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作文指导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6期
关键词:中考细节文章

厚 鹏

(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甘肃 高台 734304)

一、审题要“风吹草低见牛羊”

审题是作文中最关键的一步。“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考生一定要花足够的时间仔细审题,看清写作要求,把握好话题的写作范围,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题旨,确定写作的重点和主题。审题、立意,要求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要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精神,努力“发现”,表达出“人人胸中皆有,人人笔下俱无”的独到的、新颖的主题。这样的作文,一般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

很多话题的产生,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比如“感情上的亲疏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无关系”等,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心问题”。中心问题既是话题的核心,又是作文的中心。找出中心问题,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理出很多写作思路,比如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意见,我们选择哪一方意见,选择某一方意见的理由,选择某一方面的后果是什么,等等。

二、拟题要“一枝红杏出墙来”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标题一般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阅卷老师第一眼要看的就是文章的标题,标题的好坏将给阅卷老师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一眼睛的闪烁将对阅卷老师有种吸引的魅力。具体说来,可以掌握一些拟题技巧。

1.运用比喻、夸张、反问、设问、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入题。

如以夸张入题的,《那个障碍粉碎了我》(话题:挫折);以对偶入题的,《一头白发,满山青葱》(话题:环保);利用谐音,《从心做起》(话题:亲情);利用双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

2.引用妙句。

3.反常设悬。

所拟题目有违常理,故意设置悬念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理。如:《感谢你的敌人》(话题:竞争);《往事并不如烟》(话题:关注生活)。

4.以中心事件、中心人物入题。

如:《外婆家的打碗碗花》、《蓝莹莹的星光》、《父亲的背影》、《迟到》、《美丽的约定》。

三、开头要“未成曲调先有情”

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令人钟情。倘若人云亦云,看了开头便知结尾,自然会影响作文得高分。精美的开篇有三点共性:一是“明”,要“首句标其目”,开宗明义;二是“美”,主要指技巧美,如设置悬念、用典故、引名言、反弹法等;三是“简”。

四、选材要“众里寻她千百度”

作文选材要严,要做到“以一当十”,要围绕中心选择典型、真实、准确、新颖的材料。为了不让材料雷同,考生选材时可以从话题的本义想到它的比喻义、引申义,也可使用发散思维进行多方位联想、想像,如古今中外、历史现实、人类社会与动物世界、人境仙界、现实虚幻等。为了让材料新颖、有时代意义,考生应密切联系时代风云,关注鲜活的现实生活,留意社会热点、焦点,抓住敏感问题加以探讨,选择新颖的材料,写出新的话题意旨来。

五、文体要“乱花渐欲迷人眼”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是传统的中考作文常见的写法。如果考生能够突破这些常见的写法,根据考生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运用某些新颖的形式,就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运用小说、诗歌、戏剧、寓言、童话、故事新编等文学样式;采用日记、书信、诊断书、广告词、调查问卷、实验报告、会议记录等应用文体形式;模仿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挑战主持人等电视栏目形式;借鉴其它学科的解题形式,如利用解数学题的“已知、求证、解答过程”的步骤,或者利用解历史分析题的“给出一段材料、提出问题、解析问题”的步骤;运用心理独白、意识流等手法来组织文章,都会取得创新的效果,让阅卷老师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得到一个较高的作文分数。

中考作文中考生选用哪种文体,一般来说应遵从两个原则:一是要看这个话题适合于采用哪种文体写作,二是要看考生本人擅长于写哪种文体。擅长于构思情节、刻画人物的考生,可采用小说形式;擅长于剖析事物、有哲理思辨能力的考生,可采用议论文;擅长于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平时作文文采飞扬的考生,可采用散文……这样,考生就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优势。

六、构思要“一山放过一山拦”

构思时可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然后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通过几个故事或几个生活片断来表现主题。这样会使文章的思路、结构显得更加清晰、醒目,使文章的构思显得更有艺术魅力。考生拟的小标题要求简短、精练,概括性强,并富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如我们经常见到《我的中学生活》这一类题目,有些考生就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以“酸”、“甜”、“苦”、“辣”作小标题,这样文章的思路就一目了然。

应试作文一定要时刻注意点题,在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部分,要用一些精彩的点题的句子来提示阅卷老师:你的文章没有跑题,你是一直在紧扣话题进行写作的。尤其是在文章的开头、过渡、结尾部分一定要注意点题,最好用议论性、抒情性的语句来点题,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更加醒目、鲜明。

七、语言要“万紫千红总是春”

1.名句+议论。

抽刀断水,是最无奈的神话;举杯消愁,是最动情的悲歌。感动于“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的玄妙,沉浸于“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哀怨,顿然领悟:用旁观的眼神,是与心进行深刻对话后偶得的一种风骨,一种锤炼后的迸发与升华。

2、名人+名句+议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都用优美的语言送走了友人,达到了友情的沟通。沟通并不像白居易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它需要语言为它传达彼此的关切。友情的沟通,需要语言的钥匙。

3.名人+名事+议论。

当屈原抱着石头与江水相拥,当楚霸王自刎时的鲜血染红了整片夕阳,当普罗米修斯赤裸的身体被巨鹰啄食,当拉奥孔扭曲着身体仍想保卫自己的儿子……历史在悲风中发出阵阵哀鸣,但他们生命的结尾却那么响亮、有力,数千年来仍叩击着人们的心灵,播放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4.名人+名言+名事+议论。

古往今来,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加速了赵国灭亡。诸葛亮“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于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

八、细节要“低眉信手续续弹”

关于细节,中考作文评分有规定:“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形象丰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生对细节的描摹与刻画。细节描写之重要,不仅可以在“生动”上“出彩”加分,而且可以使作品形象丰满,使整个文章升格。

考场作文如何在细节上“出彩”呢?要在一个“真”字上做文章。

真实是细节的生命,也是整个文章的生命。据说,日本著名画家冈山应举画了一幅《马食草图》,一位农夫见画后,说道:“你怎么画了一匹瞎马呢?”画家辩解说:“你怎么知道是瞎马?它的眼睛不是睁着的吗?”农夫说:“马在吃草时,必须把眼睛闭上,这是为了使眼睛不被草尖伤着。画中的马睁着眼睛头埋在草丛里吃草,准是匹瞎马。”画家愕然……一个细节的失真导致整个作品的失败。

当然文学作品允许我们根据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件虚构细节、设置细节,但现实生活提供给我们的精妙细节往往是那些坐在屋里的创作者永远创造不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观察捕捉,在写作时要懂得联想和提炼。

要描写出典型细节,考生还需要有准确、生动的描写能力,即能真切地再现生活中的典型细节。

九、结尾要“峰回路转不见君”

开头犹如爆竹,结尾当如撞钟。作文的结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它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之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写得好,文章会浑然天成,真可谓“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一笑,可使人驻足,令人心动。下面几种结尾方法在中考作文中最为常见。

有了文章前面的铺垫、蓄势,结尾处再亮出作者经过提炼的精警语句,以其意味厚重,引人敬策,发人深省。这种结尾方式,对于作者而言,明示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邃思考;对于读者而言,获得了发掘生活深层内核与思考人生的审美价值,可谓两全其美。

如果考虑到文章的完整严密,可以有意识地照应开头。这种照应可以表现为内容上的小结,也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回应,还可以表现为手法上的配合。虽是三言两语,还能表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上面的这些方法仅是中考作文的一个缩影,切忌生搬硬套。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考生要学会在这些“死方法”中求“新内容”,要从实际出发,真正进入文章“无法”的自由境地。

猜你喜欢

中考细节文章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