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谈

2010-08-15

文教资料 2010年28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高校学生

张 坤

(北京语言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00)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工作,并把它提到一个新的水平,使其顺应时代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教育目的的实现,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管理为基础,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立足于调动每一位被管理者的积极性。学生管理是一个过程,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对象是人,那么管理核心也就是人。高校是一个集合体,包罗万象,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分析。我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谈谈看法。

一、以人为本——“和谐”理念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体现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其中,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它是几千年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原动力,也是我们今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源泉。人是构成社会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应该是培养“和谐人”,而“和谐教育”正是培养“和谐人”的核心方法。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和谐教育”的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层主要意思:“和谐教育”的出发点是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调控管理各要素的关系,使管理目标、内容、手段、方法和管理实践、空间与学生发展相适应;“和谐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充分发展。因此,不难看出,“和谐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这种“以人为本”的“和谐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集中体现在学生管理工作上。

“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学生管理,要使学生自我发展和谐、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就必须以和谐的学生管理理念为指导。

2.“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是构建和谐学校的需要。

和谐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学校组织结构要素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

3.和谐学生管理是学生管理实践的需要。学校在学生管理理念上存在诸多问题,片面强调学生管理者的权威,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与家庭、社会展开合作教育的观念薄弱。总之,学生管理者要为学生提供合适他们的教育,就必须树立和谐的管理理念,以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学校和学生素质现状、管理实践的要求。

二、依法治校——“法制”意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

依法治校是高等教育领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培养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一代大学生的具体实践,是我国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法制观念在不断加深,年轻人的思维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意义上定向思维的大学生思维模式已经不再存在,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其中一些原来就存在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树立学生管理新观念,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依法治校,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调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用法治的思想、法制的方法,协调处理学校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使学生规章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规范化、合法化,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依法治校,健全规章制度,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赋予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在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出台之前,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虚心听取学生对于学校建设管理的合理化建议,真心实意接受学生的监督,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其次,对于学校的各种信息应公开透明,从机制上防范和杜绝管理者在有关学生工作事务中的暗箱操作。最后,学校应充分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对校内外可能存在的危害制定相关的预防和应急机制,尽可能避免危害的发生。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学生能通过申诉、诉讼等手段及畅通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

从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是高校发展的本质要求,它们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一方面,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动作用,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最基本的哲学信条就是尊重人。该公司总裁小托马斯·沃森这样说过,“我看来最重要的一条信念,那就是对人的尊重”。①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化管理机制,做到人人参与管理,并且主动参与管理,形成整体和谐共存发展的良好氛围,也才能把依法治校真正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有“章法”、建立健全“章法”,要人人知章知法、遵章守法。要考虑高校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计划、实施、监督、指导、总结和评价切合实际,规范落实,科学有序。如果没有法治,没有规章,那么管理就会混乱,就会失去控制,“以人为本”也就失去了可靠保障;不以人为本,只靠管理规章、条条框框,强权管制,那么也会使人被动,产生内耗,难于控制,不能协调,人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章法”也就失去意义。

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是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因此,只有以人为本与依法管理综合运用,才能实现高校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从这个意义上说,坚持以人为本的依法治校原则,既有利于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又有利于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升。它既符合高校系统自身特点和管理规律,又符合高校管理民主化和科学化的客观需要,因而是高校发展的本质要求。

综上所述,大学管理中普遍存在行政手段管理现象,并不知不觉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过分重视指标与成效,忽视甚至忘却大学职责的根本所在。学生管理是一个过程,又是一门艺术,管理对象是人,因此管理核心也就是人。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即要贯彻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坚持把服务学生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逐步做到服务理念深入人心。对学生管理可以依靠引导、激发、鼓励、奖励和惩罚等方法进行人性化管理,以规章制度约束、监督和处罚、处分等手段为法制化管理辅助。作为辅助手段的法制化管理其实质是一种模拟,要把依法管理的观念贯穿于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确保管理的合法性,以及实行对被管理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它将规章制度赋予法律的形式,突出管理的制度性和规范性,体现人人平等的精神原则。新时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当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校”,努力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注释:

①[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王引兰.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本管理伦理探论[J].伦理学研究,2007,(1).

[2]隋松智.坚持以人为本创新高校学生工作[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4).

[3]张凤鸣,李璞.论高校学生法制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

[4]王景斌,塘吉庚.依法治校论要[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2).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高校学生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我的“二八”治校策略
对依法治校的理解和认识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刘伯承治校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