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案例提高新闻写作教学水平
2010-08-15孙晓斌
孙晓斌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 文法系,湖北武汉 430081)
新闻写作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仅有新闻理论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利用大量的新闻案例来提高学生的新闻领悟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
一、什么是新闻写作案例教学
案例是对实际情境的叙述,案例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是对过程具体生动的叙述,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说明,把案例的叙述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下,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反映出事件发生时的特定情景。案例的创始者可能出现在法学界、医学界。1869年,哈佛法学院院长戴尔首倡法律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教学法”(Casemethod)于1870年前后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中。20世纪初美国所有著名的法学院都采用案例。目前不少国家的司法是以案例为准绳的。MBA工商行政管理学院也是以研究案例著称的。哈佛大学MBA学院每位教授开设一门新课至少应掌握二三十个相关案例,负责重要科研任务的教授,可为自己的案例申请专利,学院已有5万多案例的案例库。案例教学法的好处是,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发展了他们利用现有的理论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掌握了分析能力,就不用死记硬背一些原理和规则,在分析事例的过程中就可以基本掌握相关的知识要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案例进行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过程,是有意义的问题求解过程。
根据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写作案例应该是具体情境下发生的典型新闻事件。“具体情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和条件等背景信息;“典型事件”,指的是在“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是通过一个具体新闻事件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新闻写作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新闻写作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专业本身的特征是决定能否使用案例法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新闻传播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作为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人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可以说任何与人有关的问题都无法找到唯一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问题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情境性,它依赖情境的存在而存在,并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研究社会问题绝对不能离开相关的环境。事件和事件发生的情境是紧密相关的,离开了情境的新闻事件意义难以明确。新闻写作在整个新闻学知识体系当中处于“龙头”的位置,是记者把采访中搜集到的材料、信息,通过文字写作制成一定体裁的新闻作品的过程。把一起典型的新闻事件加工成案例,必须涉及事件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将新闻事件澄清,必然要有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分析,也必然要涉及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受众的喜好、记者的立场等与“人”有关的问题。和开展案例教学已经取得了相当经验的法律和工商管理专业相比,新闻写作有一些和他们相同的特征,其一是这几个专业学科都是与社会的环境紧密关联的;其二是几个专业学科都重视经验,注重将理论转化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三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灵活处理突然出现的问题。笔者比较了中国人民大学几个教授编著的被国内很多新闻院系采用的《新闻写作教程》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布赖恩·布鲁克斯等编著的在美国也很流行的《新闻报道与写作》这两本教材。人大版的教材在章节之后的思考与练习题,大部分是有关新闻写作知识的,而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教材在章节之后提供的思考与练习题都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新闻报道案例。可见西方的新闻写作教学也是很重视案例教学的。
新闻写作运用案例教学是改变新闻写作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手段。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新闻写作举例法有着质的不同。案例教学法的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即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案例教学要引导学生对某事件进行比较具体细致的解剖麻雀式的分析,分析的过程就是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新闻思维,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比如美国遭恐怖袭击事件、中美撞机的第二天,就可以拿这类事件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记者虚拟地加入此事件中,就题目、立场、信源等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并写出相应的新闻作品。通过这样的最新案例法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是有着深刻现实背景和最新感受的内化了的知识,是在具体的分析与练习中获得的得心应手的知识。传统新闻学教学中的举例法往往是理论——案例——理论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先系统地讲授相关的新闻理论,再举出相应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理论。传统课堂中的举例法是用各个媒体中公开发表的各种体裁的新闻报道(消息、通讯、评论、专题等),来解释相关的新闻理论和写作知识,是补充说明材料,是为证明观点所设,学生通过事例加深了对新闻原理的认识,新闻的事例是一次次新闻报道的结果。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的是理论,其事例分析意在掌握理论;理论既是其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学习的是过时的、抽象的、找不到与现实工作接口的理论知识。即使掌握的理论往往也是浅尝辄止。
在新闻写作教学过程中,新闻案例的启发性与现成的新闻事例的陈述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闻案例教学采用的基本的模式提供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情境并要求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途径,这样的新闻案例教学过程几乎就是“新闻实习”过程。以案例呈现的事实为基础,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和分析,必然激发学生主动思维的兴趣。案例之所以能够吸引新闻学生的参与,不仅在于新闻案例本身的富有生动活泼的特色,也在于案例提供的背景和情境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简单思考和分析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新闻事件。
从新闻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本身不难看出,案例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研究型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以研究者的眼光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研究型学习可以说是学习的最高阶段,通过比较、鉴别,它可以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新闻写作才是高水平的新闻写作,它能教会学生鉴赏什么样的新闻作品是伟大的作品,什么样的记者是优秀的新闻记者。案例教学相当于课堂教学向实践靠拢,案例教学大大地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差距,课堂就为学生提供了“新闻实习”的机会,学生充当了一回又一回的准记者。当然最初做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慢慢就会乐在其中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判断和写作能力会得到极大提高。
三、如何进行新闻写作案例教学
新闻写作案例教学是把新闻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使学生从教师讲授的案例中受到启示,找出共同性的规律,去分析解决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给新闻写作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闻写作教师,每学期须将自己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前沿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联系新闻传播的最新状况,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新闻事件,方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独特作用。
在新闻写作案例教学中,精选新闻事件的案例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对案例的选取应该坚持新闻事件客观性、典型性、鲜明性、指导性等几个原则。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真实的。新闻写作教学中运用的案例应该来源于客观的实际生活,案例的经过与结果是真实的,应该如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所选新闻案例一般是要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有价值的案例,它最能显示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意义,通过对一个案例的研究,就能探索同一类案例相同的内在规律,具有很强的标准性、联系性和启发迁移作用,对其他事例的分析与处理具有借鉴意义。所选案例要具有时代感,富有鲜明的个性。从精选案例的技巧来看,有以下几点要注意:
第一,多选“近”的,少选“远”的。从新闻事件案例发生的地域来说,应尽量选择那些靠近学生所在地区的案例,特别是选择那些发生在本省市的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听说过,或者看见过,这样的案例学生会有亲切感。这叫案例的本土化。
第二,多选“新”的,少选“旧”的。从案例发生的时间来看,尽可能选择那些新近发生的、受人关注的事实,使学生对案例具有新鲜感。新鲜的事实总是能招来众人目光的、吸引人的。这远比那些时过闻旧的事实要强得多。
第三,多选“活”的,少选“死”的。选人物案例时,在选逝去的英雄人物的同时,亦要尽可能多地选一些活着的英雄人物。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看得见、摸得着,且能现身说法,很有现实感和楷模效应。
第四,多选“实”的,少选“虚”的。即所选案例如有实物或者图片说明问题的,尽可能将实物或图片带进课堂向学生展示。百闻不如一见,实物最有说服力。停留于口头和文字表达的案例相对实物而言要虚,不如实物给人的印象深刻。
第五,多选“紧”的,少选“松”的。所选案例要紧贴教学内容、紧贴学生心理。只有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联系紧密的案例,才易于学生接受与理解。而那些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联系松散的案例,不仅不能中肯地说明问题,而且费时且易误导。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性,新闻写作作为一项主观性很强的新闻实践活动,不可能产生一个标准化的新闻成品出来。教师在新闻案例教学中不应担当最终裁判员的角色,只要学生有理有据,就应该认为是正确的、是有创见的,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案例分析,不在于得出正确答案,而在于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1]张厚东.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布赖恩·布鲁克斯.新闻报道与写作[M].美国密苏里大学.
[3]李晓荣.新闻报道与策划[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