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2010-08-15王章峰
王章峰
(衡水学院 教育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
2001年,教育部颁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评价的改革。《基础教育发展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可以说,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并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的作用,直接关系到这次课程改革的成效。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
教育思想是教育行动的指南,是人们对人类特有的教育现象的理性解读,直接影响教育实践。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要符合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及多元智能发展等教育思想和理论。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由于我国教育目的中十分强调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而评价是达到教育目的手段,因而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不可避免地要谈到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归根到底是由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所决定的。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中,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表现在人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是对社会关系总和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智力和体力的发展,而且包括精神、道德、情感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只是个体的发展,而是“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它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马克思还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这就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它启示我们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既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使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同时,又能促进受教育者各自特长的发挥和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造就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2.“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还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和依据。可持续发展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产生的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中使用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
作为人类社会文明的创造者与接受者,人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的发展都是为了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与手段,都是为了丰富人的需求,提高人的自由度、主体性与素质。事实上,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已经向人提出了终身教育、终身成长的要求。而“人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指以人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和终极关怀,就是既要考虑学生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其未来发展的需要,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从学生一生发展的角度去看待。
3.多元智能理论
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依据还有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Dr.Gardne)于1983年提出的。他把智能定义为:“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语一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视觉一空间、音乐一节奏、身体一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内省、自然观察者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这就批判了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传统的智力理论。加德纳的理论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维地看待人的视野和方法,而且对于我们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它启示我们:各种智力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也没有好坏之差。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的标准参照下,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而且要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力领域迁移。教师评价学生再也不能以传统的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与尺度。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和个人学习方式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考虑多种因素,采用新的方法与策略来实施。
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种全面呈现学生状态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纠正的评价。其实质是改革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尺度评价学生的弊端,强调多方面、多角度地考虑,旨在引导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为达到此目的,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应坚持以下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众所周知,教育评价具有反馈、鉴定、选拔、激励等多种功能,但是,它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是导向。因此,在构建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时,必须坚持正确导向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把握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把党和国家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宗旨贯穿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和教学评价工作之中,确保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
2.全面性原则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整体表现,实施动态的、综合的、完整的、全面的评价,既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它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二,是指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评价不是为了选优,而是为了促进每位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努力达到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的目标。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综合素质评价中最重要的原则,指的是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自己现有水平上的发展。我们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在激励、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总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我们明确其理论基础,掌握其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有章可循,心中有数,从而切实搞好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Z].2001.7.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张启家.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11-13.
[4]邢胜.新课程改革下学生档案袋评价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4-5.
[5]陈歆.关于综合素质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8,(2):37-38.
[6]赵德成.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应该向何处去[J].人民教育,2008,(13-14):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