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中引导学生踏上创新的起跑线
2010-08-15庄桂良
庄桂良
(丰县金陵初级中学,江苏 丰县 221743)
2009 年初,我们接受了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的立项,此后,作为主持人,我和课题组在创新写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很多人的创新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或是为创新而创新,对其实质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此我们认识到抛弃创新的基础谈创新,那种创新只能是空中楼阁,要想真正达到创新的目的,首要任务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曾看到一篇文章,记录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上课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粉笔点,然后,指着这个点问学生:“这是什么?”过了几秒钟,有个学生答道:“那是黑板上的一个粉笔点。”听到这个回答,很多同学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可能是老师想看他们的思维是不是走向了一个极端。但老师并没有认可这个答案,仍然在用探寻目光扫视教室,希望能有不同的回答,很多学生低下了头,老师最终还是失望了。“你们太令人吃惊了!”看到这种情形,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昨天,这个问题我也问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是他们有几十种不同的说法。他们说的有猫头鹰的爪子、眼睛、香烟头、电线杆的顶端、星星、小石头等,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在这位老师的教学中,并没有出现希望中的活跃的思维,学生似乎居然没有灵感,这位老师的失望很能说明一些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我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啊,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老师投身于教改。作为老师,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在我们教会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的时候,却使他们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这些正是学生作文创新的火花。正像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孩子们上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再明白不过的是,语文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著名教育家苏步青说过,如果让复旦大学单独招生,他们会只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并且写完就判卷子。他认为,作文都不行,那别的也就谈不上了。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是写作教学,学生所应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在作文中都能看出来。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其创新潜能,以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写作中创新,乃至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创新成果,也已经成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课题。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明确了责任,接着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踏上创新的起跑线。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学生意识到创新精神的可贵
作为语文老师,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作文绝不是创新作文,而俗话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向我们昭示:作文需要创新。语文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性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特征。一篇文章记载,有些研究发现,尽管某些动物已经具有相当发达的“智能”,比如经过训练的大猩猩能回答简单的提问,甚至能通过简单推理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再如蜜蜂的筑巢、蜘蛛的结网……但它们无论多么“复杂”、精巧、细致,也不过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遗传性本能,总不免千篇一律、递代不变。这些毕竟只是动物的本能,而人类作为一种高等动物则迥然不同。我们建造的每一栋房屋,研制的每一台机器都浸透着人类的创造性智慧,是任何其他动物行为都无法比拟的。人类的教育是人类智慧传递的重要途径,人类的创新因有了教育而得以延续。也正是由于创新,人类社会才发展到今天的高科技时代。现在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谁拥有高科技,谁就在世界上占据了主动。未来的发展,更离不开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它无疑是人类最可贵的品质。人虽不能事事进行创新,却可以时时想着创新。哪怕抓住了一次小小的机会,敢于并善于创新,或许就能获得巨大的成功。
认识到了创新精神的可贵,才可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落窠臼,写作中才不会拾人牙慧、人云亦云,作文才会出新、出彩,使人耳目一新。推而广之,有了创新精神,社会才不致固步自封,才会有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二、使学生坚信每个人都有创新的巨大潜能
科学研究表明,从人类大脑的正常功能来说,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思维是人脑的正常功能,人运用大脑进行思维来认识世界,产生的新看法超出了原有的认识水平,这就是创新。有人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是超出常人的事。其实,并不是只有伟大的人物才具有创新能力。历史也证明,世界上许多的发明创造正是“小人物”创造出来的。他们有了创造,才成了大人物,成了伟人。因此,在引导学生作文创新的初期,我就必须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人脑的潜能,了解人类发明创造的历史,树立坚定的信心,坚信自己也能创新,这便是交给了学生创新的金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学生就会随时开启创新之门,才会有更多新的发现在作文中体现,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作文精彩纷呈。
同时,我还要告诫学生:“相信你自己!在你作文中的想法被证明纯属错误之前,你一定要相信它是有价值的。”因为,几乎每一项新发明的产生都是由于一个意志顽强的人始终坚信自己的想象力的结果。语文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要把学生的创新意识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积极营造创新意识萌芽的良好氛围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把一棵幼苗栽种在贫瘠的土壤里,很难长成参天大树。同样,如果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个缺乏创新、因循守旧的环境里,只会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我们要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利于创新意识形成的良好氛围。
首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作文教学也是平等的对话,师生是民主与平等的,在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才敢于放开思维,才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
在这方面,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给我们作出了表率。在他的教学中,融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了学生创新意识萌芽的催化剂,是学生积极探求、锐意创新、自由发挥个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撑。他教学中的民主性,首先表现为相互的平等。教师和学生无论是思想、意见还是情感都受到相互尊重。学生不盲从,老师不迁就。不仅允许,而且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提出具有创见性的观点,即使这些观点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也不会运用传统的评判方法,轻易下“是”或“非”的评语。老师一方面要循循善诱,另一方面要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不迫使学生钻进老师预设的“框框”中。所以,虽然魏书生老师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讲学和作报告,但他的教学质量仍然是别人无法可比的。如果不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一句空话,好像一边踩油门,一边拼命刹车,很难走出一片新天地。
其次,在创新写作指导的初期,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学生的创新点,让这些创新点得以放大。
教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创新,哪怕是一点创新的苗头,他也可能在表扬下发扬光大。下面的例子值得借鉴:据报载,某学校举办小学生绘画比赛,最让老师欣赏的是一幅名为《脚印》的画。这个学校的校长不无自豪地夸赞道:“别的孩子的画都是用手画出来的,唯独这孩子的画是用脚踩出来的。”另外一篇文章上有一个例子,是关于奥斯本的,他在二十一岁时,曾到一家报社应聘。主考人看完他写的文章后说:“从你写的文章来看,你既无写作经验,又缺乏写作技巧,文句也不够通顺,但内容却富有创新性。暂时录用,试一试!”奥斯本从主考人的评语中领悟到“创新性”的可贵。工作之余,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一个未受过高等教育的小职员逐渐成为大企业家,并撰写了著名的《思考的方法》。如果我们能以此为鉴,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作品中创新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学生定会写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新作品来。
最后,具有创新意识,应该是每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的基本素质。
在写作指导活动中,老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单纯是写作知识。老师的言谈举止、人格思想,无一不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老师首先要将创新精神植根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教学目标确定到教学评估,从教学构思到练习设置,都要体现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写作教学中我也作了大胆的尝试,改变了以往的学生写老师改的传统,学生作文写出来,在我的指导下,大家互评,以欣赏的眼光发现优点,以伯乐的态度推荐佳作。大家共同找闪光点、创新点,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视野开阔了,佳作也就精彩纷呈了。
总之,创新意识是人类绚丽的思维之花,是创新的起点,是作文的创新之本。愿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成为学生的播种人和引路人。
[1]王书林,肖凌.创新意识的培养.
[2]张定远等.全国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