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臣”辨 正

2010-08-15孙亚华

文教资料 2010年5期
关键词:影印本群臣上海古籍出版社

孙亚华

(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载:“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①

对于此处“主臣”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史记集解》张晏曰:“若今人谢曰‘惶恐’也。马融《龙虎赋》曰:‘勇怯见之,莫不主臣。’”孟康曰:“主臣,主群臣也,若今言人主也。”韦昭曰:“言主臣道,不敢欺也。”《索隐》苏林与孟康同,既古人所未了,故并存两解。②《汉书》中亦记有此事(见《汉书·张陈王周传》),此处注为:“文颖曰:‘惶恐之辞也,犹今言死罪也。’晋灼曰:‘主,击也。臣,服也。言其击服,惶恐之辞。 ’师古曰:‘文﹑晋二说是也。 ’”③此后,多数古注大都沿用这种说法,即认为作惶恐讲。在《史记会注考证》中,中井积德曰:“主臣犹单言臣也,惶恐之时先发此一语,乃当时之习俗,无干文义。文颖云:恐惶之辞也。”④王先谦《汉书补注》在此处下注解为:“据马赋则作惶恐解,汉时自有确诂。盖对主称臣,惶恐意自见,别无义可求。”⑤现代的《辞源》和《汉语大词典》也都持“惶恐”一说。另一种说法滥觞于孟康,认为据文义应作掌管群臣讲,而现在也有不少声音附和,如黄仲暲《“主臣”就是“主群臣”》⑥,齐晓茹《“主臣”注考辨》。⑦这种说法认为把“主臣”解为惶恐之义是沿袭旧注,导致以讹传讹。

两种说法未知何者为是,特作一番考证。

我们知道,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首先须训诂有据。

《说文》释臣为:“臣,击也,事君也,像屈服之形。 ”《说文系传》言:“臣者牵也,心常牵于君者也。…故于文臣象人屈服之状也。故汉陈平谢曰主臣,恐惧屈服之意也。故于文君则正身以出,令君既正矣,臣擎跽曲拳以事之。”《通雅》在“陈平谢曰主臣”下注为:“主击也,臣服也。言击服惶恐也,此说甚曲。智谓发语敬谢之辞,犹主在上,臣在下,自然敬恐也。”⑧《经问》有言:“则以此时当秦法峻急、君尊臣卑之际,廷臣每见君必觳觫服罪,故稽顿并行。此与奏札称主臣、死罪、皇恐、并同,虽亦非古礼而去古未远。”⑨《辞源》中对“主臣”的解释是:“表示恭敬惶恐之词。也直接作惊恐用。《史记·陈丞相世家》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集解》:张晏曰:‘若今人谢曰惶恐也,马融《龙虎赋》曰:‘勇怯见之,莫不主臣。 ’”《汉语大词典》中“主臣”词条有两个义项:1.君臣。(本文除开这层意义的主臣。完全表君臣意义的主臣联系上下文义即可知,不加赘述)2.犹言惶恐。

到这里,我们试得出结论,主臣似作惶恐、敬畏解更为妥当。但它也并非就完全是惶恐、敬畏之义,有些时候只当成一种发语辞用,是臣用在回答的具体内容之前,是一种意义的虚化。更概括地说,它是表示臣对君的态度,正如韦昭所言:“言主臣道不敢欺也。”其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作不同的解释、使用。演变到后来,主臣由惶恐之义到一般的答上问话时的称呼,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了。

其次,我们要从它的用例来看。

1.《汉书·张释之冯唐列传》中,“唐曰:‘主臣! 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此条下注为:《索隐》案:乐彦云:“人臣进对前称‘主臣’,犹上书前云‘昧死’。 ”案:《志林》云:“冯唐面折万乘,何言不惧。”主臣为惊怖,其言益着也。又魏武谓陈琳云:“卿为本初檄,何乃言及上祖。”琳谢云:“主臣。”益明主臣是惊怖也。解已见前志也。⑩

2.《十国春秋》卷88有言:因问进思:“何能知其详?”思踧踖曰:“主臣! 臣昔常从事于此。 ”⑪

3.《学易集》卷1:朔再拜曰:“主臣! 盖闻大川之源,发乎昆仑。 ”⑫

4.《弇州四部稿》卷142:“客再拜曰:‘主臣! 陛下之欲得鼎也……’”⑬

因此,主臣的意思我们可大致确定。正如《名义考》中所指出的:“前人多用之解者,皆不得其义。主臣是一于惶恐、屈服之意乃惊怖,非惭愧也。上表者云诚惶诚恐是惊怖,稽首顿首是屈服,知此则死罪、昧死、惶恐、击服之义皆在其中。然《史记》、《魏志》、《龙虎赋》所云主臣意在惊怖,《文选》所云主臣意在屈服,贾子曰:主臣,礼之正也,斯言得之矣。 ”⑭

从传统训诂及分析用例来看,《史记·陈丞相世家》中的“主臣”应还是从表示惶恐、敬畏之义这个方向来解释为妥。从这些用例来看,“主臣”作惶恐、敬畏之义讲时大都是单独成一句话或至少表示一层意思的说完,陈平传中的“主臣”也是如此。但如果不考虑训诂传统及这点,此处的“主臣”也恰好可作掌管群臣解。仅凭文义来臆测文言词语的意思是危险的,在此处能作“掌管群臣”解,只能认为是一种巧合。把此意义搬到其它地方,完全说不过去。如黄仲暲《“主臣”就是“主群臣”》文中认为主臣作“掌管群臣”解,因此认为《汉书·张释之冯唐列传》“主臣”之下有脱字,⑮那是对这个词没有经过仔细考证就下了结论。

《通雅》中还提到:“当是草书惶恐二字讹为主臣。 ”⑯《六艺之一录》上也有近似记载,但未见进一步资料。存疑于此,以俟日后详考。

注释:

①②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49.

④中井积德.史记会注考证.北京:中华书局,993.

⑥黄仲暲.“主臣”就是 “主群臣”.保定师专学报,1999,(3):78.

⑧方以智.通雅.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91册:17.

⑪吴任臣.十国春秋.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21册:537.

⑬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56册:343.

⑮黄仲暲.“主臣”就是“主群臣”.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57册:147.

猜你喜欢

影印本群臣上海古籍出版社
沈曾植著作集出版前史发覆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朝见皇帝,为何要“山呼万岁”
绝缨宴
《齐东野语》版本述略
上海古籍出版社
《创造》影印本
两种《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