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建设

2010-08-15闫淑红

文教资料 2010年1期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信息化

闫淑红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山西 忻州 034000)

一、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对既有的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由于图书馆处于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储存、传播的中心地位,既最快感受到时代进步的步伐,又直接面临信息化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挑战。这种挑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一)信息贮量的局限

传统的图书馆基本以纸质知识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主要包括图书、报刊、手稿、档案等。这些文献载体与数字化的信息载体(如CD光盘等)相比,表现出信息贮量小、体积大、占用空间多的缺憾。如以每本书50万字计,每张CD可存贮1000本书的信息,按目前技术水准,500万册藏书量的大型图书馆藏书,只需5000张左右CD即可贮存,而5000张CD只需几个文件柜即可收藏。

(二)阅读方式的局限

现在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基本上采取办证借阅和开架阅览的方式,这种服务方式无疑受时间、区域、借阅数量等诸多因素限制,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读者对知识信息大量、及时、便捷的需求,当然也难以为远离图书馆的广大城乡读者提供远程阅读服务。

(三)资源利用的局限

现在的图书馆由于创办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不同,分属于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和大中专学校及一些科研单位,各图书馆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和网络沟通,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些读者为查找某些急需资料,有时不得不在不同图书馆(甚至不同地区图书馆)之间来回奔波,既浪费时间,又耗费精力,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共享性相比,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由于时下图书馆的上述局限性,一方面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知识信息需求在剧增,另一方面图书馆却日渐萧条和冷落,越来越多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大多为互联网所吸引。面对当今图书馆出现的尴尬局面,图书馆业内人士在忧虑和思考,社会有关部门和人士也在关注和思考。图书馆的出路在哪里?它们的明天将走向何方?颇具代表性的是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即“必然衰落论”和“存在合理论”。“必然衰落论”者认为,随着电子信息资源的日益重要和纸质信息资源的日益减少,随着电脑在办公室和家庭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落。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发表的“图书馆未来”一文认为:“一旦计算机显示器显示质量在稳定性、对比度、分辨率及色彩等方面超越纸张,而且必要的通讯能满足要求,图书馆及纸张文稿将迅速消失。”“存在合理论”者认为,以纸质信息载体为收藏对象的传统图书馆与人类文明共进退,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也必将随着未来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进步,只要人类文明不消失,作为其重要载体的图书馆也必将存在下去。如美国《图书馆杂志》1992年在发表“图书馆未来”一文的同时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就认为:“一种理想的信息存贮和检索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可以移动并且能在任何环境下运行,不需要能源供应,不需要预热便能够立即使用,它应该具有高度的信息存贮能力,无限制地保留信息而不会损伤、退化;也不会意外消除。没有任何电子设备适合上述说明,即使可预见的将来也不会出现。但是有一种非电子设备完全符合以上特征,甚至具备更多优点,它已经存在了500多年,这就是图书。”

上述两种对立的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人类创造的文明中不存在尽善尽美的东西,人类所有的创造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实际上,数字化的信息载体(互联网和光盘等)与纸质载体(图书和报刊等)都是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它们只有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建设

(一)硬件设备建设是基础

进入信息社会以来,图书馆的馆藏不再仅仅局限于书刊,视听资料、电子出版物、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也纷纷作为一种馆藏入住图书馆,因而图书馆赖以服务的基础不断扩大、不断丰富,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人们查找自己所需资料的时间,人们渴望从图书馆获得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这就对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是说对图书馆的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网络将成为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工具。因此,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是基础。而提到图书馆硬件设备建设的典范,则不可不提数字图书馆,下面就以数字图书馆为例,介绍一下图书馆的硬件设备建设。

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数字图书馆专用服务器用来存放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平台。不同的数字图书馆产品对服务器性能要求有很大不同,同时也受读者数量、网络情况等因素影响,所以在选择服务器时最好能将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的Web系统、数据库系统、原版数据系统分开存放于不同的服务器上,不仅可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和易扩充性,成本也可比较低;如果数字图书馆软件系统平台只存放和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不仅可扩充性差,扩充成本也高。数字图书馆硬件设备建设的第二个重要部分是存储设备。数字图书馆的成熟从硬件条件上讲是与网络和大容量存储设备的出现分不开的,没有这两者,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如果存储设备扩充性差,那将来要再引进一些有价值的数字资源就不能被存储,进而也就谈不上利用。

在数字图书馆网络和硬件设备建设方面,容易犯的一个毛病是一味追风,片面追求一步到位和高档次,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购置昂贵的硬件设备上。殊不知,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数字资源。没有资源,再好的硬件也无异于一堆废铜烂铁。所以,在硬件设备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二)软件建设是核心

提到软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电脑软件、设备软件。但我们这里提到的“软件”,却是针对硬件设备而言的,或者说,称其为图书馆建设的“软环境”更为恰当。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建设,“软环境”是核心,主要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目前,质量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全球追求的目标,而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也有高低优劣之分,信息化时代的图书馆建设依靠的是优质信息服务,那么什么是优质信息服务?笔者把它界定为个性化服务、精品化服务、特色化服务、远程化服务和时效性服务,即四化一性服务的整合。

