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客站的创新与实践
2010-08-15郑健
郑 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总规划师,北京100844)
中国高铁客站的创新与实践
郑 健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总规划师,北京100844)
高速铁路客站,既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节点和带动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伴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客站的建设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历经6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国高速铁路客站在建设理念、关键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介绍中国铁路客站的规划与进展,剖析中国高铁客站建设存在的挑战,简述中国高铁客站的建设目标和实施路径,总结中国高铁客站取得的显著成效。
高铁客站;规划进展;实现路径;成效
Abstract:Railway stations,an important part of sophisticated railway network,also serve as important nodes for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raffic system and an indispensable drive force of urban development.With the rigorous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rail in the country,railway station construction has also ushered in a rare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After six years’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building high speed rail stations,major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erms of construction concept,key technologies,engineeringmanagement.The papermakes an intensive introduction on the planning and progressmade in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challenges ahead by elaborating on the goals of high speed rail stations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
Key words:high-speed rail stations;planning and progress;implementation approaches;achievement
2003年以来,我国高速铁路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快速有序向前推进。作为高速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高铁客站,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现代化的高铁客站与飞驰的动车组是广大旅客感受高速铁路便捷舒适服务最直接的窗口,共同成为中国铁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 我国高铁客站规划与进展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目前的建设进度,到2012年,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km。按照点线能力配套的原则,将建成现代化铁路客站804座,其中特大型客站51座,形成适应客流特点、便于客运组织、利于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客站体系。
截至2010年11月底,已建成北京南、天津、武汉、广州南、上海虹桥等现代化铁路客站231座,其中特大型客站13座;正在建设的235座,其中特大型客站24座。
这些客站无论在站区规划、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建筑造型、关键技术上,还是在服务设施上,与以往客站相比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普遍做到了能力充足、功能完善、换乘便捷,成为所在城市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
2 我国高铁客站建设目标与挑战
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综合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对我国高铁客站的建设提出了新的需求。在当下的时代背景和国情条件下,高铁客站在价值取向、建设理念、具体内涵等方面与传统客站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综合分析高铁客站各方需求和现实发展能力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我国高铁客站的建设目标。
2.1 建设目标
围绕我国高速铁路和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目标,研究确立了“打造‘百年不朽’精品工程”的高铁客站建设总目标。其内涵是: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功能完善、可达性高、换乘便捷、设施先进、文化特色突出的高铁客站,满足客站全生命周期内旅客候车方式和客流量变化的要求,满足城市土地开发、功能拓展和空间结构优化的需求,着力实现价值工程。
2.2 面临的挑战
1)建设理念新。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客站的功能定位需要从“单一的铁路客运场所”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化,运营管理需要从“便于管理”向“方便旅客”转变。传统客站的建设理念已无法适应功能上的巨大变化,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这种新理念还需要落实到管理、设计、施工等各个层面。
2)建设规模大。按照规划,到2012年,我国将要建成现代化铁路客站804座,总面积达2400万m2。其中,特大型客站有51座,面积945万m2。面对史无前例的建设规模,既有的设计资源、建设模式已无法适应大规模高铁客站的快速发展。
3)时间要求紧。高铁客站的规划设计受制于高铁线路、车场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站区规划等多重因素,开工时间一般滞后高铁线路2年左右,但必须与高铁线路同时开通。我国高铁的工期一般只有4年,留给客站的工期只有2年左右。
4)技术难度大。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定位、立体化的功能布局模式和动车组高速通过对特大型高铁客站的空间结构、节能环保、环境控制、消防安全等带来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尤其是大空间、大跨度的空间结构体系最为复杂,需要承受动车组高速通过和反复停靠的长期活载。突破特大型高铁客站空间结构上的难题,是实现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的基本前提。
5)专业接口多。高铁客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涉及33个专业,同时还与地铁、市政道路、城市规划等行业密不可分,专业接口管理和系统集成管理的难度大。
6)协调难度大。高铁客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市政设施等工程关系紧密,涉及市政、规划、环保、国土、地铁、甚至航空等十几个部门。比如虹桥站,涉及4家铁路企业、5家地铁公司以及机场、市政等多家利益主体,多业主、多设计单位、多工程、多专业、多工种、多操作面之间的交叉错综复杂。
