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策略分析

2010-08-15冯文全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学习效果学习者素养

郭 晶 冯文全

无论是从时代发展需要的角度,还是从网络学习特征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出发,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然而就广大学生来讲,他们究竟能否适应网络学习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则与学习者的网络学习策略直接相关。

一、大学生网络学习的低效现象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网络越来越贴近和深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我国大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到底如何?我们通过对我院大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大学生网络学习效率低下,现状令人担忧。

(一)置身网络学习环境易产生信息迷航,学习效率低下。

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垃圾资源充斥网络,当学生被大量的网络信息包围时,易出现“信息迷航”现象,最终导致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目标不明确,容易偏离学习目标。

很多大学生起初上网是想查找某个资料,但在查找过程中看到自认为有用的信息,就沿着链接一路点击下去,浏览的结果和上网的初始目的早已大相径庭。

(三)知识零散,情感缺失,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学习者处于时空分离的状态,使得人际关系冷漠,造成孤独感、集体归属感缺失等心理问题。同时学生从网上获得的知识多是零散的,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难以获得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学习质量不高。

(四)网络学习支持、监督、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大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碰到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帮助,而分离状态的网络学习模式给予学习者的支持不够,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因素

(一)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客观因素。

1.网络传输与接受硬件条件不够完善。网络协同学习不方便是学生不能有效学习的一个客观因素。网络教育的前提条件不仅要求教育者一方有完备的网络传输系统,而且要求受教育者有相同的网络接收系统与之相匹配,例如大学生都至少拥有一部电脑,并与因特网连接。然而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电脑普及率相当低,且因特网覆盖率也不高。[1]这样大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在现实上存在着不方便。

2.网络教学资源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我们认为,网络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段开展网络化学习活动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2]网上适合大学生学习使用的资源的针对性不强,可以利用的学科学习资源比较匮乏。

(二)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

学习者本身是影响网络学习质量的最主要的因素。下面我们对影响网络学习成效的学习者自身的两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3]学习者如果忽视了对自身信息素养的培养,会很容易受到网络迷航的困扰,严重的会因为错误信息的摄入而直接导致学习失败。因此,大学生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了网络学习的效果。

2.心理因素。纵观网络学习的现状、特征与效能,网络学习者在学习上或多或少存在着诸多困惑,内心层面上存在着这样那样不健康的心理。大学生早已习惯了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学习,虽然这样做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种学习方式也会降低学生信息选择的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具有无组织特性,一旦来自教师的帮助减少,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也就是说,从传统面对面的教学方式中获得信息的能力,不能自然迁移到网络学习的新环境中来,在网络学习中暴露出信息迷航的现象。

三、改善大学生网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

网络环境下的基本学习策略包括以下三种。

(一)信息搜索策略。

大学生作为接受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在网络操作水平上比较容易提高。总结一些专家和学者的观点,结合自己网络学习的经验,我将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索策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1.制订搜索计划。搜索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搜索什么,在正式搜索之前,分析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所涉及的学科范围;二是到哪儿去搜索,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搜索目标,分别列出可能的信息源;三是如何搜索,预设搜索过程,分析哪种搜索工具可能最恰当,搜索过程可能包括哪些步骤,等等。

2.选取搜索系统。网上资源种类繁多,专业领域和学科范畴不同的数据库的文献类型和数量规模不尽相同,所以要选择非常合适的数据库和检索工具。根据不同的搜索主题,采用不同的搜索系统,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换。

3.实施搜索过程。根据搜索范围和目的的不同,进行范围、语言、方法的灵活搭配和运用。

4.记录搜索过程。搜索记录通常包括以下几项:搜索日期,参考资料,数据库或索引,地址或URL,搜索命令或关键字和搜索结果。通过分析搜索结果和效率,不断进行变换、组合、调整、综合利用,逐渐学会如何系统而高效地搜索。

5.评价信息质量。搜索过程中对信息的评价是一种粗略评价,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相关性和可信度。相关性是指搜索中的目标与所研究主题之间的相关程度,这要借助于丰富的学科预备知识。可信度是要辨明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科学性。一般说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构等站点发布的信息比商业站点和娱乐站点上的信息可靠。

6.存储搜索结果。把搜索到的与主题相关、又相对可靠的资料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内进行存储,以备后续处理。

(二)网络交流策略。

网络学习与传统意义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和对学习的不适应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互动较少,容易引起学习的孤独感,并且缺乏集体归属感。学生的学习体会无法与他人分享,得不到来自于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学习过程缺少参照体系,所以很难发现问题。与此同时,长时间与网络接触会减少学习者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导致情感的缺失,产生网络依赖。[4]因此,在网络学习中,更应强调协作式学习,实现协作式学习其中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除了自身的素质外,掌握一定的工具有利于交流能力的培养,如电子邮件、ICQ、视频、网上电话等。而这些交流策略会更有利于生生与师生协作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策略。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网络学习者,学生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首先是提高元认知能力。学习者以自己的网络认知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网络认知活动进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网络学习中,通过多次的学习体验可以提高学习个体的元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节和自我监控的能力。学习者元认知技能的提高,对于减少或避免网络迷航现象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其次是提高网络信息素养。网络学习中,学习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获取信息的质量。在密集的网络信息中,学习者需要准确判断信息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处理信息,对自己需要的知识进行搜集、筛选、归类、概括,进而对这些知识进行加工融合,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网络学习虽然是开放的、自主的,但我国大学生由于受多年养成的传统学习习惯的影响,网络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难以一朝改变。目前我们需要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有策略地学习,整合、组织优秀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网络学习所带来的益处,潜移默化地由传统学习向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转变,从而实现真正高质量的网络学习活动。

[1]刘灵芝.传统学习的嬗变——大学生网络学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2]陈时见,王冲.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3]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

[4]曹贤中,何仁生,郑采星等.国内网络学习适应性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

猜你喜欢

学习效果学习者素养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莲心宝宝有话说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