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红色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2010-08-15荆世鹏

文教资料 2010年5期
关键词:红色色彩设计

荆世鹏

(陕西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曾几何时,红色成为中国国家叙事的主色,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8分钟表演运用了红旗袍、红绸、红地毯、红灯笼等红色基调一贯到底,给全世界以深刻的印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同样使用了红色,被评价为“热烈欢腾,雍容大度,传达泱泱大国的气度”。其实红色在我国传统文化及当前的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说无处不在,这与中华民族的尚红心理有关。红色是“中国颜色”的主色,是我们民族集体记忆和心理深层的积淀物,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同并世世代代承袭相传的信息载体,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

一、崇尚红色的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喜爱红色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自然界中,红色是最先被原始先民确认的颜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山顶洞人已经使用赤铁矿染石珠串的系绳,死者的四周也洒有这种红色粉末,似乎是某种仪式的痕迹。郭沫若认为,这是因为山顶洞人视红色为生命的象征,它与血液的色彩是相同的,是一种神圣的色彩。在中国传统色系“青、赤、黄、白、黑”五色中,红色是正色,象征太阳,也象征火,还表示朝阳的南方。中华民族是崇尚红色的民族,这大概来自于早期的太阳崇拜。在中国古代,红色始终是一种重要的颜色。原始彩陶、漆器均是以红色为主。红色也是一种尊贵的颜色,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把红色作为主色。在建筑上,甚至规定只有贵族的宅第才能涂上红色。北京的紫禁城,红色宫墙、红色宫门、红色的立柱、红色的门窗,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衬托出皇帝的权势和威严。在服装上,朱色是皇帝常服的专用色,红色多是官袍服的专用色。民间则以红色表示吉祥和喜庆。红色是热烈、振奋、红火、热闹的心理体验,新婚寿诞、节日喜庆都与红色分不开。例如红喜字、红包袱、红盖头、红蜡烛、红花轿、红衣群、红窗花、红筷子、红皮鸡蛋、红肚兜、红虎头鞋、红寿字、红春联、红灯笼、红鞭炮、红顶棚花、红地门神,甚至围桌也用红色。

诺贝尔奖得主、德国色彩专家威廉·奥斯瓦尔德说:“色彩蕴含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性,色彩运用与艺术时应当是意识形态的产物,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因此,色彩是国家权力叙事在视觉文化方面的一种表述形式。红色象征革命。在近代,由西方革命思想的传入,红色成了革命党的象征,其旗帜象征着先烈的鲜血,以激励后来者。新中国的主色调也是红色。中国国旗、国徽,共产党党旗、共青团团旗、红领巾等无不使用红色。全国性地掀起红色崇拜运动,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人把红色崇拜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树立的理想是:把世界改造成“红彤彤的新世界”,口号是:“把红旗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崇拜的领袖人物称为“红太阳”,把运动的参与者称为“红卫兵”、“红小兵”、“红色造反派”,把这些群众性组织称作“赤卫队”。每一个人都臂佩红袖标,手持“红宝书”,整个运动被称作“红海洋”……如今这种对红色“滥用”的影响似乎仍然存在。

从以上关于中国崇尚红色的源头分析,足以说明红色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而在如今的中国艺术设计中,红色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值得我们分析和研究。

二、反思红色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运用的利与弊

随着现代世界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各国的民族传统习惯、传统的色彩观念更多地成为我们设计考虑的动态因素。近年来掀起的这种传统元素热潮,使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和文化内涵的红色有了广泛的发展空间。红色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长期艺术实践过程中历经反复锤炼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艺术规范,它的视觉形式和深层内涵已经形成一种文化,深深地根植于民族文化和审美规范中。因此,它的应用,无疑呈现给大众一股亲和力,体现文化设计需求。在大量的招贴设计、标志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以及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中,我们看到红色在中国现代的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可以说无处不在。

红色具有传统的吉祥、好运、喜庆等寓意,被广泛地运用到设计之中。此外,因为红色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也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和精神。正如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指出的那样:“只要有明亮的色彩,眼睛就会慢慢被强有力的吸引住。如是明亮的暖色,吸引力就更强。例如朱红总像火焰一样,令人神迷,夺人魂魄。”中国联通的新的标志设计在色彩上大胆采用红色这一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代表热情、奔放、有活力,象征快乐与好运,增加了企业形象的亲和力,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又与活力创新、时尚的品牌定位相吻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是一个“中国印”的图形,这个标志的图形感觉因为内容的原因不在本文讨论之内,这里更关注它的设计颜色——大红。笔者以为这是作者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后慎重选择的颜色。一方面是因为既然是以中国古代的肖形印作为创意的着眼点,而传统印纹的颜色就是红色。另一方面,红色是中国的传统用色,象征着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同时也具有“喜庆、祥和、欢快”的色彩感觉。在这一点上,该标志选择红色是成功的和令人信服的,将传统的色彩运用于现代的设计,既富有民族精神,又不缺乏时代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在色彩设计的选择上想必也是延续以上思考后确定下来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中也有大量的红色元素出现,并涉及服装、饰品、纪念品、广告宣传等许多方面。由此可见,红色的流行总是随着重大的节日或庆典而出现,而且会年复一年地重复下去。

