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及模式构建

2010-08-15杨莲清顾春军

文教资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基地

杨莲清 顾春军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及模式构建

杨莲清 顾春军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阐述在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构建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措施,以推动高职院校成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

校企合作 实践 模式构建

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2002年全国高职教育工作会议上,前教育部长周济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充分说明了产学结合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校企合作是一种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模式”。[1]笔者以我院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为例,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及模式构建作一探讨。

1.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

一年多来,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校企合作的工作目标定位是:“沟通服务企业,合作构建平台”,在工作中又增加了校政合作、校事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形式。校企办工作职责可以概括为沟通外界、培训企业、服务师生、建设专业四个方面。为推动校企合作,学院成功申报了 “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基地”、“珠海游艇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珠海市中小企业培训示范机构”(以下简称“三基地一机构”)。学院领导带队主动走访了珠海及周边的300余家企事政单位,与55家企业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协议,合作涉及数控技术、计算机、会计电算化、商务英语等十余个专业,校企合作成效初显,主要体现在四方面:

1.1 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2008年以来,校企办大力发掘学院的培训潜力,借助“三基地一机构”的平台,先后为企业举办了30多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的4类6期培训:大型耗能企业的节能考核、循环经济、节能技术服务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等培训;“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基地”的24期培训,涉及中小企业管理、旅游、物流、数控等专业技能培训,共培训各类企业人员达3000余人次。学院还为斗门新上任科级干部、斗门妇女干部、农村党员干部、金湾企业农民工、社会工作者、汕尾电厂职工等提供各类型培训。另外,学院配合市委组织部,举办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10期,受训人数达25000人。

2008年,我院作为全国第一家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基地——“广东(珠海)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基地”首次亮相中博会;2009年,学院作为珠海市游艇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参加中小企业博会,为提高广大市民节能降耗的意识,结合节能工作形势的发展,基地组织8场节能降耗宣传活动,受益人数达20000人。节能降耗的宣传活动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

1.2 紧密关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专业建设提供思路。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充分把握市场需求,把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思路。校企合作办通过如下渠道取得一手材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列出我院拟新增专业汇总表,了解拟开设专业的就业前景及人才需求情况和在广东省(全国)各专科院校分布情况及课程设置、特色教学和实训状况,开展拟开设专业的调研工作。

1.3 发挥人才优势,为学院办学获得社会资金支持。

作为广东省(珠海)节能降耗培训基地,省经贸委划拨了50万元的节能专项资金。同时,市政府从节能专项资金中配套拨给学院50万元经费,节能降耗宣传培训基地的项目建设专项经费为100万元,这就为办好基地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同时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培训,企业认识到高职院校的人才优势,不少企业为学院慷慨解囊,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捐资助学折合人民币达100万元。

2.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职业教育起源于西方国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举办的职业教育遥遥领先,其开启的校企合作,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近年来,国内的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对校企合作理念,也有同行在实践中不断提出有价值的理念,如有国内研究者认为:“校企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主体包括学校、企业、行业、学生、家庭、政府、社会等方面;合作的内容包括资源与技术、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岗位培训与实验学习、师资交流与科研、文化育人与就业等。”[3]在实践中,我们大胆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逐步构建一套适合我院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2.1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

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学校与企业以各自的优势互补的形式建立合作关系[4]。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和企业以股份制形式进行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冠名班”或“人才培养基地”等形式进行合作。学校以体制、办学资格、场地为合作的基础;企业以设施、技术、师资等多种形式向高职院校注入股份,并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共享办学效益。

2.2 校办实训基地模式。

校办实训基地模式是高职院校根据有关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开办与地方产业经济密切相关的实训教学基地。学校利用校办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合作,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开放性、企业化管理的、集教学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实训教学基地,从而实现科技和经营理论成果的转化。

2.3 校政企联动模式。

校政企联动模式是高职院校依托政府的政策资源,借助企业的产业资源,努力拓宽办学渠道,把学院的办学资源与政府、企业紧密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具体实施中,学校要明确所依托行业产业发展走向,从而明确办学定位,在此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联络体系,这个体系紧紧围绕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进行整体布局,积极借助行业搭建网络平台,主动适应生产需求建立利益共同体,依靠双赢战略推动产学研结合不断向纵深发展。

