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化: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

2010-08-1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施 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在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工作已经进入一个价值体系多元化和选择多样化的时代。实现高职院校育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日益强烈要求我们打造一支敬业精神好、专业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辅导员队伍。陈至立同志曾指出,“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的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的成长。”,“鼓励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1]

一、多重效应: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符合在社会转型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和要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社会转型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冲击。西方文化的渗透、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转型期意识形态的多样化、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变化,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是在转型的社会中维护高职院校稳定的有效途径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顺利发展的全局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扎实推进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只有专业化的辅导员才能更好地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并选择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去开展工作。

其次,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符合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专业化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水平。辅导员日常工作的主体和基础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引导、就业创业指导、心理问题疏导等,既包括大量事务性工作,也包括大量的专业性指导工作,这些工作对专业性和规范性都提出较高要求,体现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特别是辅导员面对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大学生,他们知识面广、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在意识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趋势和特点,这就要求辅导员除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爱心,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

第三,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符合辅导员队伍知识化、年轻化的现状,有利于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随着近年来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辅导员队伍平均年龄呈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学科专业背景构成也得到改善。这些变化,使辅导员队伍建设拥有了较高的起点,为专业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促使辅导员自我提升发展的意识和要求不断强化。明确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方向,不仅有利于促使辅导员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党务学团工作等方面集中精力学习实践、探索钻研,在工作与研究中积累成绩、积淀经验,而且有利于消除职业倦怠,增强辅导员对岗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愿意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专家型辅导员。

二、问题检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

问题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缺乏专业化导向,“高进优出”的目标并未实现。一是专职辅导员选聘机制不完善,职业准入缺乏专业门槛限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招聘专职辅导员时,设定的关键性条件主要有以下几项:中共党员、国民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大部分高职院校要求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不少被聘用为辅导员的应届毕业生并没有系统扎实的政治理论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也没有接受过心理咨询、就业指导方面的系统培训,都是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和积累学生工作经验。二是体现在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上,部分高职院校在考虑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时,过分强调辅导员的出路和分流问题,缺少建设一支职业化、专家化的,稳定的辅导员队伍的明确意识。很多辅导员刚参加工作就开始考虑转岗问题,把辅导员作为职业生涯的“跳板”、过渡,优秀辅导员的比例较低,良性流动并未形成,队伍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就缺乏了基础。

问题二:专职辅导员管理缺乏专业化机制,“双重管理”的体制并未收到预期效果。目前,专职辅导员虽然处在二级院系和学校职能部门的双重管理下,但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一是选聘制度不尽完善。尽管制定了相应制度,但学校在辅导员岗位聘任、换岗交流的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多部门配合协调,职责权限、工作流程不够明确,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得不到有效合理发挥。同时,对那些工作主动性不够、责任心不强、推萎拖拉、学生意见较大的辅导员,学校缺乏必要的淘汰或退出机制。二是考核制度不尽科学。目前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大多由职能部门布置,但人事关系在二级院系,对辅导员的年度考核也由二级院系组织进行,学校职能部门一般不参与对他们的考核。而二级院系往往将他们与其他专业教师一并考核,导致辅导员工作很难获得合理评价。三是激励机制不够到位。学校更多地要求辅导员发扬敬业、奉献精神,但相对缺乏有效激励措施,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效能。四是培训制度不够健全,缺乏辅导员专业化培养的长远规划、具体方案。在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考证培训方面缺乏鼓励性政策,也缺乏专项培训经费保障。

问题三:专职辅导员队伍缺乏专业化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和辅导员队伍自身发展受到制约。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质上就是依托专门的机构及终身专业训练体系,对辅导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培养,使辅导员掌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的过程。[2]辅导员“专业化”的标准有:第一,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拥有一支稳定的队伍,其成员受过专门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第三,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第四,能在实践基础上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的研究;第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有较大的自主性。[3]但目前许多专职辅导员都比较缺乏专业化的素质,不少辅导员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运用这些学科理论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较弱;很多辅导员终日忙于事务性工作,学习“充电”跟不上,知识储备不足、知识面狭窄,工作中凭经验跟着感觉走;不少辅导员问题意识不强、科研能力较弱,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缺乏洞察力,抓不住问题实质、把握不好教育时机。

三、路径探索: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策略

策略之一:明确身份,定位角色。明确定位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规定了“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4]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辅导员扮演的是教育者、管理者、引导者、服务者等角色。对辅导员的职业进行分析,至少综合了以下这些职业的所需素质:两课专业教师、心理辅导师、职业辅导师、职业经理人、科研工作者。[5]但辅导员的职业到底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很多人说不清。笔者认为,要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首先要必须确立辅导员的教师身份。把辅导员的认定为教师,要在辅导员的职称评定、职级划分、津贴待遇、培养发展等方面一视同仁。其次,应当将辅导员看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职业的专业人才。

策略之二:建立制度,规范管理。首先,对进入职业化辅导员队伍的人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要严格按准入制度制定选拔聘任辅导员的具体实施办法,保证辅导员的进门质量。其次,要以改革高职院校内部管理体制为契机,改进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要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和工作规范,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辅导员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性意见》中作出了规定,将辅导员工作职责细化为十个方面:学生思想教育与引导、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日常管理与宿舍事务、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社团指导、学生稳定、班级管理、帮困工作、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指导。要根据专业化的要求配套制定工作制度,如辅导员学习培训制度、学生思想状况月报制度、主题班会制度、谈心制度、听课制度、进宿舍制度、工作日志记录制度、学生处分反思报告制度、考核评比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等。辅导员的职称评聘,按照高职院校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对辅导员职称评聘实行标准单列、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制定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制度,要考虑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辅导员的实际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且能为辅导员的管理提供依据,并能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策略之三:健全机制,系统培养。加大专业化培养培训力度,帮助辅导员具备专业化的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水平,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进行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的,应从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理想信念、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入手,一要构建由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职业化培训构成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培训体系;二要依托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定期选派骨干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任务;三要确立不同专题的培训选题和内容,形成专题培训菜单,供辅导员按需选择;四要加强专业化培训考核,规定辅导员每年必须参加规定学时的统一培训,加强培训考核。

策略之四:营造文化,促进认同。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在教育学生、服务学生、管理学生中所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辅导员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等。[6]打造积极健康的辅导员文化,可以促进辅导员科学的、先进的学生工作观与科学的学生发展观的形成,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文化氛围;加强辅导员文化建设,可以激发辅导员的职业精神、持续的工作热情和长期从事辅导员职业的生涯打算。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专业发展的基石,对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辅导员文化的形成,并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和经济刺激来形成的,但可以通过创设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如开设“辅导员沙龙”、“辅导员QQ群”、“辅导员博客”等形式,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通过某个方面或某项阶段性、需要跨系配合的工作任务合作,以及长期的本系辅导员之间的团队配合,加强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业务能力、促进工作成效,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建政治教育工作合力的形成。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已成必然趋势,唯有专业化,才能解决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辅导员队伍向“专家化”方向发展,也才能真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1]陈至立.在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06-04-28[2006-07-27].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13/info25813.htm

[2]杜庆君.专业化+职业化:当前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视角[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3]徐建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6(1).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Z].2006-7-23.

[5]杨勇,许爱华,刘红旗.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职业分析[EB/OL].http://www.studa.net/Education/090701/17271624.html

[6]漆小萍.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建设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08(1).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