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校成为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

2010-08-15刘琳琳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消费观消费行为消费

刘琳琳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

让高校成为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

刘琳琳

(运河高等师范学校,江苏邳州221300)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迅速提高,给环境带来了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持续消费公众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需。高校是知识集中地和人才培养地,受教育者可塑性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形成后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高校理应成为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

高校可持续消费教育引导

一、可持续消费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迅速提高,因而整个社会生活的消费总量急剧增加、消费结构迅猛变化,这给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可持续消费公众化由此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需。

可持续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要符合环保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崇尚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和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费时不仅要考虑满足我们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而且要考虑满足后代的消费需求、安全和健康需要。

可持续消费不仅是一个新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的生存关系。所以可持续消费包括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消费无污染、有利于健康的产品即绿色产品,而且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等,可以说涵盖生产行为、消费行为的方方面面。

在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历史时代,自然界不能为人类提供现成的生活资料,只有依靠对自然界的改造,人类才能取得生活资料,才能生存,结果人类开始不顾自然及后代不计代价地进行生产。随着经济的繁荣,人类的这种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弊端显现了出来,人类看到了这种远离自然、背离自然的“发展”带来的严重危害,在反思这种发展观的过程中可持续消费观应运而生。

上世纪70年代“环境危机”、“石油危机”等公害事件出现后,全球爆发了“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由此人类得出结论:人类要发展,但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的消费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方式。要发展就意味着要进行生产,生产与消费互为因果关系,想要改变人类背离自然的行为方式,应该从生产和消费行为两方面着手。生产固然重要,我们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消费,它决定了消费的规模、方式,但消费同时也是经济运行的前提和条件,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旦不能被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必然停止下来,如果我们能够将环保意识渗透到消费行为中,不仅可以减少消费环节的污染,而且可以积极引导生产的发展,最终解决环境问题,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

二、高校应成为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

(一)高校提倡可持续消费的意义

生产与消费互为因果,解决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的问题的金钥匙其实掌握在每位消费者的手中。消费方式的转变必然引导生产者转向生产环保产品,只要消费者能做到可持续消费、环保消费,以此去引导生产和销售,就能通过市场价值规律真正解决环境危机。

高校是知识集中地和人才培养地,高校的教育是影响受教育者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高校受教育者可塑性高,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行为习惯形成后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对社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是年轻人最为集中的地方,且凝聚了消费能力非常强大的群体,高校自然就成为了倡导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据调查,南京的高校每生每月平均消费在千元左右,其中有一半的开支是用在生活消费上。可见高校学生的消费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如果他们在求学期间形成可持续的消费方式,不仅其本人可以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而且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千上万家庭的消费行为,其就业后也会成为社会上更为重要的消费力量。因此,高校应该肩负起普及可持续消费观的重任,以此影响受教育者的行为习惯、消费行为,直至影响社会。

(二)目前高校非可持续消费面面观

大学校园中,学生消费主流是理性、健康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消费心理和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大学校园正在成为一个人为制造的“炫富场”,奢侈消费、崇洋消费、炫富消费等非理性消费都已渗透到高校生活的方方面面,颠覆着大学生们传统的消费观。

1.奢侈消费

现在的高校中,“新新人类”成为一道“闪亮”的风景线,他们讲究吃喝、穿戴时尚、注重名牌、力求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出入高档消费场所,一个月花去四五千对他们而言是小菜一碟。“我为名牌狂”,“女孩子得不惜代价打扮自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为了追求名牌和与众不同的款式,很多学生经常上网购买衣服、数码产品、名牌化妆品等,更有甚者非洋货不买,非名牌不穿,去商场看到自己喜欢的商品,不管穿不穿、用不用都要买,以使自己的衣柜不断“翻新”。

2.炫富消费

很多大学生为了不落伍,不断升级换代手机、笔记本电脑、MP3、电子词典等“现代化装备”,“学费外支出”迅速增长。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高校市场里,每位大学生的月消费在千元以上,消费集中在食品饮料、时尚用品、数码产品、奢侈品等。为了攀比炫耀,很多大学生盲目跟风,追求名牌,比装备,别人有的自己不仅要有,而且要更好、更高级。请客吃饭,非高档餐厅、饭店不去。点菜时不考虑实际情况,专挑贵的点,点得越多越能显示自己“资金雄厚”,越有面子。

