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感时代下高校审美教育的新思考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7期
关键词:创造力美育美的

高 洁

(徐州师范大学 信息传播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如果有人用一个新的名词来形容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是信息时代,然而我们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新引领世界,以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和意义追寻等“右脑”能力为主导的“创感时代(conceptual age)”,一个属于创造者(creators)的时代。这个词指具有创造力、感性的时代,“创”指创造力、创新能力(creativity),“感”是指感性,通俗的理解要更加注重情商。这个词更加能够反映我们所处时代的特性。

越来越普遍的“脑分工”告诉我们必须注重右脑的开发。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又该怎样思考?显然,教育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陈旧的教育理念,以及让学生感到乏味的空洞说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典型的时代特征促使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对传统的学生教育模式进行了多方面质疑和深刻反思,加强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创感时代下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美的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操的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的审美观为依据,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年,蔡元培先生就不止一次地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倡议,他指出:为陶养性情计,“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①作为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从育人的角度来讨论美育的,此外,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李大钊、鲁迅、瞿秋白、闻一多等人也都不约而同地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肯定了美育的重要性。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只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智育的建设,忽视审美教育;单纯的审美教育只局限在狭隘的理论分析和学科审美教育;大学教育存在应试性和专业性偏向,存在专业教育实、素质教育虚;功利教育实、人文教育虚的状况。教育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缺乏精神底蕴的培养,人的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和人格状态的培养被忽视,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审美教育的作用

加强审美教育对于培养创感时代的大学生来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审美教育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使其更全面和谐地发展。

审美教育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诗人席勒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已经提出:“美必须表现出它是人的一个必要的条件。”②。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很明确:“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③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④。所以美育具有人格塑造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特性,任何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都不可缺少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正可以起到培养正确价值意识、重视内心世界涵养、尊重社会与他人的需求等各种有益作用。所以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和谐而自然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

(二)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提高道德素养。

有理想人格、高尚情感和坚定意志追求的人才可能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蔡元培先生所谓的美育,根本上仍是以道德感情的陶冶为目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一切美“皆足以破人我之见,去利害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⑤。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中存在理想真空、过于功利、缺乏正义感等现象,而美育过程中所内含的道德修养和理想教育的功能,对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来说,具有启发和促进作用。大学美育可以为大学生的传统道德素质进行提档升级。

(三)审美教育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适应时代的需求。

只有在自由的审美感受的敲击下,人的潜在的深层心理才能苏醒过来,获得自由活动的机会。而这些活动意味着深层心理能够挣脱无形的压制与束缚,开始进入意识的层面,并与之相融合,从而形成完整的创造机制。而这种融合无疑暗示着人的创造力的出现。同时,人们在获得审美感受时,也相应调动了感觉、知觉、理解、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的参与,使这些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和强化。大学生处于创造性思维和智能结构发展的最佳期,美育对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创感时代来临的条件下,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美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审美教育的实施路径

那么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强化审美教育的功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以人为本,使大学生端正认识,重视审美教育。

黑格尔把审美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⑥,并精辟地提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⑦的著名命题。审美活动使人从日常世俗的、受到局限的、操劳繁忙着的存在状态中解放出来,通过亲身的情绪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等审美感受,从而进入自由的生存状态。在学校教育中,教育者们要时刻创造机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提供审美教育。

(二)在校园中营造具有美学气息的人文精神氛围。

无论是高校的管理者还是专任教师亦或者高校辅导员,只要是和学生密切接触的人,都要善于通过有效的手段把美育的开展方式从理念化为感性,从抽象的探讨变为具体的实践。要明确审美教育是每一个教育者不容推卸的职责,教师自身应注重美学素养的学习与积累,在各自学科知识的传授和理解过程中有意识渗透科学精神和美学精神;学校要把审美教育作为深入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将其渗透在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之中,营造具有美学气息的校园人文精神氛围。

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美育的师资、设备、设施建设,巩固美育工作的支撑点,把审美教育作为深入开展人文教育的基础,将其渗透到校园的文化建设中,营造具有美学气息的校园人文精神氛围。

(三)依托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

实践活动是促进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与途径。高等学校教育者应该重视学生活动的开展,发挥引导和启发的作用,让学生自觉组织、自主策划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思想性的、学习性的、娱乐性的等,学生们自己组织的活动,形式更新颖,内容更丰富,更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特色。

这个过程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美”的培养。所以,我们要在广泛开展校园科技、艺术、文化等活动中,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同时贯注审美的理念和气质,增加美学的理想和趣味,依托艺术教育和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审美教育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修养与兴趣追求。

(四)因材施教,在审美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是审美心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层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认识、感受、鉴赏美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为了使他们在审美求美的实践中,按照美的规律,美化自身生活,创造美好社会。可以说培养训练大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根本任务。

大学时期是培养审美创造力的最佳时期。这不仅因为大学生最少保守思想,精力旺盛,有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强烈欲望,而且因为他们在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审美经验的同时,保留了对新事物极为敏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常常在幻想中创造理想的新世界的特点。从创造的角度来看,好奇心和大胆幻想是一种很可贵的能力。没有好奇心,没有想象力,就没有创造。因此,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这一心理特点的优势,在审美实践中敏锐地追求新颖而有意义的审美对象,进行大胆的审美再创造。

四、结语

新的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要求,在创感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如何通过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与创造力,是当下的高等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需要不断摸索和探究的。尽管大学生在目前的审美追求中有迷茫,观念重塑中有偏差,创造力和执行力上有不完善之处,但这一代大学生已日渐成熟并必将成为新时代下社会审美的主体、社会文明的推动者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因。

注释:

①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②席勒著.冯至,范大灿译.审美教育书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③④李范编.苏霍姆林斯基论美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⑤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⑥⑦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

[1]程广友,柴华.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2]曹军峰.高校美育漫谈[J].黑龙江高教研究.理论研究,2005,(11),24.

[3]陈蓉.浅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5).

[4]论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及实施途径.教育与职业,2006,(27).

[5]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2.

[6]李小波.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其职业素质要求[J].内江科技,2008,(3).

猜你喜欢

创造力美育美的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