事是探究、洞悉教师隐性知识的最佳方法,即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将日常教学中富有意义的教学事件记录下来。通过所撰写的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教师可进行自我反思,因为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Blog正好为教育叙事提供了技术支持。通过Blog,教师可以将自己日常生活的感悟、教学心得、教学成果、课件等内容上传发表,这其实是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Blog还有一重要功能就是信息的分享与交流。不同地域、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教师都可以在Blog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共同分享、互相启发、互相融合,使个人认识上升到新的层面,进而促进自我专业水平的提高。

2.Wiki

Wiki是一种多人协作的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有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与探讨。因此,Wiki的写作者自然就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促使交流者在这个社群里共享某领域的知识。它是Web2.0的一种典型应用。

Wiki的另外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具有自我修复、自我提升的功能,用户发现一条信息有错误,自己可以动手改正,如果改得不正确,别的读者也可以参与修改。在Wiki平台上,每个人都是编辑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受益者。

在这样的一个系统当中,教师除了在一个社群内共创、共用某领域的知识外,还可以对错误的页面内容进行修改,甚至擦掉一些东西。在这样一个可以共享的空间中,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不易于表达的隐性知识在协作与共创的交流中充分显现出来,能进一步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

3.建立SNS网站

SNS即社会性网络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s),即通过“熟人的熟人”来进行网络社交扩展。

假设一位教师拥有一台预装SNS的电脑,可用它来从事下列活动:

(1)创建自己的网站,而不需要懂得HTML或其他需要专业人员的技术。所有来访问的用户,都可以排队和教师本人进行即时交流,包括使用文字、网络电台,或者面对面的视频。

(2)创建自己的社会网络。教师可以把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组织到他(她)本人创建的SNS私人网络中。教师对这个私人网络有一定的控制权。

(3)创建自己的工作流。同事们可以和教师本人在SNS网站里建立一个工作流社会网络。在工作流社会网络里,用来交流的应用工具应有尽有,比如一起开会、写教案、制作图表等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用SNS来搜索那些同行发布的信息,观看有关教育教学的视频,而且可以方便地与朋友分享和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视频等等。

教师隐性知识的共享是在信任和深入交流中流动的。因此,通过SNS网站,教师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了自由组织群体。通过这种方式组成的群体通过可视化手段,实现了教师之间更加便捷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也使隐性知识更加容易在交流中流动和转化。

[1]胡泽平,施琴芬.教师隐性知识的结构与转化因素[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3).

[2]简世德,邹树梁.大学隐性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及疏导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09,(5):99.

G64

A

1673-0046(2010)11-0101-02“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加以表达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言明、难以言传的、未编码的知识,它包括个体的经验、技能、交往、态度以及体会等等。

[*基金项目:2010-2011学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项目《Web2.0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隐形知识的的挖掘与管理》(Hjkj2010-54)]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