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舞蹈作品编排之我见

2010-08-15王喜伟

文教资料 2010年2期
关键词:毛毛虫出版社服装

王喜伟

(西北民族大学 舞蹈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中国古籍《毛诗·大序》提出:“……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儿童舞蹈作品作为美育的重要裁体,正为社会所重视。近年来,儿童舞蹈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文艺花园里,儿童舞蹈作品表现形式更是五彩缤纷使观众耳目一新。中国儿童舞蹈作品伴随的时代步伐迈向远方。

儿童舞蹈具有形象鲜明、天真活泼的特点,如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乐曲,是童心的展演、对童趣的描绘。儿童舞蹈作品的编排与社会成人舞蹈编排相比,其目的在于使儿童更好地获得健康身心和高尚情操。儿童其因年龄小、阅历浅,身心基础比较薄弱,教师在编排舞蹈时应抓住其心理、身理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生搬硬套,否则排出的舞动作品比较成人化、刻板,不仅起不到美育的功效,反而会使儿童失去学习舞蹈兴趣。

儿童的年龄范围是6至12岁。他们在这时期主要表现为对各种事物充满了浓厚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好奇心强、纯真可爱,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易被周围琐碎事物干扰。绝大部分的孩子内心潜藏着强烈的表现欲望。

舞蹈艺术是当今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重要部分,其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等,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儿童舞蹈教学中,为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我,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舞蹈创编,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具备的一定的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对儿童舞蹈创编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识和锻炼。

1.儿童舞蹈作品的灵魂——寓意

任何艺术作品的主题都是作品当之无愧的灵魂,儿童舞蹈艺术作品的主题亦不例外,它们是作品的核心,而寓意则是灵魂中的骨髓。优秀的儿童舞蹈作品必须有鲜明的寓意。当前市面上出现的许多儿童舞蹈作品,只追求舞蹈动作的新颖、音乐的完美和服装的华丽,而忽略了寓意明确这一重要环节。使观众欣赏之后,不能明白作品所要表达的涵义。每个舞蹈作品在编排之前,必须确立寓意,就如作文之前的构思、立意一样。在确立寓意的同时,作品的内容应具有独特之处即创新,以激发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和价值。儿童舞蹈作品还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即不能脱离儿童的视角和生活实际,作为创编者的成人应去除更多的成人思维和成人意识,心中有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和需求。时下的儿童舞蹈作品中不乏有一些超越儿童理解能力、缺少童真、童趣的色彩。作为儿童自己的舞蹈,要体现出儿童的生活、学习等实际,切忌背离现实生活而去追求华丽的视觉享受。儿童舞蹈以它独到的寓教于乐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热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厌一切假、恶、丑的行径。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舞蹈的具体形象来认识缤纷的世界,感悟真善美的生活,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的能力。

艺术源于生活,儿童舞蹈动作源于儿童的生活,类似同于艺术是对生活的再加工,舞蹈动作也不是简单摹写与再现自然的生活动作,它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择、提炼和加工,采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把生活中的动作美化,使之升华为富有强烈表现力的肢体语言,给人以美的意境。创编者在创作儿童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为了编排而编排,应编排出具有针对儿童的思想性、教育性、说理性的儿舞蹈艺术作品,即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寓教于编,寓编于乐。

例如,在学习舞蹈《毛毛虫找妈妈》时,我没有急于编排舞蹈动作,而先让孩子欣赏毛毛虫找妈妈的故事。我边表演边绘声绘色地描述毛毛虫爬树找妈妈的情形,告诉孩子现在虫妈妈在我的左肩顶端张开怀抱,等待小毛毛虫的拥抱。我的左臂是大树的树干,右手是毛毛虫,毛毛虫从树枝边缘一点点地向左臂的大树干的顶端蠕动,轻轻的,慢慢的,当它爬到顶端时不小心掉下来了,然后它继续爬呀爬呀……这个作品旨在告诉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困难、挫折,要不言败,不放弃,加油向前冲。孩子们都愉悦的沉浸在毛毛虫坚持找妈妈的美好故事中,自然而然地领悟作品的主要思想。

这一事例说明了儿童舞蹈作品往往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创作艺术形象,但其反映品格都是崇高的、健康向上的。其以不同的方式,以不同的角度反映生活,并给儿童以启迪,给人以美的熏陶。

2.儿童舞蹈作品的亮点——服装

服装在舞蹈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直观、鲜明的视觉冲击力。俗话说:“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在日常生活中,服装的作用都如此重要,对舞蹈艺术的作用就更为突出了。舞蹈服装作为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对表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服装设计得好或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舞台效果的优劣。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演员用身体来向观众倾诉、表达一定内容的。服装设计不理想、不符合作品的意境,不但无法传递出作品的内容,反而会给人以别扭的感受。完美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要做到这一点,编导要考虑到最基本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服装的亮点可以完美地点衬出舞蹈的主题,看了服装的款式、色调、风格,观众就能明白舞蹈要表现的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如我们在2008年元旦晚会中编排的幼儿舞蹈《金鱼宝宝闹元宵》中的“金鱼宝宝”的服装,不少观众、学生家长和专家教师看了都认为服装过于雍肿、肥大,小演员被裹得严严实实,束缚了肢体表现,根本无法施展开舞姿,很不适合幼儿穿着。舞蹈简单来讲就是指手舞足蹈。所有的舞蹈动作、姿态,都是要演员身体各部位灵活、轻巧的紧密配合,而服装不合适会束缚演员身体的某些部位,会给其做动作带来极大的影响,使他们不能灵活地运动,传达美的艺术情感。幼儿本身肢体表现力就不够丰富,再加上复杂的服饰,整个舞蹈就会看起来很笨拙。所以幼儿舞蹈的服装不仅要符合剧情的内容情节,而且要在主体的基础上再次做深层次的艺术加工、提高和美化,使舞蹈艺术作品达到直观、形象、轻便、绚丽的目的,尽力做到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一般来说演员上肢的问题不会太大,主要是下肢。设计服装时应多考虑到演员的双腿,让其在舞台上完美地彰显自己的舞姿,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服装的用料尽量选择质地轻、薄、飘逸、有弹性的纱或绸缎。同样的一条裙子,用轻薄的料子做成的穿起来就显得美观,舞起来就会显得轻如蝉翼、轻盈曼妙。

3.结语

儿童舞蹈作品与成人舞蹈作品相同的,都是通过人体舞姿,表达思想感情的美体艺术。不同的一点在于儿童舞蹈作品更欢快明朗,涵盖了“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儿童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自己喜爱的动作,从肢体动作中感受舞蹈的快乐。教师通过对舞蹈作品深度的揣摩、精致的编排,表现出儿童内心的喜悦,思想的灵动,充分挖掘儿童的想象力,既能体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育理念,培养了儿童对舞蹈的表现能力和感悟能力,又能达到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教育目标。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4.1.

[3]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4]程天心.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

[5]汪流.艺术特征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6]主编江心,徐尔充,隆荫培,苏祖谦.舞蹈知识100问.华乐出版社,2001.7.

[7]《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人民出版社,1978.9.

[8]于平著.舞蹈文化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

[9]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11,(1).

[10]陈淑琴.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2).

[11]高月梅,张弘.幼儿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0,(1).

[12]汪加千,冯德,隆荫培,徐尔充.人体律动的诗篇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8.

猜你喜欢

毛毛虫出版社服装
毛毛虫,动起来
好饿的毛毛虫
让人心碎的服装
我等待……
毛毛虫和蚕
可爱的毛毛虫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