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学生会组织的特殊性及其发展要求
2010-08-15高杨崔杰
高 杨 崔 杰
(1大连民族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大连民族学院 团委,辽宁大连 116600)
学生会是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的青年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是学校和学生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共青团组织的有力助手。学生会在深入贯彻党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和国家民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2009),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各民族大学生权益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淀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民族院校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民族院校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力量。
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各民族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成长环境、民族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民族地区或偏远地区,他们不仅要适应大都市和大学生活,而且要适应多民族背景下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融合和碰撞,更容易产生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给共青团指导下的学生会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求学生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要遵循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会建设的一般规律,而且要把握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学生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会真正成为各民族大学生实现根本利益的学生组织。
一、普通院校和民族院校之间学生会特点异同
近年来,随着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会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显得愈发重要,学生会已经成为高校展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水平的平台。
民族院校和普通院校都是以青年学生为教育对象,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然要遵循高等教育的一般规律,导致二者的学生会必然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不同学校所处地域不同,教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民族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目标各有不同,也会呈现不同特点。
(一)普通院校和民族院校学生会特点相似之处
1.组织性
学生会是一个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的组织,它不仅有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条例和章程,而且有严格的干部选拔制度、详尽的工作流程。学生会成立至今一直是一个有计划、有纪律性的学生组织。组织性是学生会最基本的特点,任何团体要想健康发展,必须具有组织性,所以不管是普通院校还是民族院校学生会本身首先是一个组织,这样才能保证其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2.开放性
学生会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它会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与不同职能部门、学生社团及各个指导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接触到学校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组织。开放性是学生会良好运转的重要保障,否则学生会的工作将成为一盘散沙,走向极端。学生会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活动都不可能仅仅靠某一个部门独立完成,还需要学校不同部门积极配合才能够成功。
3.流动性
学生会每年都要按照具体的干部选拔办法进行换届选举,还要根据学生干部考核条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随着老生的退出和新鲜血液加入,人员必将发生变动。人员的流动性是学生会良性发展的命脉,只有不断增添新鲜血液,补充力量,学生会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
4.稳定性
学生会的稳定性主要是指在每年干部选拔过程中,干事、副部长、部长、副主席和主席的人员具有一定连续性,其中部长级以上的学生干部大部分是从干事、副部长中选拔出来的,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会人员的相对稳定性,又能够使学生会工作更加迅速有效地展开。
5.相似性
各个高校学生会组织都要遵循全国学联章程,所以无论是组织结构的设置还是规章制度都有严格的规范性,尽管各个高校根据自身需要设置一些特殊部门,但是总体机构设置与运行模式基本相似。学生会的相似性也为各个高校学生会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据调查,普通院校和民族院校在部门设置方面相似度在八成以上。
(二)民族院校学生会特点的特殊之处
由于民族院校本生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民族院校学生会除了具有以上和普通院校相似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殊之处。
1.民族院校学生会具有独特使命
民族院校学生会不仅是民族院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而且肩负着民族团结教育,帮助各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促进各民族和谐发展、共同繁荣进步的历史使命,这也是由民族院校的办学宗旨决定的。
2.民族院校学生会人员呈现复合性
民族院校学生会人员的复合性主要体现在学生会干部的民族成分复杂。因为按照国家民委对民族院校招生比例的要求少数民族大学生要达到65%以上,所以导致民族院校学生会必然成为一个多民族优秀青年的集合体。当前各民族院校在学生会干部的选拔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到学生会的民族成分丰富性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使学生会人员组成多民族的复合性成为了一种自觉行为。据调查,当前绝大多数民族院校学生会干部中少数民族大学生比例基本保持在50%—65%之间。民族成分的多样性体现了民族院校的特点,也是与其他普通高校最本质的差别。
3.民族院校学生会更强调团结协作
由于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俗习惯,导致学生干部在为人处事和待人接物方式上存在差异,如果他们处理不好这些客观差异,在平时与人沟通协作方面就更容易出现问题,所以民族院校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了解不同民族的基本特点,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如果学生会在运行中过程中处理不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会的作用发挥,甚至破坏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所以民族院校学生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考虑到民族的特殊性,处理问题兼顾民族风俗文化和习惯。
4.民族院校学生会干部选拔机制的特殊性
为了让更多不同民族的大学生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管理中,针对各个民族的特点,民族院校学生会在干部的选拔过程中,把公开选举和组织选任结合起来,对于个别岗位的评选标准要根据不同民族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作出调整,适当降低学习成绩要求,突出特长,真正选择那些政治素质高、民族团结意识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学生会干部,并且对少数民族学生干部要做到多关心、多培养、多爱护、多鼓励,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干部能够尽快成长起来,从而将来能够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民族院校学生会建设和发展的特殊要求
民族院校学生会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民族院校德育工作的水平。民族院校要 “努力把各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作出贡献”。这也为民族院校学生会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以下特殊要求。
(一)民族院校学生会必须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集体
民族院校是民族团结的模范,是培养民族团结中坚力量的重要基地,民族院校学生会是各民族优秀大学生共同工作、共同进步的先进学生组织。学生会的整体形象,学生干部的言行在各民族大学生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民族院校学生会必须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集体,学生会干部必须成为维护民族学子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榜样。此外,学生会的工作又要求各民族学生干部经常沟通交流、相互协作、培养团队意识,而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同民族学生在干部岗位上的竞争、不同思想和思维方式中的碰撞,从某种层面上看,民族院校学生会就像一个在党的领导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缩影,各民族学生干部在一起必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要相互包容,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其中汉族学生干部要积极主动地和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打成一片,真正了解不同少数民族成员的民族特点、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等,成为维护民族院校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此外,学生干部还要不断加强民族政策和理论学习,树立各民族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结合不同民族特点,加强学生会自身组织建设,根据形势需要设置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文体特长,宣扬各民族文化,展示各民族特色,团结各民族大学生。尤其是在拉萨“3.14”和新疆“7.5”事件等特殊时期,要坚决成为拥护民族团结、宣扬党的方针政策和声音的中坚力量。
(二)民族院校学生会应建设成为少数民族优秀干部的摇篮
培养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是民族地区建设和发展的特殊要求,这些少数民族优秀干部将来就可能成各民族发展的领军者或是核心人物,这就要求民族院校更要不辱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特殊使命。
民族院校学生会对于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干部关于民族政策、民族理论教育,使他们成为让党放心、让各族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民族院校学生会在干部考核机制中,适当降低对于学习成绩等硬指标的要求,注重政治素养和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贡献。例如,民族院校可以通过民族团结优秀个人、民族文化先进个人和民族工作贡献奖等评比活动来提高学生会干部对民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既能体现出民族院校的特殊性,又能调动不同民族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更好地协调各民族大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院校学生会干部的政治素质要求更高
政治素质过硬是对少数民族干部素质的第一要求。民族院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无论是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都必须时刻与党中央始终保持一致,具有大局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准确地向党团组织汇报。对此,民族院校学生会可以通过举办民族知识竞赛、到民族地区考察及社会实践和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团队协作加强沟通交流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干部对各个民族有正确认识,增强自我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能够站在不同民族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交流与理解,时刻铭记民族团结、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观念,提高政治敏锐度,为真正实现民族院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大学生共同进步奠定基础。
民族院校的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民族院校学生会建设和发展的特殊要求,根据不同学校的自身特点加强和改进学生会工作,使学生会的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从而充分发挥民族院校学生会在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校德育等共各项工作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