第一,个性化服务。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这是由于其知识背景、职业背景、环境背景等的不同所造成的,人们带着个性化的需求利用图书馆,图书馆便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迎合这种需求。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它根据用户的特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内容或系统功能,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网上功能及其他网上服务方式等,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在多次的信息交流过程中实现信息服务的个性化。

第二,精品化服务。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信息污染现象严重,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难度,延长了用户信息获取的时间。因此,人们借助于网络寻求所需信息时不再像以往那样关心信息资料的数量而是关心信息资料的价值量。因而如何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如何使用户感觉自己所支付的信息费用有所值,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以精品化服务打动用户。

第三,特色化服务。传统图书馆所提供的特色化服务主要依托于特色化实体馆藏,而在网络环境下,有限的馆藏资源和无限的网络资源共同构成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应该深入加工自己的文献资源,深入到知识单元内部,借助于网上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特色化数据库。因而,当今环境下的特色化服务主要是指特色化数据库提供的信息服务,特色数据库由特色内容和特色技术构成:特色内容是指根据馆藏特点,依据已有的馆藏资源,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内容体系,这一内容体系应为“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特色技术是指要有一定的规模,有有效的检索功能,有多媒体信息,有互动界面,能提供全文检索等。特色化数据库是服务的内容,它是吸引用户最为关键的因素。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考虑为用户提供特色化的服务形式,如记录用户的需求信息,为其提供专业或相关专业信息的主动推送服务;建立读者库,促进读者之间的沟通,以读者服务读者。以此给用户一种惊喜,这也是吸引用户的一种有效方式。

第四,远程化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已经从特定部门向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转变,信息服务已经逐步趋向国际化。美国IBM的信息网络提供的网络信息服务的国家和地区达90多个,城市达650多个,用户达100多万[5],由此可窥见信息服务远程化之一斑。目前,远程求医、远程求知、远程贸易、远程签约、远程教学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图书馆提供远程信息服务应运而生。远程化服务是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它改写了文献—馆员—读者的流通方式,进而发展为信息—网络—读者的传输方式,它能提供最直接和最直观的全文信息浏览、数据库下载、信息传递和信息咨询,它是一种集咨询、文献检索、文献提供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的服务。

第五,时效性服务。网络服务最大的优势应是速度,在信息社会,速度往往是制胜的关键。据美国有关咨询公司调查,如果一个网站不能在8秒中之内吸引上网者,那么上网者就会离开;联邦快递公司也认为在航空包裹运送业务中的竞争优势不是价格,而是传送的速度,即“绝对、无条件地在一夜之内送达”。同样,针对读者提出的信息需求,如果图书馆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使其服务滞后,那么在前一段时间极具价值的信息现在可能就一文不值,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时效是快捷与效率的结合,它意味着用户量的增长。图书馆只有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服务才能避免科研工作的延迟、重复,才能使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充分发挥信息的潜在价值。

2.提高馆员素质

在美国有一种说法,即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由此可见馆员作用的重要性。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便是提高馆员素质,其中增强其信息意识最为关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除此之外,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因而提高馆员素质已是一个图书馆谋求发展不争的事实。图书馆一方面应完善自己的用人制度,抬高工作人员进入的门槛,另一方面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继续教育机制,采取馆内培训、委托培养或是鼓励员工攻读学位的方式优化员工知识结构,不要害怕人员的流失,而要为馆员提供完善自我的土壤和环境,以“馆格魅力”吸引住自己的馆员。在当前环境下,图书馆尤其要重视培养员工的信息敏感意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能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3.实施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源于管理学,现已被图书馆学者广泛用于图书馆领域,它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虽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在目前来看处于信息服务阶段,但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人、信息资源、技术和创新,如何把这四种因素融为一体,就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妥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扩散效应。需要提及的是知识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人本管理,人是创造知识的智能体,图书馆不仅创造知识,而且经营知识,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图书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谋求更好发展的主动状态,从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些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和精神激励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环境影响机制等。

三、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模式设想

现代的数字化信息载体与传统的纸质信息载体的有机结合,将催生出一个全新的图书馆模式,这就是“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手工操作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数据化图书馆(主要表现形式如各种互联网站、音像信息中心等)之后的第四种全新图书馆模式,是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发展的基本方向。

复合型图书馆将融数字化信息载体与纸质信息载体为一体,承担着信息化社会知识信息的搜集、储存、传播、开发的重任。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复合型图书馆将会有一个飞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主要特征大体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复合型图书馆将是普通出版物与电子出版物的有机结合;是线性文本和虚拟文本的有机结合;是有形建筑和计算机界面的有机结合;是信息资源内部采集与馆外共享的有机结合;是图书管理人员提供的中介服务与读者自我服务的有机结合,等等。

面对知识信息大爆炸的信息时代,面对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面对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众对有效信息的巨大需求,以“复合型”作为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的图书馆业,必须抓住时代机遇,加快发展步伐,以开创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1]程亚男.网络化趋势与图书馆发展观.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

[2]石聿根.论数字图书馆及其建设[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3):94-96.

[3]王悦.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刍议.图书情报工作,2002,(8):17-21.

[4][7]赵建梅.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图书馆论坛,2002,(8):92-93.

[5]罗曼.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国信息导报,1997,(2):15-16.

[6]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图书馆,2000,(3):5-7.

[8]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图书情报知识,2002,(3).

猜你喜欢

数字图书馆信息化
图书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