3.人情消费

逢年过节、同学过生日时,同学之间不免互送礼品,互请吃喝,且消费的数目正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很多学生认为,大家都这样,如果自己例外,别人会看不起自己,自己会抬不起头来。在“人情消费”方面,为了不失面子,即使消费已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很多大学生也“死撑着”,否则就认为或被认为是“不够意思”。

4.爱情消费

大学时期正是渴望浪漫的人生阶段,日本当代思想家池田大作说:“只要是在恋爱,自己的判断中就常会有失误的可能。”所以,大学生情侣们在卿卿我我、花前月下的时候根本不会去考虑恋爱资金的来源问题。大多数大学生情侣,恋爱期间“改善生活”下馆子,通讯费、周末看电影、为对方购买心仪衣物等方面的“爱情消费”至少也要七八百元。很多学生发出“想说爱你不便宜”的感慨。据调查,90%的大学生恋爱资金是从生活费中列支的,也有少部分人用的是勤工助学、参加社会活动等额外收入,而对于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贫困生,则只能举债维持了。

5.食品与日用品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偏爱到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快餐店消费,甚至有学生干脆用快餐代替主餐。长期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的快餐食品,不仅会导致肥胖,而且会降低食用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年轻人患糖尿病的几率。有人视健康于不顾,逞强斗勇,过度吸烟饮酒,吸食摇头丸等毒品;有人食用有害残留物超标的瓜果蔬菜,危害自身健康;有人长期过量使用会损伤人的神经中枢系统的清洁剂、磷超标的洗衣粉等,使智力发育受阻,甚至出现精神障碍。

三、高校学生非可持续消费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上炫富和过度消费行为愈演愈烈,消费领域的奢华景象层出不穷,礼品奢侈化、节庆奢侈化也早已屡见不鲜,加之媒体、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产品的推波助澜,大大滋长了整个社会非理性消费理念。中国式奢侈文化越来越流行,其步步升级的态势不仅体现在一些奢侈品展上,而且体现在许多大城市公路边的广告牌上,“奢侈”、“至尊”、“顶级享受”等广告宣传用语无时无刻不在向路人灌输着炫富、崇富的消费理念。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大酒店几百几千元一桌的饭菜,很多菜都只被动了几筷子。对于自己请客吃饭后饭桌上的剩菜,半数以上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打包。据统计,如果以2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计算,仅杭州餐饮一年浪费掉的钱就可以建成7000所希望小学。2006年1月,杭州一家酒店甚至推出了一桌高达19.8万元的豪华年夜饭。这种“榜样”效应的误导,势必给高校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理暗示和影响。

(二)学校一般也疏于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加以引导,忽视了校园中不当的消费现象,在消费过程中未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地示范榜样,未采取诸如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有效环保措施,未实现可持续消费形式。如高校中的打印机纸张未做到合理利用,浪费现象严重;路灯、水龙头等公共设施缺乏统筹规划及有效的管理,经常出现白天开路灯,水龙头漏水一天无人问津的现象,造成电力、水等资源的浪费;很多餐厅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端正学生的行为,甚至给学生提供一次性餐具;未考虑男女生差异,以一个标准规定学生的订餐标准,致使食物浪费现象严重;学生宿舍的住宿用品未考虑到可持续消费因素,一律要求学生必须购买校方提供的商品,致使很多毕业生在毕业时将不会再用到的棉被、脸盆等生活用品随意丢弃,而与此同时还有很多贫困大学生为了缴纳购买住宿用品的费用而四处奔波。为适应检查、开展活动等需要,一些学校大搞面子工程,活动结束后,很些工程便失去了使用价值,变成了摆设。

