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及课程改革方案介绍
2010-08-15苏金林
苏金林
(镇江卫生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4)
我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及课程改革方案介绍
苏金林
(镇江卫生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4)
护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改革
1 现实背景
1.1 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职业教育法》,坚持并落实“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方针,紧密联系我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结合我省卫生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依法治校,明德持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技强校”的办学理念,立足于护理中专,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进行教学与课程改革,打造品牌学校,建设面向全省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专护理人才的学校。
1.2 《护士条例》规定
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明确规定从2009年开始,毕业班学生可以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后才能上岗。这与原来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有较大出入。这使得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成为体现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给学校带来很大压力。因此,调整教学计划中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时间,改革课程设置成为必然。
2 护理专业现状及特点
(1)我校是以护理专业为主的中专学校。学校要走一条适合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侧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出社会需要、用人单位欢迎的“能说、会写、善干”的面向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的护理人才。
(2)近年来,我校在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和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传统学科型课程模式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课程内容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依然存在,难以彰显职业教育的特色;同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职业的分化和综合,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学校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开发优质课程,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速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此,我省相继出台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方案》等来促进和规范课程改革。
(3)全国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制为三年,而我省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制为四年,目前,我省原有卫生类学校因升格或与其他学校合并成五年制高职学校或专科学校,仅有少数几所学校还招收少量的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四年制),只有我校全部招收普通中专四年制护理专业学生。我校使用的教学计划是在2000年制订的四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基础上于2004年修订的,使用的教材是2006年全省统一的五年制高职教材,这使得学制、教学计划与教材不对应、不配套。
鉴于以上因素,我校办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制、教学计划、教材及课程配套与适应的问题,它关系到我校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型、技能型中专护理人才,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我省卫生职业教育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当时我省将普通中专护理专业学制由三年改为四年,是根据江苏省的具体情况决定的,具有江苏特色。因此,我校应在学制暂时不变的情况下,对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3 护理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导向
3.1 四年制中专护理专业定位
学校以护理专业为龙头,围绕护理专业开设英语护理、社区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形成一个稳定的专业群。面向全省招收成绩合格的初中毕业生,经过4年的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立足本市,面向全省、面向农村基层、面向城市社区,为广大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3.2 培养目标
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卫生服务需求,培养拥护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护理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的护理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3.3 职业岗位导向
从事各级各类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社区及农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保健机构的护理工作,各级各类精神疾病防治机构的护理工作,境外护理服务。
4 课程改革方案
4.1 学制
学制不变,仍为四年,共8学期,前5学期完成所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基本操作训练等课程的学习和见习,第6、第7学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除原来在二级及以上医院实习外,还安排一定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习。第8学期进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前的复习和辅导。考后再进一步强化上岗前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知识和专业方向的培训(如急诊科、手术室、麻醉科、口腔科、重症监护室、理疗科、血液净化等专业方向的培训)。
4.2 课程设置
在原有专业课基础上,增加总学时数,增加操作技能训练、专业课、人文礼仪(护士形体)、护理文秘、护理专业发展等课程,保留原开设的心理学、就业指导、人际沟通等课程。适当减少文化课学时数(文化课以基础性、应用性,够用、会用为原则),由原来的35%降至25%左右。考虑到部分学生有进一步深造的需要,可以将减少的课程开设为选修课。根据以上方案,改革后课程设置如下。
4.2.1 公共课(由1 130学时改为862学时)将原职业生涯规划、邓小平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法律常识及哲学等课程合并为德育一门课,总学时和要求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执行。体育课由原5个学期共172学时改为166学时;原语文课改称为语文应用基础,由原6学期共204学时改为4学期共144学时;英语课由原5学期共238学时改为4学期136学时;原数学课改称为数学应用基础,由原2学期共136学时改为1学期共64学时;原化学课改称为医用化学基础,由原96学时改为64学时;原物理课改称为物理应用基础,由原68学时改为48学时;信息技术课由原80学时改为72学时。
4.2.2 专业课(由1 550学时改为1 889学时)将原护理学基础Ⅰ、Ⅱ、Ⅲ合并为护理学基础,由原在第2、3、5学期共242学时完成改为在第2、3、4学期共212学时完成;外科护理学由原174学时改为196学时;增加社区护理学,共45学时;将原护理操作由第6学期共32学时改为护理操作实训,在第5学期共130学时完成;第2学期增加形体礼仪课程共32学时;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及危急症护理改为第8学期完成;第8学期增设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课程;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习。
4.2.3 选修课 把减少了学时的数学应用基础、物理应用基础设为选修课,将护理伦理学设为选修课,增加计算机实用技术、国情概要、就业指导、民俗风情、演讲与口才、护理文秘等20多门选修课程。
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周期长的工程,我校在改革中注意吸收三年制、五年制办学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改革成果。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一定会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中专特色的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G423.07
B
1671-1246(2010)09-01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