上述三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及政府的资源优势互补。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职生的就业与企业人才匮乏的困难。学生在企业中实习、顶岗试用,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在企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利益的高度一致,维护了校企双方的办学积极性和可持续发展[5]。

虽然校企合作工作刚刚起步,但我院注重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在实践中已经开展了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在校企合作中,我院也开始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合作,打造资源、师资共享的平台。

3.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探讨

就我院校企合作开展的模式来看,已经初具规模,但还需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到实处,落实好已经签署的协议。同时,发动学院各部门及广大教职工,群策群力,不断开拓出新的校企合作增长点。反观学院的校企合作工作,在六方面的问题有待思考。

3.1 校企合作制度有待健全。

纵观世界各国职业院校的成功经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创设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制度。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刚刚起步,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在校企合作的实践中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尚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也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因此,健全有关政策与法规,寻求资金投入保障,并得到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3.2 企业的校企合作意识有待提高。

企业还未深刻地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开展校企合作应有的热情和动力。由于以上原因,校企合作就比较松散。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且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建立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将职业教育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而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3.3 学科专业设置有待合理。

“面向社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把调整专业结构作为一项战略选择来抓,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开设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使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企业当前需要,还满足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这是解决毕业生出路、满足社会需求变化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学院设置专业和课程应该考虑地方产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我院与平沙游艇工业区正式共建“珠海游艇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为例来看,为适应珠海的特色产业,我院在游艇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设置、学生就业、“双师型”教师培养、企业员工培训及项目开发等领域与平沙游艇工业区展开全方位的合作,调研和申报游艇相关专业,加入珠海市游艇行业协会;形成以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政、校、企三方合作,产学研联动办学体制,努力使我院成为我市游艇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项目开发、信息服务与技术援助的载体。

因此,我们首先要从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角度考虑专业和课程设置。其次要推动校内实训基地的设置和建设。最后要研究教学组织,特别是学生实习安排,使教学组织及实习安排既能保障教学需要,又能适应企业生产用工需要,学生持续不断的实习成为企业用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真正成为企业所需的顶岗职工。

3.4 教职工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激励。

实践证明,校企合作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泛,校企合作一定要有全院教职工的广泛参与。首先,就是要求教师从做好本职工作入手。其次,就是广大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把自己培养成理论与实践交汇的双师型教师。再次,提倡教师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工作。为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完善相关评价制度,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引导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3.5 培训基地的亮点有待凸显。

作为“三基地一机构”任务落实的承担者,我院承担全市及全省节能技术服务单位、重点耗能大户、用能企业能源管理人员,以及中小企业、游艇行业等相关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任务。为使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尽快突破瓶颈,学院将加大对企业讲师团的培养力度,依托行业协会,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企业讲师团队伍,以顺利完成基地的培训任务。这也是从学院主动走访企业的“离散式”过渡到企业主动参加学院培训的“集约式”校企合作方式。

3.6 校企互惠互利有待增强。

维系校企合作的纽带是利益与沟通并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利益,即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达到“双赢”。利益是校企合作持久深入的关键所在;二是情感,为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双方领导及相关人员之间的情感联系也非常重要。

不断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才能使职业教育发展踏上快车道。校企合作工作的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成效是决定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和标志。”城职院作为珠海职业教育的龙头,应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珠海的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1]方光罗,郑承志.关于高职校企合作教育的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58-61.

[2]竺辉,方湖柳.2006年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教育,2007,279:9-12.

[3]陈义门,张惠忠.论校企合作模式[M].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第三届高职论坛论文集,2006:85-88.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2003,14:30-31.

本研究受全国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高职生学习技术的心理探究”(EBA070224)资助,受2008年珠海市第二批科技项目三项费用 “高职生学习动力心理机制研究”(PC20081052)资助。

book=11,ebook=1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我的基地我的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