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2010-08-15孙晓生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人文

陈 晔 孙晓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过于注重专业技术方面的培养,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自1998年教育部颁布 《关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在探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但受办学导向偏差、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文教育的空泛化与边缘化等原因所限,目前高等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1]因此,重新认识医学的性质,深化人文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切实有效地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的紧迫课题。

1.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人类的一切人文科学和文化成果内化为稳定的自身素质,表现出来的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2]早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明确要求:“21世纪的医生,应是优秀的卫生管理人才,病人的社区代言人,出色的交际家,有创见的思想家、信息家,掌握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知识的专业医师和终身努力学习的学者。”当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充分体现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科学属性。在这一模式下的医学发展,要求医学生达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医学生具备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哲学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成为既有较高的诊疗技术,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适应新的医学模式,顺应当代医学发展的潮流。[3]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全面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所必不可少的。

2.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开展的依据

2.1 人文素质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用之义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具有物质和精神两种形态。具体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等等。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一项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优秀的校园文化具有规范大学生行为,凝聚大学精神与理想的作用,是大学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将无形的校园文化融入到有形的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将学校的内在精神理念外化为各种可见的文化符号,从而对校园文化的培育和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平台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是人文素质教育天然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2 校园文化建设的导向功能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推力

校园文化体现在高校的方方面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归根结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把全校师生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形成广大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学校提倡什么、鼓励什么,全校成员的注意力就必然转向哪里。校园文化越强有力,就越能统一全校成员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行为,就越能更快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2.3 校园文化建设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实践载体

校园文化主要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产生作用。一方面,校园文化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浓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人文知识不会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了营养丰富的生存土壤,从而得到延续与发展。课堂知识在与校园文化的相通融合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达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直接参与到人文活动中来,学校举办的艺术活动,以及学生社团的各类活动将学生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人文知识的理解。

3.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建议

3.1 推进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应坚持文化的正确方向,明确规范的文化内容,突出鲜明的文化特色,力求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应进一步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创建校园文化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确保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近年来,我校制订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条例》,进一步规范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我校把“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建设计划”、“人文精神活动月”等活动的开展制度化,常抓不懈,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特色化、项目化、精品化”的工作思路,实施“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建设计划”,引导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健康发展,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确定“人文精神活动月”,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方面的教育,努力促进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2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我校通过校园建设“精品化”、校园环境“精品化”,最终促进人文环境在硬件建设上的“精品化”。在建筑设计、校园景观、道路命名等校园环境的点点滴滴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设立固定的人文和艺术的活动场所,方便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和活动成果的展示,这些活动场所的设立不仅是相关活动开展的物质保障,而且成为校园文化的标志。我校一直十分注重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学校博物馆已于2006年正式组建成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并成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分基地,同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成果展,已建成学生素质教育成果展厅,还在校友资助下建成岭南名医壁,等等,上述硬件设施建设为我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器物基础。

3.3 加大对典型事迹宣传

我校注重对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的宣传,引导学生参与和思考,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形成一个良好浓厚的文化环境,并且让学生在此间担当主体,将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同时,通过宣传典型,推动教风建设,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把教师培训与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紧密结合,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我校通过开展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校园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对学校先进人物、典型事迹进行表彰宣传,营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

3.4 充分发挥网络等媒体的作用

网络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高校论坛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网络环境,可以提高校园文化的科技含量,加深学生对文化氛围的感受,促进交流与思考。学校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正面效应,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和人文道德的培育。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通过开设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论坛(诚济论坛)和中医药文化网站设计大赛等平台,让学生主动投身校园科技文化建设,在推广中医药文化过程中提升自身人文素质。

3.5 丰富学生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举办社团活动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社团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寓素质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通过喜闻乐见、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育人,努力营造和谐校园。如各种艺术节、演讲比赛、科技节、影展、文艺演出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扩展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人文修养。为丰富学生社团建设,我校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社团管理条例》等,以此推动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的素质。

3.6 借助综合性大学资源优势

医学院校本身专科性强,人文底蕴相对薄弱,与综合性大学合并的医学院校则有可能利用综合性大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优势,实现人文社科资源的共享。单独的医学院校,也应该与综合性大学紧密联系,加强合作,争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尽可能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实现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4]我校依托“广州大学城及周边地区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这一平台,通过各高校之间的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深入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以“中西文化兼容,科技人文并用,精品通俗共存,教师学生参与,校内校外结合”为理念,切实推进了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工作。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大学的校园文化是大学整体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是大学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其终极目的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形势严峻,要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人文学科在高等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作用,把人文知识经过实践,转化为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1]黄元媛,周振军.加强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07,(2):34-35.

[2]朱光,汤雪银.略论校园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0,(4):105.

[3]李四海,周增桓,郭照江.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2):87-89.

[4]孙晓生,李雁.我国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教育发展思路[J].医学与社会,2009,(4):76-7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校园文化人文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人文绍兴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人文社科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