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研究性专业课板书

张 峰 孙 娟

(1盐城工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2盐城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3)

提高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张 峰1孙 娟2

(1盐城工学院 材料工程学院;2盐城工学院 人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3)

文章以创新型教学为主导,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及考试评价方法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大学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些措施和方法。

专业课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专业课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与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一样至关重要。与基础课相比,专业课又有其特殊性,专业课是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学习专业课除了要求严密的逻辑思维以外,还需要较强的形象思维。但目前在专业课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生到课率较低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专业课自身的特点来看,专业课内容面向生产实际中的客观对象,简单者有些乏味,而复杂者又难于想象,不同于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基础课的学习;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目前实践性教学的不充分,增加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难度,他们在学习专业课内容时感觉到枯燥无味,降低了学习兴趣。此外,专业课设置一般集中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教学阶段正处于学生选择就业的高峰时期,也是许多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关键时期,学生到课率低、课堂上埋头复习考研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很有必要,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亟待提高。

一、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现教育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素质的培养。通过充实和丰富课堂内外的各种教学活动,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积极的研究者。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多动脑筋。

1.进一步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黑板+粉笔”,而多媒体教学则兼具图、文、声、像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它的优点是能节约板书时间,加大信息量,开阔知识面,并能挖掘出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形象化、生动化,将学生带入模拟场景,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使用比较多的教学软件是PPT,所以,PPT课件制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认识到PPT电子板书实际上是将传统的课堂书写提前到备课过程中完成,电子板书既要保留传统粉笔板书讲究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分层次展示及可随时擦换的优点,又要突现出多媒体生动、直观、容量大的优势。因此,PPT电子板书的设计与制作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创造性的劳动。制作PPT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做好PPT内容的选择。PPT电子板书的设计应与传统教学的粉笔板书设计相似,分纵向纲要和横向补充两大部分,电子板书绝不只是将讲稿中内容简单复制到PPT模板上。除文字外,PPT还可使用图片、动画等素材,把抽象的东西变为具体的,把静态的变为动态的,直观、准确地表达知识;还可以增加与学科应用或前沿相关的补充内容,扩大课堂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

(2)合理选择PPT上文字的大小、字体及颜色。教师应根据授课教室的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及光线等具体情况来调整文字的大小和配色方案。

(3)合理选择播放方式。PPT的播放不能如翻书般单调,应尽量模拟粉笔板书边讲边写、讲到哪写到哪的模式,并注意保留主要提纲以便学生记笔记,旁注内容可写可“擦”以减少幻灯片的数量与更换频率。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通过将电子板书内容分步骤、分时段设定完全能够达到上述效果。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重视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要注重启发和引导。一位教师是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看其教学是否立足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过程是“教”和“学”两个环节的统一,两者应是相互促动的关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存在,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和调动学生在“学”这一环节的主体作用。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应是一个诱导者和引路人,其次才是一个口若悬河的讲演家。因此,教师要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教师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比如,教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给学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的问题,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还可以采取授课和讨论相结合,共同讨论不但可以强化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这样,学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性的交流也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讲课技能,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与情感的沟通,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2)讲究“布白”艺术,追求启发思维的实效。“布白”艺术指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在利用想象填补空白的过程中,追求启发思维的艺术效果。因此,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一般说来,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教师惟有化实为虚,使教学中有问题可供学生思考、探索,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

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将理论教学与实际的例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得课堂讲解生动清晰,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

二、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就要求教师具有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是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进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专业课涉及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较大,许多概念、公式和研究领域是全新的,因此采取研究性教学模式是再好不过了。

1.研究性教学的特点。

(1)重过程,研究性教学将整个课程的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研究性教学重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研究性教学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制作成品,而是更注重使学生掌握调查、观察、实验等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的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2)学以致用是研究性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研究性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在研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综合性的,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予以解决。与一般的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答问题的学习活动相比较,研究性教学更接近人们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因而更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3)重体验。研究性教学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等,还十分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研究性教学之所以强调学习体验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因为学习体验可弥补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缺口。更为重要的是,创造不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而且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创造的意识,才会有创造的实践。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创造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创造行为的个人的观念体系。

(4)重全员参与。研究性教学主张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点,制定恰当的研究计划,实现个人的研究目标。全员参与的另一层含义是共同参与,由于在研究性教学中学习者面临着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就需要依靠学习伙伴的集体智慧和分工协作。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与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取得高质量的成果,并且使自己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提高。

2.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思想动员、分组选题、搜集资料、形成结论和总结评价五个部分。实施研究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进行思想动员,明确研究性教学的任务、要求与意义,使学生对研究性教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然后,根据学生自愿和教师指导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以7人为宜。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提供一些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反思教育,阅读教育类的文献资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寻找所要研究的问题。每组推出一人组稿,每次组稿人轮换,以使每个人都得到锻炼。题目选定后,就需要每组分工搜集资料,每人负责不同的部分。每人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的构想,并加以论证,这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由组稿人执笔以论文的形式得出研究结论。每组推选一人面向全班宣读论文或作简要介绍,让全班同学了解每个小组研究的成果,并回答来自同学和老师的提问。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的过程。最后,由教师对每组提交的论文进行总结评价,以鼓励为主,同时指出研究过程中和论文本身的优点与不足,并以此作为依据给学生打分,作为重要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册。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协调各种关系,以使学生的研究活动顺利进行。

三、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鉴此,除了需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外,在考试环节上也需要进行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很多专业课程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少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地花在了概念、理论论述的死记硬背上,这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需对考试进行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出专业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还要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考试模式要不拘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采用讨论及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要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小论文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1]马卫国.大学专业课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14.

[2]梁观林.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5,7:61.

[3]卢德馨.关于研究型教学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4,21:24-25.

[4]邹逢兴.创新教育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永恒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22:34-35.

[5]郭明容.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师教育中的功能[J].中国成人教育,2005,1:91.

猜你喜欢

研究性专业课板书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