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教学中的共识与自我实现

2010-08-15沈宏照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共识师生交流

沈宏照,张 中

1.安徽师范大学,合肥 241000;2.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对话教学中的共识与自我实现

沈宏照1,张 中2

1.安徽师范大学,合肥 241000;2.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而对话教学更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的反驳与重构。对话教学关涉到自我的理解、共识和价值实现;也关系到教育改革的革新与成败。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该是建基在平等、自由、互相理解和尊重基础之上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也是师生之间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方式。对话教学呼唤和敦促我们改变僵化、陈旧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从而使我们创造出和谐、平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精神。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每一个对话的参与者也都会得到知识的获取、共识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展现。

对话;对话教学;理解;共识;自我实现

一、对话与对话教学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谈方式,但事实上,并不是任何形式的交谈都可以称之为对话,只有建立在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条件下的交谈,才是真正意义的对话。它是一种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中进行合作的过程。”在孔子的教育思想里,平等、自由对话也是至关紧要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俄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曾经谈到过对话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的交际功能正是表现在表述中。”当然,他更认为,真正的对话交际并非仅仅存在于对话的对语(指对话所使用的话语)之间,它更存在于各种声音、形象、对话、行为之中。这就是说,对话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交流和互动。

对话教学在当前已经深入人心——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渐渐被教育界重视。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也逐渐被采纳和实践。而由对话教学理念所带来的思想冲击正在慢慢凸显——甚至可以说,一场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革新运动正在教育界蓬勃展开和广泛延展。对话教学并不遥远,而我们对此也并不陌生。“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虽然来自于柏拉图,我们可以看到对话及对话教学的核心就是平等、独立、自由、以及相互尊重的特征和精神。因此我们只有努力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满堂灌”式的教学;才能处理好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才能在不断的合作中形成理解、共识和创新。有效对话教学的实现不仅能够使学生体验到最优化的教学和知识的理解;还能够生成和塑造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更能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形成教育教学思想的革新和延续。所以,对话教学是当前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和实现的手段,也是必须要重视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要想形成真正的对话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努力创设平等、自由、开放、多元的环境和氛围;也必须要推动和促进所有对话者参与进来。事实上,对话教学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狭义的,一种是广义的。前者主要局限于一个教学集体(班级)内部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广义的对话教学则是指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如学校、班级等)中实现多元对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这也就是说,对话教学是较为广泛的交流,它并不限制人员的数量——甚至它更需要所有人的参与。所以,“对话并不仅仅限于两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中进行。……对话仿佛是一种流淌于人们之间的意义的溪流,它使所有对话者都能够参与和分享这一意义之溪,并因此能够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和共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体验对话、理解对话、实现对话。

传统教学一般实行教师的主导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动作用和主体地位。如此,学生的主动精神、自由精神往往都会被压制。关键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逐渐被淹没或丧失。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形成真正的对话,从而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病,扭转当前教学生产或教学产出低下的局面。同时,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而在交流中,我们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共识。当然,我们的交流需要通过语言来实现。海德格尔说:“人之存在建基于语言;而语言根本上惟发生于对话中。……对话及其统一性承荷着我们的此在。”这就是说,我们的此在在世实际都源自于对话和交流。没有对话和交流,我们的此在将陷入到孤独无依或无枝可依。

二、从“我与他”到“我与你”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对话和交流来实现的。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就意味着人必须要努力实现自己与他人的对话和交流。我们的此在并非单独的个体独在,也并非是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的自闭者。自我的实现来自于和他人的对话和交流,也来自于这些交流中的相互理解和共识。这样,我们就认识到了对话在我们生活世界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对话教学作为对话的一种显然还有它自己独特的一面。因为,对话是宽泛的、广义的、随机的;而对话教学却是有限制的、有目的的、定时定量和专注的。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做到目标明确、引导得当、观点清晰、学会尊重。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出较多的教学前设,努力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对话环境,防止出现所谓“伪对话”现象。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的对话才是有效的;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渐形成相互间的理解和共识。

传统教育教学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 “我”与“他”的关系。其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是错置的、不对等的、甚至是冷漠的。因为,人们只关注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或事态,而所有的其他人都是无关紧要的“他者”。这样,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错置,也就必然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中不合理现象的频频出现:比如学生的接受、理解、互动、共鸣以及反馈诸环节的断裂、扭曲、乃至错乱。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重新思考和建构一种合理、和谐、平等、相互尊重、自由的对话教学空间和场域。

