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反思

2010-08-15范丽娟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课件新课程多媒体

范丽娟

(吴江市黎里中学,江苏 吴江 215212)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发生了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不少教师的课上,“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权威性”,教学氛围更加愉悦、和谐了,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师注意到把读书、思考、探究的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自主学习。同时,教学也更加开放了,注意突破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学生的学习方式被教师所关注,但应该如何关注、如何求得实效,还需合理把握。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被教师广为使用,更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组织小组式的合作学习要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首先,合作学习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其次,要选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学生在的确遇到疑难、意见不统一时去合作才会是有意义的学习。最后,合作讨论时要有明确的问题、内容、方向、范围,合作气氛要民主,要各抒己见,诚心参与,并且要有时间保证。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必须根据这些原则进行指导或者把这些原则作为我们选择教学形式的决策依据。我们要准确把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绝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我们课堂教学的“调味料”或“商标”。合作学习也不应期望获得统一的答案,应允许学生在合作讨论后仍有不同的意见和见解。

二、莫要以过程分析代替学习结果,更莫要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体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过程当作目标,把“学过了”当作“学好了”,把“分析完了”当作“分析好了”。 很明显,“学过”与“学好”、“分析完”与“分析好”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生学过了,并不能说明学生就完全掌握了、理解了和吸收了。对教材分析完了,同样也不能说明就是分析好了。并且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分析其实已经偏离了教学的重点和目标。这样的过程分析,忽视了目标的存在,教学效果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另一种倾向就是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了过程的体现。我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看教师教的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如何获取知识的。就拿数学公式来说,一般要求两个方面:一是推导,二是运用。有的老师特别强调公式的推导过程,可如果学生掌握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却不知道怎么运用,那就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更有老师先告诉公式,然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巩固。这样学生肯定会产生疑惑。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的目标。再比如说对学习情况的反馈,主要也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做练习题来反馈,另一种是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反馈。这两种反馈学习情况的方式都非常重要,但如果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来看待,前一种是对学习结果的反馈,后一种则是对学习过程的反馈。过程的反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很少能够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习情况反馈的目的所在。

三、许多教师重视课堂评价,但对课堂评价还应有更清楚的认识。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教师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而且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在参加了多次的片级课改活动后,我发现课堂评价中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新教师还不怎么能灵活把握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二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既空又泛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对甲同学是这样的评价,对乙同学也是这样的评价;对此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对彼问题也还是这样的评价。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使用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三是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多元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应该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动评价即使有,也更多的是“挑刺”,而缺少“赏识”和改进性的建议,并且对评价的认识水平也极其有限。一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每位教师都应把学会评价学生、善于评价学生作为自己教学的一项基本功来钻研。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但对它的开发和利用还应更科学、合理。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多样,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对信息技术资源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需要,它所带来的便利和优势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中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一是对多媒体课件的期望太高,而过于依赖课件。听过好多公开课,部分教师认为没有课件就上不出好课,于是将课件作为提升授课水平和效果的亮点为自己增色出彩。一节课从开课到结课始终都在使用课件,整堂课成了课件的演示课,整节课看到的只是声像音画的不断变换和展示,而看不到教师的引导,看不到学生的思维,看不到黑板上的粉笔字。本应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也由课件包办代替了。二是对多媒体课件的认识和定位还不够清楚,致使主次不分、宾主倒置。多媒体课件的便利和优势再多再好,它也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手段。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使用我们还应大力提倡和推广,但同时还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要用得更科学、更合理。课件使用得好了,的确能为课常增添活力,增色出彩,不然则只会是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改革从整体上来说是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曾有一位教研室的老师和我们说:“新课程改革就像当年的改革开放刚实施时,总有一定的困难的,但结果一定是美好的。”面对新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课件新课程多媒体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