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2010-08-15马桂珍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中华民族

马桂珍

(宿州市实验中学,安徽 宿州 234000)

多年的教师生涯,给我最深的体会是:教育的最重要目的,无可置疑的应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所谓“即使不成才,也要先成人”正说明了这一点。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强。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素质、磨砺意志、完善人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在历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

在历史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应当贯穿于历史教学工作的始终。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是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一个民族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就可以战胜困难,克服危机,赢来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富有爱国热忱是献身祖国和成就事业的精神动力。我国宪法把爱祖国置于公民道德的首位。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历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1.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世界文明的摇篮,是世界上最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国家。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国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几千年来,虽历经沧桑,但中国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其延续时间之久,是独一无二的。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其他文明古国的对比,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由衷地热爱自己的祖国,激发民族自豪感。

2.以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翻开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我们的祖先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许多方面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当人类仰望苍穹感到神秘莫测时,我国已跨入天文学的先进行列。在数学领域,我国也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在救死扶伤的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先人的成就尤为独特。我国古代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哲学、史学、地理、文学、艺术、教育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著作;在农学、工艺、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的成就至今仍令世人拍案叫绝。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光照千古的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讲解,以及对于世界历史发展重大贡献的叙述,能使学生由衷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立志发扬光大祖先的光辉业绩,创造更高更好的社会主义新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3.以优秀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历史教学中涉及许多古今中外优秀历史人物。我在介绍历史人物的事迹时,都注意让学生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寻找“闪光点”,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做忠诚的爱国者。汉苏武牧羊,威武不屈,历十年而汉节不改,历代为之传颂;南宋文天祥抗元,“零丁洋”里不“惶恐”,“留取丹心照汗青”;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之情,溢于言表;共产党员方志敏,拒绝高官厚禄,甘于清贫,最后“血染东南半壁红”,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毕生精力。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嘉言懿行,既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又是历史教学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寓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精神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民族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过。原因很多,但总是和中华民族有一批顺应时代潮流、锐意进取、勇于探索、革故鼎新的优秀人物是分不开的。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精神的教育。

1.以落后挨打的惨痛教训,激发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意识。近代,列强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贩卖鸦片、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攫取特权、强占租界、宰割领土、勒索赔款、制造血腥惨案。在教学中,我满怀义愤地讲述侵略者的血腥侵华史,反动政府的屈辱卖国史,中国人民的血泪抗争史,使学生懂得优胜劣汰是生存竞争的法则,弱肉强食是强权世界的逻辑;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落后就要挨打,国强方能御侮。当今世界的竞争已转入以国民素质为崭新的人才的竞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志气的中国青年,必然会满怀危机感和责任感,奋发图强、革故鼎新、开拓进取,把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担当起来。

2.以仁人志士的德行,激励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意志。商鞅变法,城门立木,可见其改革意志之坚。虽遭车裂,但他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新法,使秦国很快富强,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其“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则成为我国后来渴望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先进人们的思想武器之一。晁错“削藩”,壮志未酬身先死;王安石变法被贬,列宁誉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谭嗣同“中国变法而流血,请自嗣同始”,改革意志何其坚决;孙中山同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决裂,推翻帝制,屡次受挫,至死不渝;更有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起就领导中国人民开展艰苦卓绝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历28年乃成。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又领导我们进行新的长征,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自然得出结论:没有革故鼎新、开拓进取的豪情和意志,中国仍将在黑暗中独行,从而培养了开拓进取的意志。

三、寓勤劳节俭、廉洁奉公品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历代劳动人民和有识之士,无不把勤俭、廉洁视为立身的美德、持家的信条、治国的法宝而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勤俭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艰苦奋斗、勤劳节俭、公而忘私、为政清廉的教育,具有时代意义和启迪作用。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一处处伟大的工程见证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历史。勤劳与节俭并存,方为完整的道德规范。崇尚节俭为历代相袭。墨子敞“节用”,汉文帝尚俭废露台,曾国藩以俭持家为美谈。我们老一辈革命家如毛泽东、周恩来等更是把勤俭视为修身之本而发扬光大。

俭以养德。包拯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至忠至孝。他不仅自己廉洁奉公,而且“立碑东壁,教子清廉”,垂范后人。岳飞曾对宋高宗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天下可以太平。”他一生清廉自持,精忠报国,为后人敬仰和效法。于谦因取得京都保卫战的胜利而受到皇帝的嘉奖,他坚辞不受,后遭馋抄家,家徒四壁,《石灰吟》是他一生人格的写照。而历史上也不乏骄奢淫逸、腐化堕落之例。秦始皇奢侈腐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结果世而亡;东晋南朝士族子弟倚仗门第特权,四体不勤,不学无术,过着腐朽寄生虫的生活,导致其没落消亡;国民党统治后期,贪污腐化,搜刮民财,导致民生凋敝,民怨沸腾,民变蜂起,其政权最终被人民革命所推翻。在教学中,通过这些活生生的史实,学生能够懂得 “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懂得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必要;懂得勤俭清廉是高尚的美德,而骄奢淫逸,大则亡党亡国,小则毁家毁身,是万恶之源。

四、寓礼貌待人、诚实正直的思想品格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礼貌待人、诚实正直的品德教育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翻开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尊师敬长、谦虚礼貌精神的光辉;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严己宽人、诚实正直精神的光辉。如“师恩如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如“程门立雪”等典故,无不体现出尊师敬长、谦虚礼貌的传统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诚实正直更是古圣先贤立身处世的根本。它所表现的是一个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被社会承认的自我价值。严于律己、诚实正直的精神品质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

我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注意以知识为基础,寓教于史。因为脱离了基础知识,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成为了空洞的说教,苍白无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与抵触情绪,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历史课必须通过丰富具体的史实进行教育,这是它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

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寓教于史,史论结合,这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优势所在。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