红色在艺术设计中的有效运用是符合中华民族一贯的审美习惯和民族心理的。但是,哲学中常讲“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任何事物一旦过度,就会走到事情的反面。红色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中往往也存在滥用的情况,有时不够慎重。如今,红色普遍存在于广告的世界里。但凡需要突出的事物,一概印成红色。但有几点却又容易被忽略:首先,色彩的心理效果与广告的心理效果相抵触。虽然每个人都知道红色印刷品有突出的效果,但是印成红色的东西,往往一眼望去就像广告——而越来越多的人忽视广告。试问如今大街小巷红色的招牌确实泛滥,打眼过去,我们又能够注意几个呢?其次,对红色字体的忽略也是与人生理上的感知能力有关。红色字体在白色及黑色的背景上很难看清楚。有时最后的效果恰恰跟预想的正好相反,应该突出强调的东西反而消失不见了。美国生理学家海巴·比伦从精神物理验证得知:“人能在自然界看到的颜色是有限的,人对任何事物不断地接受,就会产生腻的感觉,使人疲倦乏味。”一般讲来红色给人的视觉刺激强烈,如果经常受到这种红色的视觉刺激,就很容易引起“感官接受饱和”,当红色只能表达某些约定俗成的意义不再具有醒目的效果,而只能说是平庸时,换一种思路,用一些不典型的色彩可能更会让人感兴趣。此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打破常规,创造性地用色。以2005年在西安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广告节的招贴为例,它们均使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作为底色,想必是因为作者们想突出广告人庆祝“节日”、欢聚一堂的欢快气氛,可如果对其每一幅招贴的具体创意进行比较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招贴给人以千篇一律,似曾相识的感觉。试想假如将招贴的底色不变,只是把图形元素略变化一下,把其改为春节、元宵节、运动会、香港回归、党的代表大会等主题好像也未尝不可。如此说来,红色岂不成了“万能底色”?这从侧面反映了某些设计师在这一问题上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势,一提到节日,马上就会联想到红色,而缺乏大胆的创新和变革精神。再以包装设计的色彩为例,红色视觉冲击力强,能吸引注意力,它的强烈色彩可以在推介产品上发挥积极效应;同时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因此传达情意的礼品包装多采用红色来表达浓重的喜庆色彩,使产品更具亲和力。可是,在包装设计中设计的习惯色是一种定型化的色彩模式,有利也有弊。之所以有利,是因为它能表现色彩的习惯寓意与商品的特有形象;之所以有弊,是因为它常常会给人一种陈旧、俗套和落后的感觉。所以在包装设计中,尽管红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寓意,但是也不能过于强调红色的保持,同时也不能过于否定红色的积极意义,应有所继承,又有所创新。

另外,我们在论述红色时,更应该注意到形体对其的重要性。康德曾说:“装饰外表的色彩刺激,可以使物体生色引人,但不能使它成为经得起观摩注视美的对象……只有通过形,才能提高色彩的作用。”色彩的象征意义与色彩依附的形有着密切关系,离开了具体的形,那些颜色的对应意义就会使人感到茫然。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受到普遍赞扬不同的是,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却招到广泛的质疑。两者同样都使用了红色,但最终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就是因为形的不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斗拱造型,56根梁代表56个民族,冲击力大,在结构肌理上用了中国元素,融合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师法自然”等中国哲学思想,可以说是成功的设计。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采用中国剪纸和十二生肖为创意点,红色的生肖,红色的柱子,民俗的意味太重,显然还欠推敲。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对每一种色调及其配色关系,都是在充分研究和理解基础上非常慎重地选择的,对红色的使用不能仅凭设计师本人对色彩感觉的好恶,必须根据设计对象的内容准确地选择。

三、结语

对红色的偏爱,是中华民族自然、社会、审美心理历史积淀的结果。如今,红色的象征已将古代高贵、吉祥、辟邪的含义融为一体,重新组合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色彩。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吉祥、喜庆、庄严、高贵之色,也是百年来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象征之色,更是一代代中国人奋发、进取、拼搏的精神气节之色。但是,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事物,不少设计人员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往往受传统色彩的潜意识影响,或因现代色彩学知识贫乏,在设计中不当地使用大量红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或适得其反。研究红色在中国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和怎样用好红色是当前每个设计师应该面对和思考的课题。至于在具体的设计中,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红色,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正如兵法所云:“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赵平勇.设计色彩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3][德]爱娃·海勒.色彩的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宋建明.寻找历史碎片,拼接我国传统色彩文化残留的背景.装饰,2008,(2).

[5]黄明秋,刘颖吾.色彩中的国家权力叙事与民族集体记忆.美术观察,2008,(2).

猜你喜欢

红色色彩设计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追忆红色浪漫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