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型大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0-08-15吴英培舒婷婷
吴英培 陈 悦 舒婷婷
(1南昌大学 软件学院;2.南昌大学 信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7)
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信息化的核心靠软件,而软件发展的基础是人才。区域性的大学在软件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目前软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1.素质结构上的缺陷
目前,软件人才教育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教学中重视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教育;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重共性教育,轻个性教育;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1]特别是在软件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过于重知识教育、专业教育,轻思想灵魂的塑造,忽视学生的体验感受等非认知因素,缺乏在专业教育中启迪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能力。
具体说来,首先,人文知识的缺乏。文学、社会历史、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想象力与创造思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次,软件人才无论是现代科学实验技能知识方面的缺乏,还是归纳、分析能力的不足,最终都直接反映到实际操作能力上来。最后,软件人才教育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不要谈给学生留下兴趣发展的空间及定向进行科学兴趣的培养。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只有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的显现,才能谈到人的全面发展。
2.软件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首先,软件教师相对不足。软件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软件人才在数量上有了更多的需求。我国的全面的现代化,将会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的软件人才。但以现有的教师力量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是远远达不到的。没有足够的教师,没有稳定健全的师资队伍,即使软件教育规模扩大了,教育质量也无法保证,培养的人才也不可能满足软件行业的需要。就目前来看,每年的软件毕业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进入软件教育行业,这使得软件教育的教师无法得到及时补充,也就无法满足软件教育规模扩大的需要。
其次,教师知识更新不及时,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软件领域是一个创新不断的领域,软件行业是一个技术导向的行业。掌握最新的软件开发技术,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客户的现实需求,而且可以提高软件开发速度,降低开发成本,为软件公司构建核心竞争力。这种软件行业对新技术的特殊需求,反映到软件教育上,就是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更快更新技术知识,以培养出能够运用最新技术开发软件的人才。但目前缺乏有效机制,致使部分教师知识陈旧,缺乏学生需要的技术知识。陈旧的知识结构问题影响了课程设置,很多课程无法设置,不能满足软件行业所需软件人才培养的要求。如果有关机构、院校能够辅助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也就是通过对教师们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促其进修交流等,使教师们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整个软件教育行业的水平也将稳定提升。
再次,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实力较弱。软件行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是从事软件项目开发,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这些人才更多来源于职业化培训机构。软件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软件行业发展将会有很大影响。印度软件行业的世界地位,与其软件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是紧密相关的。印度最大软件培训机构NIIT(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是世界IT教育界唯一在教材内容上获得CMM五级认证的公司,它每年为印度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软件人才。[2]
最后,缺乏软件技能培训经验。软件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不仅仅是编写程序代码就能够完成的,还需要需求分析、项目设计、软件测试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它也需要众多开发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这就要求软件人才不仅仅具备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还具备软技能。软技能是除了软件技术之外的其他软件人才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包括“表达能力(无论口头或书面的)、市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多元化思考和学习能力、领导能力”等方面,这些技能应当纳入整体教育的一部分,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国内的软件开发需要跨产品领域的合作,在发展软件产业的道路上,不能一味依赖引进,要大力实施引进—吸收—创新—领先的技术赶超战略,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软件产业发展道路,以此带动软件人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软件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首先,地方政府应制定软件教育发展规划。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的核心资源,关乎软件产业的兴衰成败。政府应当重视软件人才教育发展,把它列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将其纳入软件产业发展长期规划,放到与软件产业同等的战略地位。中部的许多省份都出台了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许多优惠政策,但涉及软件人才的文件大都是针对吸引软件人才工作的政策。而对于软件人才教育缺乏长远的目光,都停留在对软件人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上,没有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因此,在软件产业发展计划中,应把软件人才教育培训作为专项加以突出,把它列为软件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享受同样的优惠扶植政策。制订合理的软件教育培养发展计划,鼓励软件教育行业发展。
其次,软件人才培养层次的再定位。根据印度等国家的IT业发展状况来看,新的IT企业生产模式所需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型;大量需要的是处于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占总人数的60%—70%;中间是从事软件设计、测试设计的人员,占总人数的20%—30%,他们属于企业的高级人员;处于最顶层的是社会需求的分析人员。在我国,软件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现象,既缺乏高级软件人才(包括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型),又缺技术型、应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即“IT蓝领”。因此,应该加强本科层次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本区域的情况,软件学院应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还兼顾研究生教育。对于本科教育应该很好的重视,这是今后发展的基础。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专业既有重叠又各具独特的部分。因此,如果不把两者很好区分开来会引起人们对于软件学院的本科教育的怀疑。担心软件学院的本科教育是否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是否与普通计算机科学专业有所区别。但是社会对软件学院是有很大期盼的,希望其确实能带来人才上的突破,为企业等用人单位接受。从成本因素考虑,软件学院可以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将本科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基础阶段,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和基本技能培养之后,根据兴趣、专长选择下一阶段的发展,自由选择软件方面的课程或是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这样,具有灵活性的本科教育可以培养出真正适合软件产业要求的学生,并为后面的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础。目前,如大连、广东等地的软件学院在本科教育阶段采用的2+2模式就是这一思想的实现。前两学年主要是计算机学科基础知识的传授,后两年则侧重软件工程实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最后,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发展的最基本要素就是教师,没有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质量是无法保证的。对于软件人才教育领域,教师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要发展江西省的软件人才教育培训,高质量的软件教师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制约因素。软件教师的供给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本地教育机构培养、从外地引进和吸引软件教育领域外的人才。这三种渠道都需要制定相关措施,为软件教师建立一个宽松的竞争环境。
软件学院不同于其它院系,相应地,其师资结构也大有不同,在目前的形势下,软件学院应该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理清软件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体现国际化,突出专业性,注重高质量,不拘一格聘任”,建立教师资源库,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
软件学院的教师可以多方面构成,专兼职相结合,采取聘任制。依托学校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和条件,引进和培养科学与工程两用的师资队伍,以此作为软件学院的基本师资队伍。另外,通过引进校外专业技术师资力量,补充软件学院的师资队伍。
[1]于元良.高等理科教育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探讨.高等理科教育,1999,(1).
[2]卢宁玲.印度软件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启示.文教资料,2006,1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