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专学校如何在学生作文批改中渗透人文关怀

2010-08-15陈学兵

文教资料 2010年31期
关键词:叶圣陶关怀人文

陈学兵

(江苏省灌南县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灌南 22250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应当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学生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树立了以人为本(即以培养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把人文性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作为终极目标。语文人文性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侧重文学的熏陶,涉及情意态度、气质性格、意志、思想修养、审美情趣、心理品质等多方面。在作文批改时,我们不能只见表面之“文”不见内里之“人”,否则,便与新课标精神相违背。

作为中专学校语文教师,我结合中专学生的特点,努力用敏锐的眼睛关心学生作文中表现或流露出来的“真”“善”“美”,毫不吝啬地予以赞赏和鼓励,对习作里表现的消极、懈怠、庸懒情绪及时提醒和开导,使作文批改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也塑造学生美好的人格,使他们成为知、情、意平衡发展的“可爱的人”、“完整的人”。

一、赞赏真实情感,塑造诚真人格

叶圣陶先生在《作文与做人》一文中强调指出:“作文,就是做人”,“作好文,首先要做好人”,足见作文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所起的作用之大。作为指挥棒的作文批改,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的评判,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学生是否表达了真实情感,表现了“真我”。现在,作文“假、大、空”的现象相当普遍,如为了获得高分,甚至编造自己母亲身患绝症的“故事”。学生作文时,完全丢失了“自我”,作文也就丧失了灵魂。一篇失真的作文,即使文辞华美绝伦,也是一篇“病文”。作文如做人,做人贵在真诚,作文也贵在真实。

二、倡导个性表达,彰显个人魅力

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征也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同。作文最忌讳千人一面,众口一词。作文应张扬个性:思想的个性,情感的个性,体验的个性,语言的个性。现实的状况却是共性十足,人人相似。如写记叙文,不是爷爷村口送我远行的动人场面,就是妈妈灯下为我细细缝衣的忧伤情景;写议论文,不是爱迪生,就是李白、杜甫,让人烦不胜烦。所以,我认为,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呼唤“我”的回归,弘扬人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不然,作文教学就不能拔出泥潭,走出误区。我们在作文批改时,要让那些展现健康个性、表达个性化的文章脱颖而出,形成班级作文的正气和风气。我们要对学生作文做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自我表达”是张扬自我,展现个性特色。作文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学生在作文时应做到“心口如一”,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还学生一种真正的心灵的自由。

三、体现个别差异,坚持鼓励欣赏

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倘若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势必会打击一大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应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批改侧重于深刻、丰富、有文采上;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批改应侧重语句通顺、段落衔接不散乱、把话说清楚几个方面,多指出其进步的一面,多发现其闪光点,使其始终保持写作的兴趣。要始终坚持多鼓励、多引导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人文关怀。在批改书写评语时,教师要真心倾注自己的情感,表达真诚的关怀。当学生在作文中给教师讲心里话时,可以写上:“谢谢你为老师敞开了心扉,给老师吐露了心声,老师理解你!”当他表现出松懈、灰心、颓丧的时候,不妨写上:“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当他取得了成绩有点翘尾巴的时候,就告诫他:“……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希望你的努力是不懈的、踏实的,你的微笑是在最后的。”采用这种评语方式,学生作文中定然会少了胡编滥造的东西和假大空的语言,多了真情实感和鲜明的个性,深感老师真诚的关怀和对自己的尊重爱护,从而把自己的压力、困惑、想法倾诉在作文之中。

四、更新批改模式,践行自评互改

关于作文,教师烦改,学生厌写,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源,是教师独揽批改霸权,剥夺学生作为写作主体的修改权利。写作的主体,学生对文章有着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通过自己的语言传达独特的见解,而有些教师却大笔一挥,删添补换,将学生本来的意图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且强加上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和掌握的“指导”,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有的专家提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实际上不是老师评改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不断阅读、写作、修改实践的结果。叶圣陶先生曾直言不讳地说:“我当过语文老师,改过学生们的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我先后结识的国文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老师都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的体会跟我相同,都认为改作文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既然如此,教师就不能再揽权不放了,而应该大胆转变观念,以学生批改为主体,还修改权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权。

以学生为主的批改模式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叶圣陶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改,他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它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这种角色互换,还可以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批改文章的甘苦,进而更加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特级教师魏书生早在1979年3月就开始尝试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的模式,即老师指导,学生抽签互批。这种形式的批改,实际也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合作学习的情境,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人人有任务,各个担责任,相互之间交流心得,沟通见解,分享感受。既可以学到别人的长处,又可以把别人的缺点错误引以为借鉴。学生有新鲜感,有积极性,随着鉴别和评价能力的提高,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

总之,在进行作文批改时,要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宽松和民主的环境,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树立人本观念。对于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们来说,多一点人文关怀,就多了一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少一份说教和枯燥。学生作为精神个体的人,伴随着作文实践不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提高作文的水平,实现作文与做人的双赢。

[1]叶圣陶教育论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魏书生.语文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4]江苏教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3).

猜你喜欢

叶圣陶关怀人文
霜的工作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