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十分关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他看来,“我”就是“他者”;“他者”与“我”是平等的关系。他说:“他者就是将来。与他者的关系就是与将来的关系。”列维纳斯将他人(或他者)提高到了至上的伦理地位,从而也提醒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而德国著名宗教学家马丁.布伯则强调“我”与“你”的关系。他说:“一旦讲出了‘你’,‘我—你’中的‘我’也就随之溢出。”相对而言,列维纳斯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更具伦理价值,只是似乎有些矫枉过正。而马丁.布伯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却是“我”与“你”的关系,它更具有实际的操作价值和思想解放价值。当然,马丁.布伯最终是要谈论自我与上帝的关系的;只是,他却精当地讲出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是“交织”和“互逆性”的和谐、共存与共生的关系。所以,马丁.布伯说:“‘你’呈现在对话中,‘我’生存于与‘你’的关系里。”

同时,在谈到这种“我—你”的密切关系时,布伯说:“真正的教师与其学生的关系便是这种‘我—你’关系的一种表现。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最佳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老师必须把他看作具有潜在与现实性的特定人格,更准确地说,他不可视他为一系列性质、追求和阻碍的单纯聚合,而应把他的人格当作一个整体,由此来肯定他。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时与学生处于二元关系中,把他视作伙伴而与之相遇。”在这样的关系之下,不仅师生之间,而且自我与他人之间也都将会出现一种和谐、自由、共生的关系。此外,在这样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个体实际上都是具有自主性的主体,但又都是具有主体间性的主体(或客体)。当然,所谓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性和统一性,是两个或多个主体的内在相关性。由此,在如此密切关系牵涉和理路之下,自我与他人很显然将会形成相互间的真正理解和共识。

三、对话教学中的理解与共识

当然,有对话和交流,就必然需要有问与答——问与答是教学的必然环节和交流初步。这就是说,在对话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从问与答入手。只有在问答之间,我们才能真正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同时,对于这样的问答,我们也不能将其仅仅看作或形成为机械的、僵化的步骤;而应当将它看作是理解、共识、乃至创新形成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也就是说,问答关系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共识的实现;也关系到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精神的培养;更关系到对话中自我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所以,对话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形成理解;然后是形成共识;最后将是达到自我实现。“理解”将是首要的和关键的问题。“理解不是重复说者,不是复制说者,理解要建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内容;无论说话者还是理解者,各自都留在自己的世界中;话语仅仅表现出目标,显露锥体的尖顶。同时,说者和理解者又决非只留在各自的世界中,相反,他们相逢于新的第三世界,实际的世界里,相互交谈,进入积极的对话关系。”因此,这样的过程将不仅仅会形成真正的意义把握和理解,也更会形成一种新的意义世界和对话者之间的共识。所以,哈贝马斯认为:“理解一种表达,也就意味着懂得如何运用这种表达,来与某人就某事达成共识。”于是,我们也就可以这样认为:基于平等、尊重、自由基础之上的对话教学将会使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形成真正的理解和共识。那么,在一个有效的对话环境、对话集体或对话场域中,师生双方将会在不断的理解、评价、再理解、再评价的基础上,双向互动、反馈,最终形成共识。而且,参与的师生势必会生发出许多创造性的构想或识见;也必然会使对话者在这样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认同和自我满足。而这些,显然都是理想教育教学的最优化价值实现的构想。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需要努力协调各方立场、设计出合理、和谐的对话场景或气氛,从而最终使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之中,同时也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实现自我的认同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而在理想的、成功的对话教学中,对话者将成为具有主体间性的“自我”或“他人”。而这种身份的互换和随机调转也将会使得对话有效进行和实现;也会使得对话者从他人那里实现自我。“别人对你的反应就是你的镜子;同样地,你对别人的反应也是一面镜子。”因此,自我与他人在对话教学中显然是“交织的”。而且,对话教学希望求同存异、敢于创新。所谓“共识”,仅仅是指基于学科知识的角度而言的;而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识见将会使对话教学必须努力保护和培育的核心思想和精神。从教育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对话是有效对话教学实现的关键。而且,自我需要在对话中善于倾听和采纳他人的意见和建议。而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之上,自我才能在共识中不断修正自己、有所创新,最终在创新的对话中实现自我。

四、对话教学中的自我实现

西方现代社会学研究一般认为语言是“工具”或仅仅是手段,而并非把语言当作一种行为。哈贝马斯却认为,语言就是一种交往行为。同时,这种交往的“有效性要求构成了参与的主体之间相互承认的焦点。”那么,对话教学也需要提出这种“有效性”的问题。因为,对话教学中知识的掌握、意义的理解和共识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努力思考这一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性”的对话或交流?它又是如何实现的?

