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构探究
2010-08-15何永强
周 刚 何永强
党的十七大提出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业基地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
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需要。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如何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创业之路,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课题。
一、建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体系
高职院校应依托地方特色,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努力建构创业教育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体系。21世纪是创新创业的时代,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具有创业的理念并为创业随时做好准备,大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需要高职院校进行创业文化氛围体系的构建。高职院校通过创业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弘扬、尊重和重视学生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创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追求以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将创业理念深深植根于头脑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为创业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创业活动等形式构建创业文化氛围体系。收集创业典型人物和事迹,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形成示范,用广大学生身边实实在在的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成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实践活动,举办大学生创业论坛、大学生创业文化节等活动。
二、建构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体系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可操作的实用性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缺乏,同时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多层次和系统性的创业教育模式。有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还不足2 ,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已达20 ,说明我国的创业教育程度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不充分是制约创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人才高地优势,成立创业教育理论研究机构,以研究机构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理论研究能力,并结合工作实践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工作,以及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向社会推介科研成果,组织开展各种对外交流活动,建设一支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队伍,为学校领导进行决策和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智力贡献。创业教育研究机构应该成为连接政府、学院、企业和创业者的重要桥梁,发挥教育培训、决策咨询、信息服务、个人指导等多重功能。
三、建构创业教育服务保障体系
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高校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在制度保障、氛围营造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成立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构建高效的组织保障体系。根据创业教育开展的实践,制定出台创业扶持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建设来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使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更加合理化、阳光化。
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为政府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献计献策;与此同时,学校应广泛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引进各种合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借助社会资源来助推大学生创业。
四、建构创业教育阶段教学体系
创业教育的开展应根据不同阶段创业学生的需求进行,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分阶段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是义乌工商学院多年创业教育工作取得成功后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一)创业筹备阶段——创业意识教育。
学生创业活动的源头是创业意识的萌芽,但创业活动的真正启动应当从创业筹备开始算起,创业筹备阶段主要开展的是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
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激发,可以在新生始业教育活动中广泛开展,可以在校园创业氛围的营造中开展,可以在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开展,除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产生创业的冲动。实践证明,勤工助学和志愿者服务是最好的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践活动,高职院校应该鼓励广大同学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志愿者服务。
(二)创业发展阶段——创业通识教育。
创业发展阶段是学生创业计划的实施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创业通识教育。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并在实践过程中觅得商机,创业意识的萌芽已经产生在大部分学生的脑海中。
创业计划的周全性、创业项目的合理选择是创业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在创业发展阶段创业导师的指导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创业导师为学生创业项目的选择、计划的实施提供咨询,同时还要进行学生创业知识需求调查,根据学生的需求集中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创业导师在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努力做好创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创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创业成熟阶段——创业职业教育。
创业成熟阶段是学生创业活动发展稳定的阶段,在该阶段主要实施的是创业职业教育,按照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标准开展创业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成立创业学院,招收创业成熟阶段的学生进入。针对创业成熟阶段的学生开展创业职业教育,创业职业教育属于“精英化”创业教育。创业职业教育侧重于“开办企业”、“完善企业”、“壮大企业”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操作,为学生传输创业专业知识,着重提升企业家素质,培养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者。
创业学院可以设立企业家素质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税务、营销策略等创业课程,邀请工商、税务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创业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可以引进电子视频课程,学生自行安排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视频课程的学习,并按照要求通过网上交作业的形式完成学习报告,创业学院开设的创业辅导课程可以替代创业学生原专业相关课程的学分。
毕业时,学生按照要求修完创业学院的课程,学院将为创业学院学生颁发“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学院结业证书。创业学院的成立可以将创业教育系统纳入学校教学体系,通过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为学生传输创业专业知识,着重提升企业家素质,帮助创业学生带着较成熟的项目走向社会,培养能提供就业岗位的创业者。
五、建构创业教育实践实训体系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挥大学生的个性,丰富创业知识,激发创业兴趣,形成创业能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不能完全依靠课堂学习达到,要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搭建平台,为其提供施展才华的场地和空间。
(一)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为提高创业学生的创业成功率,高职院校可建立创业孵化园区,给刚走上创业之路的学生们提供创业平台。创业孵化园区的建立除了能够给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工作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学院鼓励扶持学生创业的象征。
(二)搭建创业大赛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
学校应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比赛,通过参加创业大赛不仅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为学生创业获取一定的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强意识。高职院校应设立创业奖,举办创业大赛,这样可吸引和激励更多的学生关注参与其中。创业奖的评选,让从事各种创业模式的优秀创业学子脱颖而出,同时给予创业资金的扶持;创业大赛的开展,能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创业,并给参赛的选手一个展示能力和才华的机会,同时还可引进更多的商家为学生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创业教育利国利民,建立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应该立足自身教育的特色和优势,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大力开展创业教育的政策,擎起开展创业教育的大旗,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不懈努力。
[1]陈龙春,杨敏.大学生创业基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丘桂凯.增强大学生“四种能力”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黄晓虹.增强大学生“四种能力”对高校教师知识的新要求[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7,(10).
[4]王建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3.
[5]戴育滨.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10.
[6]刘建国,徐炜.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