7)施工组织难。特大型高铁客站具有多工程同步施工、多工种交叉施工的特点,具有场地局促、进出口少、施工单位多、运输量大的共性。如何确保施工场地内外交通畅通和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状态下各工序的有序转换,对施工组织提出了巨大挑战。
3 我国高铁客站建设路径与成效
围绕我国高铁客站建设目标,针对高铁客站建设资源制约的现状,以系统工程和项目群管理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国铁路行业的体制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理念—技术—管理”三位一体的创新路线,探索实践我国高铁客站的发展路径,以实现高铁客站高质量、快速度发展。
3.1 推进理念创新,实现高起点
在充分研究发达国家铁路客站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系统总结我国铁路客站建设几十年发展历程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客站建设新理念。其具体内涵如下。
功能性:以旅客为本,为旅客提供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快捷便利的换乘条件和人性化的优质服务。
系统性:按照系统集成、整体最优的原则,以铁路客站为中心,实现铁路与城市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
先进性:充分考虑铁路客站能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满足运输服务的需求,具有前瞻意识;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环保,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确保铁路客站建筑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不朽之作。
文化性:实现铁路客站的交通功能、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追求形神兼备、和而不同。
经济性:系统考虑建筑全寿命成本,合理把握客站规模及建设标准,注重近远期结合,把铁路客站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车站。
为把“五性”原则的建设理念转化成具体的工作理念和标准,组织编写《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指南》,系统阐述“五性”原则的具体内涵;组织出国考察学习、国际技术交流会、专家研讨会,全过程引导和促进了设计、建设人员的观念更新,为新理念在工程实践中的贯彻奠定基础。
结合高铁客站工程实践,撰写出版了《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重点研究了高铁规划与总体布局、功能布局与流线组织、空间形态与文化表现等重大问题,以形成现代化客站的设计理论。
取得的成效:从已经建成的客站看,“五性”原则的新理念在客站建设中得到了全面贯彻。树立了一切以服务旅客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兼顾铁路、城市和综合交通需求的服务理念;树立了适应需求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力求系统最优的发展理念;树立了突出交通功能,体现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建筑理念。
3.2 推进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
充分发挥铁路既是主导方,又是需求方的优势,构建“以铁道部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高铁客站技术创新体系,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我国高铁客站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以满足高铁客站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和高效率的要求。
围绕空间结构、节能环保、环境控制、消防安全等关键技术难题,统筹把握技术创新需求和方向,统筹整合国内科研资源和力量,统筹推进重大科研和技术攻关,统筹实施科研成果的转化,实现了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为高铁客站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取得的成效:在结构技术上,首次提出了“站桥合一”的空间结构新型式,使得“零距离换乘”成为现实;在节能环保技术上,通过立体化的空间布局,实现了以空间换取平面,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实现客站的可持续发展,大量采用了冷热电三联供、热泵、太阳能光伏发电、冰蓄冷、自然光应用等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在环境控制技术上,采用了声、光、温等一系列室内环境控制技术,大幅提高了候车的环境品质;在消防安全技术上,广泛引入了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方法,保证了客站在高大、宽敞候车环境下建筑结构和旅客的安全。
3.3 推进管理创新,实现高标准
为解决大量高铁客站同期建设导致的组织协调、资源共享、工期控制和质量保证等工程管理难题,在总结北京南等单一客站建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了一种支撑多客站同期建设的项目群管理模式,以标准化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推动高铁客站项目群的集约化发展。
改变客站传统管理模式,在铁道部层面成立全国铁路客站建设总指挥部,形成三级管理组织体系。由总指挥部统一制定战略目标,统一规范工作流程,统一调配关键资源,以实现“总体目标可控,重点流程可控,关键资源可控”。
以责任链管理为核心,组织建立“结构清晰、职责分明、权责对等”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高铁客站建设的规则框架,以实现高铁客站工程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实现“易操作、可复制”的标准化目标,持续提升客站建设管理的成熟度。
按照“抓源头、抓关键、抓细节”的思路,强化客站从方案征集、设计审查到工程实施的全过程控制,完善高铁客站建设的过程管理框架,以实现高铁客站工程项目群的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
取得的成效:解决了大规模高铁客站同期建设带来的资源不足、能力不足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实现了高铁客站工程管理能力的快速、系统提升。确保了北京南、武汉、广州南、上海虹桥等大量客站高质量如期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高铁客站项目群系统化、集约化快速发展。
4 结语
展望中国铁路未来,到2012年,随着一大批现代化铁路客站的建成运营,中国高铁客站将为旅客提供更加便捷的进出站服务、更加舒适的候车环境、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设施,与城市的关系更加和谐,对城市综合交通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刘志军,何华武,郑健.铁路旅客车站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郑健,沈中伟,蔡申夫.中国当代铁路客站设计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唐述春.德国铁路客运营销特点及思考[J].中国铁路,2005(5)
[4]朱兆慷,张庄.铁路旅客车站流线设计和建筑空间组合模式的发展过程与趋势[J].建筑学报,2005(7)
[5]顾保南,黄志华,邱丽丽,等.上海南站的综合交通换乘系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8)
[6]孙伟,刘德明.铁路客运站建筑空间开放性解析[J].华中建筑,2008,26(1)
(责任编辑:魏艳红)
A
1004-9746(2010)06-0001-03
201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