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言语交际原则
2010-08-15孙凌
孙 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我国高校特有群体,他们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解决大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转变大学生的思想,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既不同于新闻工作者通过广播、电视的报道宣传去引导人,也不同于演员通过银幕、舞台上的表演去影响人。作为一种直接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与能力,其中言语修辞能力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功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语交际的总体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善于正确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引发心境、热情、激情的积极作用,控制或避免情绪的消极作用,防止其干扰破坏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善于适时适度地运用情感的力量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以良好的情绪感染他们。最后,要善于积极主动、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的情感向高级情操发展,用责任感、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情操高尚的一代新人。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创造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面对的教育对象是独具个性的,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具有丰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并且能在实践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针对性的动情、说理的方式方法。
(二)灵活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教育对象时,并不是机械地按事先既定的模式来死板地套用已有方法,拘泥于已有的规范教条来解决复杂多变的人的思想问题,而是根据客观实际去变通,既坚持正确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又敢于从实际出发打破常规,随机应变地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对象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具体方法去解决问题。
(三)适度性
在教育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造、变通。但是,这种创造、变通、应变、灵活并不是随意和不受任何限制的。相反,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把握问题的分寸,注意事物的火候和发展的节奏,恰如其分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有理、有利、有节地因势利导,以便获得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效果。
(四)个体实践性
由于专业背景、实践经验,以及个人素质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艺术水平有高低之分。即使懂得了教育的方法和原则,个人在实施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必然表现出其个人的个体实践性特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语交际应该遵循的一般原则
面对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言语修辞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原则。他们的语言既具有“创造性”、“灵活性”、“适度性”和“个体实践性”等显形特征,又因受制于特定文化域而带有特殊性。为了增强交际效果,他们在进行交际活动时要依据具体的言语环境选择适当的语言表达手段,并且恰切组建话语和通过语言表达手段正确理解他人言语,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一)立诚原则
立诚原则是汉民族修辞的一条根本原则,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说话人的态度必须是真诚的,感情必须真挚,只有这样传递的信息才可信;第二,说话人的说话内容和传递的信息必须真实,这样才能达到内外沟通的目的,才能和交谈对象建立基本的信任;第三,说话人的品德修养对言语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言语表达时体现真诚,且在最短的时间里与交际对象大学生建立信任,并让他们接纳自己的观点,是非常关键的。
(二)切旨原则
切旨是指在说话时要切合教育题旨。题旨属于思想内容的范畴,而言语修辞是指语言的形式范畴。可以说,题旨与修辞所表现出来的常常是言语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承。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只有让修辞与题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做到为教育服务。
(三)适境原则
适境即适应、适切、应合语境,修辞要适境,这是语言表达的又一重要原则。我们在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言语表达原则时,必然不能忽视其工作的语言环境。这里提及的“语言环境”主要是指教师在运用语言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教师本身、教育对象学生、前言后语或上下文、具体的时空环境、一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影响和制约各种环境的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可以统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工作语境。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语交际应该遵循的特殊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语修辞策略原则,除了立诚、切旨、适境这三个一般性原则外,还有“预设”、“场效”、“时效”这三个特殊性原则。把握好这几条特殊原则,能够使教育者的语言更加丰富,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巧用预设
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和前设,指的是说话者在说出某个话语或句子时所做的假设,即说话者为保证句子或语段的合适性而必须满足的前提。它由德国哲学家、现代逻辑奠基人弗雷格于1892年提出。我们在实施思想教育之前,可以借助预设的概念,事先做好一个言语交际的模型,巧用预设,让语言为思想教育服务。
(二)注意场效
“场效”原指化学实验中的一种化学反映状态,这里的“场”是指以教育者为中心,由教育者掌控,教育者实施教育的过程及其言语交际现场直接影响到被教育者能够接触到的内容。这个场的存在,体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语修辞的两大特点:直接面对、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情并茂。反之,对于受教育者而言这个“场”又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由受教育者掌控,受教育者可以随时作出信息反馈,或者参与讨论、交流,形成互动。这个场的存在,体现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修辞策略的另外一个特点,即面对面传播,近距离交流;随时参与并介入讨论,及时根据收到的反馈调整教育的策略。
(三)把握时效
时效原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它是基于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间内的持续存在而当然发生的,不为当事人的意志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教育的时效性,如果在某个事件发生后没有在特定的时间及时处理,它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教育的最佳时机丧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准备对教育对象实施教育时,只有抓住最有利的时机,才能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这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言语修辞需要把握的“时效”原则。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言语交际的技巧,并且积极发挥言语修辞功能对教育工作效果的影响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言语交际的原则,恰切地组建话语,才能最终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效果。
[1]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编.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9).
[3]陈汝东主编.修辞学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邓函夏,邓红华.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用语的语用原则[J].现代语文(语文研究),2007.6.
[5]丁明霞.高校辅导员谈话艺术探析[J].科技资迅,2007:16.
[6][美]戴尔·卡耐基.高效说话的捷径.北京邮电出版社,2008.7.
[7]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8]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