四、加强教育引导,疏通学生可持续消费的通道

(一)加强可持续消费观的宣传及教育,倡导学生树立环保理念。

要从根本上杜绝大学生中的非理性消费行为,高校应将培养大学生的消费观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两课”教学的范畴,致力于营造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消费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消费观。培养学生认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消费行为,不崇洋崇贵,不盲目跟风,不攀比炫耀,鼓励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品质消费。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朴素、勤俭等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

(二)培养学生可持续消费的行为习惯,避免浪费,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对于校园中出现的种种非理性消费现象,采取种种有效措施,如曝光铺张浪费、破坏环境的行为,从根源上杜绝它们的出现。

高校应引导学生端正认识:寄希望于投资金钱收获感情,不仅不能长久地维系爱情,反而会不断地加重父母的负担,加重自己的生存困难;学生的本职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人情消费”,“打肿脸充胖子”式的攀比表面上看是拉近了同学间的关系,殊不知真正的好朋友间的交往,不一定非要建立在高消费的物质基础之上;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穿戴名牌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名牌、攀比而视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于不顾,是毫无意义的,最多收获一点点的虚荣,真正有成就和内涵的人没必要刻意用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

(三)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理性消费,做可持续消费的倡导者。

1.购买食品要首选“绿色”食品,选择没用或少用人工合成添加剂的食品。不要购买无检疫肉制品,尽量减少食用熏制、腌制的各类食品。最好不买施用了生长素、催熟素和大量化肥的超过正常大小的水果、蔬菜等。

2.均衡膳食,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期食用快餐食品甚至以快餐代替主食,杜绝过度吸烟、饮酒行为,注意摄入蔬菜水果和谷物制品。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要清洗干净,凡能去皮的在食用前一定要去皮。

3.选购“绿色”生活用品。不购买过度包装,用后会变成污染物,生产时会制造污染或者使用时会造成浪费或污染的产品;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塑料袋等;选用环保电池,注意废旧电池的集中回收;选购不含有毒化学物质的清洁洗涤用品,如选购肥皂、衣服粉时应首选无磷产品,不使用含氟的空气清新剂;选购化妆品,不仅要注意生产日期,而且要注意成分表,学会分辨哪些是有毒性的防腐剂、色素、香料;选购衣物时,要注意其成分中是否含有甲醛,因为甲醛经特殊工艺处理后,会成为纤维的一部分,会持续挥发有害气体;注意选用节能灯等节能产品。

(四)高校工作人员自身要树立可持续消费观。

高校工作人员应认识到:“你有钱消费,但无权浪费。”做到以正面的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消费行为。

杜绝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奢侈享受等现象;采买公共设施做到绿色采购;作决议决策时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力求实现资源最大程度的有效利用。提倡根据周边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的科学原则,以适宜的政策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并加以实施,例如选购建材时要向商家查看有关安全的合格证明,选择质量好、毒性小的材料;不要为了赶时间急于让学生搬进刚装修或整修后的教室,应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一段时间,以减少刺激性气味;降低不可循环材料的使用,转向使用环保生活、可循环使用的物品。

(五)建立环保组织,组建学生社团,倡导可持续消费运动。

高校还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即让更多的人可持续消费。高校应尽到服务社会的义务,做好社区宣传,鼓励学生监督家庭成员、周边群众的消费行为,对于铺张浪费、有损健康、破坏环境的消费行为进行劝阻。单个消费者的力量是薄弱的,但消费者联合成为消费群体时将会直接影响生产。高校就是一个容易联合为消费群体的阵地,联合高校消费者推动环保产品取代非环保产品,让环保产品占领高校消费市场甚至是整个的消费市场,是每所高校力所能及的事情。

可持续消费方式的普及离不开每一个消费者的努力,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应成为可持续消费的第一阵地。以高校为基础,给予社会以积极影响,从而让可持续消费观念深入人心,普及到全民大众的消费行为中,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义务。

猜你喜欢

消费观消费行为消费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
国内消费
基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消费观
浅析花卉市场中的消费行为
新消费ABC
大学生资源节约型消费行为的养成教育
不同笔记本用户的鼠标消费观我的街头采访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