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定分析实训教学探究
2010-08-15窦建芝
窦建芝
滴定分析实训教学探究
窦建芝
滴定分析是最基本的化学定量分析方法之一,结合多年教学体会,对滴定分析技术在高职化工类教学中的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进行了探究。
滴定分析技术;课程;特色
当今企业的分析检测,应用较多的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但滴定分析以其操作简便、准确度相对较高、有些场合无法替代等优点在分析检测中还有较大的用武之地。从这一点来说,食品营养与检测、生化制药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开设滴定分析实验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滴定分析包括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电位滴定四大类。这四种滴定方法,从原理上来说,都是借助于某一个物理量随着试剂的逐滴加入发生突跃,从而达到指示剂指示的终点;从操作技术上来说,前期准备、滴定管、锥形瓶的操作等基本相同。酸碱中和滴定是学生接触早、原理易懂、操作易掌握的滴定方法。所以,一般的都是以酸碱滴定作为例子来学习、掌握“滴定分析”这一知识点。
一、课程定位
滴定分析实验是食品营养与检测、生化制药及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所开设的职业能力课程。本课程能满足本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并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到一定的支撑或促进作用。课程设计上本着以任务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并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进行课程重组,强化了滴定分析综合实践的培养与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滴定分析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力争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本课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校企共同研究确定滴定分析技术工作过程、归纳学习任务、设计教学项目,实现学习任务工作化和工作任务学习化。
2.设计思路。
(1)以培养学生滴定分析操作技术为重点,以检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在对分析检测工作岗位、任务性质和对应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滴定分析操作技能为主,将“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融入各个检测项目中,对学生的检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以实际的检测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检测知识、技能、工作态度、方法能力和职业意识,从而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2)坚持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思路是以分析检测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分析检测工作过程为主线,从职业岗位所需技能出发,与食品公司、商检部门、化工企业等合作,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分析检测技术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科学设置课程标准,开发设计基于分析检测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和实训单元,把分析检测任务的各工作环节与实际运作有机结合起来。
(3)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为体现分析检测技术课程设计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设计中注重把知识、技能、态度贯穿于各项目训练系统中,通过情境、过程、类比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德、技、力”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
1.根据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分析检测岗位职业要求,通过对分析检测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调查和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检测分析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能力的要求,将知识任务化,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真正与工作岗位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
2.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教、学、做结合,学和做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合理设计实训、实验等教学环节。
教:侧重对滴定原理的讲授。中和滴定原理习惯上笼统的称为酸碱中和反应,但这样说过于粗线条;实际是:快到终点时PH值发生飞跃或突跃,溶液变色,指示剂指示的终点与理论上的终点相差几滴,按照每毫升约含20-25滴的标准,实际的终点与理论的终点相差0.10-0.15毫升,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其数值在操作的偶然误差范围之内。
学、做:老师布置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分组讨论,对样品设计出滴定分析实验方案,教师审核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如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测定、工业烧碱中氢氧化钠含量的测定、食醋中醋酸钠的测定等。对高职学生来说,最好的实验操作教学方法就是“师傅带徒弟式”。要想带好每一个徒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五快:眼快、心快、腿快、嘴快、手快。为了使学生更快地学好实践操作技术,将滴定分析实验教学分成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实验室中通过操作,完成对实验样品的滴定分析,学会正确使用仪器。第二个阶段结合实际生产,模拟企业化验室,完成对某一产品的滴定分析。另外,还充分利用顶岗实习,让学生到企业的化验室进行实战训练,切实提高职业技能。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真实任务(如上述测定过程)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讲授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科型教学体系的教学模式。以真实任务的工作过程、工作情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将教学过程分解成各个阶段、环节和部分,并以各部分检测的实际操作、设计与开发为实际案例,开发整合教学内容。
(2)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以典型案例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突出“工厂化”教学环境。通过真实任务与典型案例在真实环境中的实现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及早树立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
(3)强调知识“必需、够用”原则。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精简了理论性过深、应用性不强的内容。通过“精”讲、“精”练,熟练掌握分析检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注重对学生做一个乐于思考的劳动者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合作。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特别像酸碱滴定这样的实验,上述素质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培养。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1)任务驱动模式下案例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性质及教学内容,采用典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典型案例是真实工作任务,根据教学需要与任务的分解,每个实验都有具体的设计小任务,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工程开发的实际流程,实际参与到产品质检过程中去,产、学、做相结合。
(2)实习实训时分组轮流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按真实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工作情境及专业技能等将学生轮流分成实验设计组、实验工艺组、产品质量检查组等,通过岗位分类与角色扮演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岗位意识与角色意识。
(3)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引领、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五、特色与创新
1.内容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满足社会需要。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了理论实践相融合的一体化课程结构,根据相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设计具体教学项目,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为学生创造最真实的实践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全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2.教学模拟企业检验过程,适应职业岗位要求。
在分析工作岗位职业技能与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通过模拟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生产性实训实习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强化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与岗位意识。
3.实训过程学生全程参与,促进了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学生全程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以真实任务为驱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实验方案的设计、修改、实验用品的配制、实验过程的实施直到实验结果的评价全部由学生来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王建梅,刘晓薇.化学实验基础[M]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
[2]周光理.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M]1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3]汪小兰,等1基础化学[M]1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责任编辑:潘 敏)
TS207-42
B
1009-2080(2010)04-0075-02
2010-03-20
窦建芝(1971-),女(汉族),山东青州人,潍坊教育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