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是拼写短语和句子的最小基本单元
2010-08-15张建徽
张建徽
(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安徽 蚌埠 233050)
方块汉字和汉语拼音都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前者以字形直接表意,后者以音节间接表意,二者表意的表现方式虽不同,但承载信息的目标一致。汉语拼音小到可以为一个汉字注音,大到可以拼写出汉语的所有言语和文献。由于汉语拼音以表音的方式间接表意,不如汉字直观,所承载的信息量有所损失,因此在使用时既要遵循拼音的规则,以音节为最小单位拼缀,又要按照语法的规则,以词为最小单元拼写。
一、大前提:汉语拼音是汉语法定的拼写工具。
汉语拼音是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于1955—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主要功能是用于标注汉字的读音、拼写汉语的语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政府即开始酝酿汉语拼音方案。文字改革委员会曾先后收到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速记式、图案式、数字式等一千多种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公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吸取了各种方案的优点,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定的注音和拼写工具。
根据汉语音素制定的《汉语拼音方案》,声母和韵母拼缀构成汉语音节,部分韵母可自成音节。音节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然后形成一个比较响亮的中心,一个语句里有几个响亮的中心就有几个音节。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如gong是由声母g、韵母ong和声调三个音素组成的音节,不标声调可分别表示工、公、功、共、弓、攻、宫、恭、蚣等同音字;“gongfu”这一语音形式,是由“gong”和“fu”两个音节组成,又是分别由“g,ong,f,u”这4个基本成分即音素组合而成,再标上不同的声调,便可分别代表“功夫”、“工夫”、“共赴”、“工服”、“公服”等同音词。这就是说:音节是构成字词的最小单位,或者说,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可以表示若干个同音字或词,或者说,一个词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若干个相同的音节可以表示若干个同音词,或者说,一句话里有几个字就有几个音节。用这种方法拼缀并标注音节、拼写词和短语、拼写句子以承载并处理信息,在语言实践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为古老的方块汉字与国际接轨作出了巨大贡献。
199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决定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78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文献工作技术委员会决议采用汉语拼音作为世界文献工作中拼写中国专有词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1982)。《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从中国标准发展成为国际标准。
二、小前提:组合词成短语、组合短语成句子是结构语言的基本规律。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是词,从音节构词法看,汉语词汇有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两大类,词与词可以组合成短语,词与短语的组合可以组成语句。所谓组合字成词、组合词成短语、组合短语成句子,组合句子成段落和篇章。词的功能很强大,某一个单音词(字)可与另外的单音词(字)构成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意义各不相同的双音词、多音词和短语。
从结构关系看,汉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语素加虚语素,如“zhuo”加“zi”合成“桌子”,“lao”加“shi”合成“老师”;二是实语素加实语素,如“hong”加“qi”合成“红旗”。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从音节数量看,双音节词居多;从语法单位看,词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运用单位。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构成短语,如“chi”是一个词,“pingguo”是一个词,组合成的“吃苹果”就是短语;“wuxing”是一个词,“hongqi”是一个词,组合成的“五星红旗”也是短语。从结构关系看,汉语结构短语的方法有主谓、偏正、动宾、后补、并列、介宾等;从音节数量看,四音节居多;从语法单位看,比词大、比句子小。句子则是词和短语按一定的结构关系、层次及作用交叠构造出来的更大的语言单位,能够承载更为完整、复杂的信息。从结构关系看,有单句和复句两大类;从作用角度看,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种。从句子类型看,单句有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复句有并列、承接、递进、选择、总分、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等10种。