哈贝马斯认为我们若要想实现交往、达成共识,那么就需要如下三个条件:规范的正确性、主体的真诚性和命题的真实性。他说:“言语者与他者就某事达成理解,所使用的任何一种语言行为都把语言表达固定在了三层世界关系当中:与言语者的关系,与听众的关系,以及与世界的关系。”这就是说,对话双方是要事先设立一些规则和范围的;是要从问题本身来真诚追问的;同时,对话者还要从问题本身的价值和意义真实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在这样的三个条件都如实得以满足的情况之下,对话双方的积极参与、努力发问、联系他人,最终将会做到交相辉映、水乳交融与和谐共生。对话教学实际上真正显示了一种关系——一种通过语言将自我与他人、“我”与“你”、自我与世界的深度关联和密切链接。而在这样的过程和关系中,参与者很显然都会获致知识的掌握、观点的共识和创造、以及自我的价值实现。

然而,对于单个的自我或个体而言,每一个“我”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自我在对话教学中需要保持独立、还是要努力趋同?个体的自我意识又是如何在对话教学中一步一步地得以实现的?事实上,对话教学中的自我实现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对话者的相互协作和努力贯通。同时,它是起于惊奇和懵懂的个体的体验,而后是理解的实现,再次是对话者实现共识,接下来就是再评价、和再创造……而最终的结果将是这些过程的组接和融合。同时,在这些融合和连接中,自我不断地审视自我和他人、知识和判断、主观与客观。与此同时,自我的意识和逐渐就会渐渐生成,也逐渐会形成自我稳固的立场和判断。也就是说,不能孤立地说对话教学寻求的是趋同还是存异,而应当说,对话教学是一种综合的判断——它需要对话者的积极参与、努力创新以及综合审视。

当然,自我的生成和实现需要通过自我不懈的穿梭和努力,但也更需要自我不断审视客体、他人和世界。只有这样,自我才能真生实现,也才能真正解放和创新。我们对于对话教学的描述,实际不仅仅在于我们要实现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而更在于一种教学理念和思想的革命。我们对于课堂的改造和创新,实际上也是我们对于自我意识和自我精神改造的开始。当我们改变了课堂(客体),我们也就改变了自我(主体)。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在这些改造中不仅解放了自己、释放了自我,而且还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审视了世界、他人、和自我,并最终重塑了自我!历史地看,“我们的性格是由我们历史中建立起来的各种联系塑造的。”那么,我们现在对于课堂和教学的革新,实际上也是在重塑和重构它们,当然也是重构和重塑了我们的性格、眼光和思想。作为每一个独立的“我”和“你”将需要不断携手去努力和发现;也需要不断审视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判断;更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坚持己见。

当然,对于对话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而言,有效对话的形成和理解、共识的实现更需要自己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构建。作为教与学中的每一个参与者实际上都是此在自由实现的期待者,如果对话者的这一期待不能得以实现和满足,那么我们所有的前设性教学构想也将会迅速落空。同时,每一个此在的认同感和价值感也将不可能在对话教学中被满足和实现。所以,“教或学只有通过对方才能被理解,才会取得教学范畴内的某种意义;也只有在此时,言说者的立场才是教学的立场,被言说者的‘当下’存在才属于教学存在。”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的、“交织的”。

所以,我们倡导一种综合、平等、自由、创新、协调的对话教学。也只有在这样的和谐的对话教学中,我们才会形成真正的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和谐共享和存异创新;也才会真正实现与他人、与世界的联结、共识、以及自我的意义和价值。

[1]巴赫金.白春仁,晓河,等译.巴赫金全集(第四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230,389.

[2]张秀红.基于现象学视阈下的对话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2010,(2).

[3]海德格尔.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孙周兴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2-43.

[4]Emmanuel Levinas.Time and the Other(and additional essays),trans.Richard A.Cohen,Pittsburgh,Pennsylvania: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1987.64,77.

[5]马丁·布伯.陈维纲译.我与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2,57-58,114.

[6]哈贝马斯.曹卫东,付德根译.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69,68,81.

[7]伯姆.论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3.

[8]查尔斯·泰勒.韩震,等译.自我的根源[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491.

[9]张广君.教学存在的发生学考察:一个新视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7,(1).

Consensus and Self-realization in Dialogic Teaching

SHEN Zhao-hong1,ZHANG Zhong2

(1.Anhu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41000; 2.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

People use dialogues for ommunica ting.And dialogic teaching is a contradi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idea.Dialogic teaching,that has to do with education reform involves self-understanding,consensus and value-realization.The effective dialogic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way based on equality,freedom,mutual-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respect and makes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Dialogic teaching urges us to change old teaching thoughts and mode in order to create harmonious,equal and innovational teaching mode and spirit.Every participant in the dialogue can obtain knowledge,reach a consensus and realize self-value.

dialogue;dialogic teaching;understanding;consensus;self-realization

G642.4

A

1008-9055(2010)04-0070-03

2010-05-11

1.沈宏照(1978—),男,汉族,安徽怀远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

2.张中(1973—),男,汉族,江苏睢宁人,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哲学、美学、教育哲学、中国文学。

责任编辑:张 旭 陈 卓

猜你喜欢

共识师生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商量出共识
麻辣师生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