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瓶颈浅析——县城与农村教育之师资问题的差异
2010-12-31董庆超
董庆超
(菏泽学院 中文系,山东 菏泽 274000)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真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小学教育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小学教育的重视逐渐加大,改革措施也不断加大。而其中对农村教师的关注也凸显出来了。例如,党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我于2010年3月开始在山东省菏泽市某农村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在将近半年的教育工作中,渐渐体会并发现了一些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县城最一般的小学相比,有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尤其是教师方面的问题。为比较具体地说明这些问题,我把农村小学与县城小学在教师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并列表如下:
?
从以上两表可以大体看出,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有两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这两种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分析,可以真实再现农村小学教育中教师方面的问题,而对原因的探讨,也会得出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客观环境不利
(一)教师数量缺乏,结构失衡。
在我实习的菏泽市某农村小学,一位老师至少要上两门课。语文教师除了任教语文外,还需担任思想品德课;数学教师除任教数学外,还需负责英语和科学科目。仅仅两位教师担任了整个年级的所有课程。至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几乎无法开展。例如体育课,只局限在随便跑步和自由活动的范围内。因为教师短缺造成的学生发展片面,根本无法开发学生潜质的现象,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而相比之下,县城小学不仅在主要科目上设有专职教师,音体美科目齐全,而且设有书法、自然、历史、地理等丰富的科目。因而农村小学生在起跑之时就比县城就读的小学生慢了很多,更无法与城市小学生相比。
(二)教师工作负担重,待遇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多负责多门课程,平均每周要上25到30节课,但他们的工资水平却比县城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一半左右。这样极大的负担使得农村教师只能疲于应付,对工作缺乏积极性,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更加严重的问题在于,某些农村教师工资根本不能满足家庭各种支出,因而担忧生计,兼谋其他出路,更加无心工作。在教学质量无法保证的同时,还会使学生对教师职业、对学习态度产生许多负面印象。
(三)教师工作环境差,培训落后。
1.农村小学硬件设施普遍不足。教室和办公室冬无暖气,夏无风扇。而在我实习的某农村小学,连课桌椅都需学生自带。这样简陋的教学环境使得学校师生不可能在严寒和酷暑中安心工作和学习。相比之下县城小学就舒适多了,不但有整齐的桌椅,而且冬夏都有空调,以及纯净水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高热情、高效率都有了可能,同时也更加有利于教师体力的保持,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2.培训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小学没有能力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教师只能凭借自己的觉悟等个人因素,对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行有限的提高。这种提高存在太多的偶然因素,效果也无法确定。而县城小学恰好相反,每学期都有定期的时间进行教育培训,也有比较具体可参的目标作为指引。
(四)教师职称评定存在问题。
虽然国家教育部对教师职称的评定进行了改革,而且评审标准也对农村有了一些倾斜,但是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兢兢业业在工作岗位上拼搏奋斗了二十余载,却不能得到应有的那份荣誉。农村小学教师多是通过自考电大的方式获得了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学历,这占到70%左右,但由于地区偏远的原因,在职称的评定中,被中心地区的教师挤出了门外。这种现象和现实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村小学教师形成了“努力无用”的想法。时间久了,也便失去了进取心。与此同时也让一部分教师不安分教师工作,日积月累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师资队伍不稳定也是农村小学教育的瓶颈问题。
二、个人素质有待提高
(一)整体学历低,缺少教学经验。
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结构合格率达到96.04%,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0.26%。从统计数据上看,农村学校的教师已经拥有了能够胜任小学教学的知识、能力。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有些学校并未达到这个要求。我实习的某农村小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小学的教师几乎全是专科学历,无一例本科学历。而县城最一般的小学也是以本科学历居多,偶有硕士学历。学历低,说明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不足够。但是倘若在各科教师的分布上比较均衡,尤其是教龄方面,那也许能弥补学历低的问题。然而事实恰好相反,例如我实习的某小学,教师教龄以15年以下居多,且年龄多在中年人的范围内。这说明在农村小学,青年教师少,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教师也少,那么年龄方面就无法形成优势互补。这种学历和年龄方面的不合理布局,势必会影响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观念落后,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农村教师以中年人居多,虽然比青年教师在经验上有一些优势,但是他们的教学方法和观念比较保守和落后。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农村教师的教学方法得不到及时的改进,仍然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阶段。在教授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也是如此,学生的学法仅仅停留在“听写读背考”的循环中。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但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使他们都没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当然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农村教师对现代化教学设备普遍陌生。首先,农村不具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其次,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不热情。
教师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倘若一个教师仅仅以讲授知识为目的,不关心学生的接受状况,更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那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死板的知识,不但缺乏知识应用的思考,在其他非知识方面也无法正常发展。
(三)职业道德偏低,学生素质受影响。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会直接决定他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质量。而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首先,在我实习的某小学,有80%的教师上课不能使用普通话;其次,上课时自我要求不严格,有的教师自习课玩手机,有的教师无故离开教室;再次,个别教师在生活作风上十分散漫,有的教师嗜酒,有的教师用暴力解决并不十分严重的问题;最后,在教学态度上,不少教师不备课,仅仅倚仗多年不变的教学经验授课,或者抄袭教案以应付领导的检查。而最严重的是,有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绩,不让学习稍差的学生参加考试。这样一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急需教师认识和改正。
三、均衡发展,社会关注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交流会上指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的关键是教师均衡。而从我的实习调查情况看,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是农村教师的均衡。这是应当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具体来讲,针对农村教师缺乏和年龄分布问题,政府应当在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增加教师数量。由于农村的教学环境差,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选择到偏远贫穷的农村任教。那么政府除了“三支一扶”的政策外,还应当以大幅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的方式来吸引更多人才到农村来发展。只有注入了新鲜的专业人才到农村教育中,农村小学教育才可能充满活力。
吸引人才的关键是改善各种条件,国家政府应当特别关注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前苏联时期,其政府就曾明文规定:“为了使农村教师安心工作,其住房、取暖、照明全部免费供用。”而学校放假期间,不扣教师工资也是世界各国教育的普遍政策之一。
对于教师培训问题,政府可以建立专门的师资培训学院,或者与各高校教育系等建立互助关系,提供比较可行和效费比高的提高自我专业素质的机会。专业素质的提高还需要整体提高农村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熟悉和学习,尤其是网络等信息渠道。此外,赠送专业的相关参考书目也是可行办法之一。还可以定期安排农村教师到县城、城市优秀学校观摩优质课程。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应当与思想素质的提高同时进行,这需要教育部等国家部门加强宣传和教育。
总之,农村小学教育与高等教育一样,也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更加关系到农村人口的人格培养和塑造,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这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程,其意义非同一般。只有努力实践教育科学发展观,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和管理,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舆论、监督,我们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和均衡发展,这也是希望的萌生之处。
[1]仲惟岳.从失衡看农村小学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9.
[2]刘霖芳.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现状个案研究[J].教研教改,2009.1.
[3]刘惠芳.农村学校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广西教育,2009.9.
[4]王春萍,慕彦瑾.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探析[J].社科纵横,2005.8.
[5]高继综.中小学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