在语言实践中,如果违背组合字成词、组合词成短语、组合短语成句子的语法规律,无疑会打乱词、短语、句子的结构,造成语意的紊乱,导致无法认读、难以理解。以下句子违背汉语构词法,将具有独立意义的词割裂,造成了词语表意功能的丧失、句子结构和意义的混乱:
难过:我家门前的大水沟很难过。(“难过—nanguo”这个双音节词被拆解成“难以跨越”)
天真:今天真热,是游泳的好日子。(“天真—tianzhen”这个双音节词被拆解成“天气非常……”)
汉语是一种“构件”语,用短语造句是汉语的基本特点,所以短语很重要,掌握了短语的构成、性能和组合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可以认为已经掌握了汉语句法的基础。这就是说,短语是汉语的基本现象,但词是最小的基本单位,没有词什么短语什么句子也无法形成。由于汉语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只要能够遵守并运用形成这种特性的约定俗成的规则即语法,就可承载和传达更为复杂的信息,最大限度消除歧义。目前市场上的一些翻译工具,在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时,常常把一个词拆开当作两个词,或将两个词合并当作一个词,在这个问题上出现错误最多,简直就是“傻子翻译”。美国人学习汉语最头疼的地方也在这里。
三、结论:词是拼写语句的最小基本单元。
说到底,小到短语、句子,大到段落、篇章,都由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词构成。不难得出结论:使用汉语拼音拼写语句必须以词为最小基本单元。这就是说,不论一个词有几个音节,它都必须以一个单元进行拼写。英语也是按单词为基本单元结构句子,而不是所有字母和单词都连着写。
以词为基本单元拼写短语和句子,就是根据汉语词汇的特点,以词语为单位进行的,单音词是一个单元,多音词也是一个单元。单元与单元间应有一个字母位置的空格,单元内的字母可以尾首相连连写,可以省略声调。分写和连写是判定词语的依据,是拼写者对语言结构“知”与“行”的表现。认知心理学认为,这种表现是人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有目的地处理语言信息的过程,其中较强的意识是确定表达的内容,反映出适当的词语并用字母拼写出来。运用拼音符号承载语言信息的特点体现在拼写的过程中:当内部语言发生时,从产生字形到反应出词义,再产生与之相应的拼音符号的反应,然后才写出来。拼写是一个复杂的系列过程,它综合体现了拼写者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诸如赋予音节材料以结构的语法知识和应用能力,语音的感知、识别、理解能力,词汇知识及其应用能力,排除歧义、进行预测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标点符号知识和书写、认读能力,等等。成功的拼写是所有这些能力与知识共同作用的结果,准确反映了拼写者的总体语言水平。
拼音字母不属于汉字范畴,它通过字母的拼缀实现记音、表意、记录汉语言,不具备独立的表意功能,只有当它按语法规则连写成“符号组”、“音节群”并形成特定的语境时(我认为,“符号组”、“音节群”应该包括三音节、四音节短语,如“吃苹果”、“五星红旗”等也应视为一个单元),才能确定它所代表的单词、短语、句子。再看一个例子:
“junguanaihushibingbushicuowu”这样的拼写显然不规范、不正确,认读费力。
如果拼写成“junguan aihu shibing bushi cuowu”,容易理解——军官爱护士兵不是错误;如果拼写成“junguan aihushi bing bushi cuowu”,也容易理解——军官爱护士并不是错误。
反之,把“军官爱护士兵不是错误”拼写成“junguan aihushi bing bushi cuowu”就错了;把“军官爱护士并不是错误”拼写成“junguan aihu shibing bushi cuowu”也错了。
借助上下文也是体现拼音符号表意功能的重要保证。这与“以词为拼写单元”仍然具有密切联系。汉语中大量同音词、多义词的存在,以及前一个多音词的尾词素与后一个多音词的首词素发生粘连后可能构成一个新词,都是影响表意功能的因素,如果不借助上下文理解其词汇意义,或断句、连写有误,就有可能出现以上的错误。如果说拼音在表意方面存在着必须借助上下文理解词汇意义这样的缺失的话,不是不可原谅的——这也正是“词是拼写语句的最小基本单元”不可质疑的论据。
词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声的作用在于“传”,诉诸人们的听觉;形的作用也在于“传”,诉诸人们的视觉;义的作用仍在于“传”,但它却是诉诸人们的心理感觉即对由音及形、由形及义的理解。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借助于传音、传形而传情达义;汉语拼音通过记音符号来记录汉语言,目的是为了依托音节传递字形、依托音节传情达义。任何有悖语言学原理和语法的拼写行为,都将对传递音节、传递字形及传情达义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使语言单位的功能丧失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