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2010-08-15董海燕
董海燕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董海燕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心理问题可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已占普通高校学生总数的一半。据统计,截止2005年底,全国已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 072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4.5%;在校学生675.57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57.8%。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是摆在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造成心理失衡
每位新生在入学前对学校的办学规模、条件、专业设置甚至知名度都抱有较高的期望,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现实中的学校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特别是新建高职院校(绝大多数都是由成人高校、职工大学、职业中专升格或合并而成)不能满足他们的期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成少数学生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失落感。
1.2 成就欲望高与能力较低的矛盾造成心理失衡
入学初期,高职院校许多学生“志存高远”,但大多数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解决问题能力不强,致使学习、实训跟不上,从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高,逐渐产生悲观心理。
1.3 人际关系失调引发的情绪困扰造成社交恐惧
与中学相比,大学里人际关系相对复杂,同学之间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家庭经济条件差异较大,高职生虽已成年,但由于中学的单一生活使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技巧,对集体生活及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难以适应。
1.4 自尊和自卑并存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
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但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觉得低人一等,有自卑感。
1.5 家庭贫困引发的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较高的学费、住宿费、书费和生活费,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加之校内课程考试以及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费用较高,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忧心忡忡。
1.6 就业压力导致心理负担过重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格局是供大于求,部分用人单位提高了学历要求。高职生属于大专层次,明显处于劣势。不少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有一种潜在的危机感,尤其是一些成绩和技能平平、家境一般的学生,压力更大。临近毕业时,这种压力导致学生心理负担过重。
2 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工作都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忧患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人格培养,促使其知识、技能、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2.1 完善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到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既是学校的基本职责,也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应树立多元参与观念,对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考虑,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学校院、系两级要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院经费预算范畴,为开展该项工作提供资金保证。
2.2 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技能教育
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专业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有关知识,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讨论、辩论等形式,传授心理保健技能。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心理指导。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是情感教育。教育学生正确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放松训练等。三是个性教育。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各方面压力时应具备健康的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等。四是挫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在心理上形成对挫折的适应和应对能力。五是人际关系指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亲情、师生、同学关系的本质,并学会人际交往技巧,如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等。六是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心理知识的传授,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早恋心理调适等。
2.3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辅导员和班主任为基础,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同时,还要明确高职院校教职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努力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特别是注重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2.4 重视职业素养教育
调查表明,许多高职生对职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是一份“工作”的层面上,缺少对职业的正确理解,这既影响学生目前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使得许多学生在毕业时感到茫然。为此,从入学开始,学校就结合学生实际和用人单位需求,加强专业思想、就业态度的综合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以平和的心态做人与做事。同时,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遵照“服从—同化—内化”的教育规律,营造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时聘请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能手、业务骨干或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巩固专业思想。
2.5 注重人文素养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加大人文素养教育力度,所设置的人文课程既要弘扬悠久的文化,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国内外优秀文化的过程中汲取营养。
搞好人文环境建设。高职院校多是由成人院校合并或中专学校升格而成,无论是从办学历史还是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文化等都与普通高校有一定差距,尤其表现在人文底蕴方面。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软环境入手,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和谐净化学生的心灵,缓解他们因学习紧张带来的心理、情感的疲劳,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提升学生情商、健全人格的目的。
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针对性强的校园活动,努力营造学技术、学业务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技术、业务管理知识竞赛来指引学生的志向;通过技能教育塑造学生自信、乐观、敬业的良好品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6 关注校园弱势群体
一是必须大力进行心理辅导。要教育贫困生辩证地认识贫困问题,穷则思变,战胜困难的经验将是我们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要相信国家、学校、教师会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要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勤工俭学活动,自救自助;要增强自信心,因为贫困不是我们的错,也不是父母的错,而是各种社会原因造成的,从而克服自卑心理。二是根据政策扶贫。学院助学金政策应向贫困生倾斜,甚至可以考虑贫困生半费考证,特困生免费考证;各系设立贫困生考证基金,通过对贫困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审查,择优发放补助金。
2.7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
实践证明,由于高职院校规模普遍较大,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仅靠几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需建立院、系、班级、宿舍、协会五位一体、多项联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培养学生骨干,建立学生心理自助体系。学生骨干是学院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最准确、最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通过对学生骨干的培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
G444
B
1671-1246(2010)09-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