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专业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2010-08-15尹史帝龙苏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学时课程内容人体

尹史帝,龙苏兰

(1.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5)

护理专业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探讨

尹史帝1,龙苏兰2

(1.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江西中医学院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5)

分析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强调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改革路径进行初步探讨。

护理专业;人体学;课程设置

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我院作为“全国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正在尝试医学课程改革,即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侧重理论的应用性。根据对医学课程知识梯度、知识衔接的认识,结合高职护理专业特点,我们认为,将传统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3门独立课程内容进行优化重组,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护理实用人体学,很有必要[1]。

1 课程设置和教学现状分析

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中的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设置仍沿袭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未能突出高职教育的实用性特点,由于没有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使得在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课时分配和教材编写等方面只强调本门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忽略学科之间的重复性和相关性,以及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易导致如下问题。

1.1 多门基础课程同时开设,导致教学安排、知识衔接难以调控

根据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原则,高职护理教育侧重实际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压缩基础医学课程学时,增加临床医学课程学时。按照高职护理课程改革方案,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共180~190学时被压缩在第一学期内完成[1]。根据教学进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多门课程“并行”开设,导致课程内容之间不能很好地序贯衔接,教学效果不佳。例如,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中脉管系统知识尚未学习,生理学却要讲授心脏的功能及特性;学生在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不了解的情况下,生理学已涉及多方面功能的神经调节。结构与功能前后顺序颠倒,未能形成知识梯度,给教、学双方带来困难;同时由于各课程内容多、面广,专业课程教学又高度集中,教师讲授费时费力,学生似懂非懂,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教学效果不佳。

1.2 教材内容偏多而教学时数偏少,导致教与学难度大

目前供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使用的相关教材,过于强调学科体系和课程的完整性,课程之间重复内容较多。这与当前高职教育实行课程改革,压缩基础课程课时产生矛盾,也与高职教育提倡的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原则相违背。在课时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面对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为难”、学生“茫然”。学生学习没有头绪,觉得处处是重点;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来应付,甚至挤占实验课时。

1.3 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教学开展不足

实践教学开展不足,与培养技术型护理人才的要求不符。当前实验课开展现状是:形态和结构内容主要依靠教师画图、模型、挂图进行教学,甚至完全参照教材上的插图,学生几乎接触不到尸体标本,难以建立感性认识;功能实验多数为单纯的验证性项目,没有操作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方法仍以教师先示范、学生模仿为主,未能发挥学生主观性。另外,实验设施不齐全、实验师资不足、实验室不具备开放性、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等因素,也阻碍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提高。

2 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探讨

2.1 实施大教研室方案,共享相关学科资源

护理实用人体学把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有机整合,使结构与功能紧密联系、知识梯度合理衔接。考虑到传统学科课程内容繁多、图表复杂,因此必须优化课程内容,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教研室作为最基本的教学单位,为了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应统一运作相关教研室,实施大教研室方案,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课程结构作出科学的设计,而且可针对护理专业特点对不同学科内容作深、广度控制及知识编排,以增强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2.2 编写人体学综合化教材,构建新的学科体系

教材是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载体,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工具,也是课程综合化的具体表现。按照新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以“精简、实用”为原则,使多门课程间的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充分发挥团队优势,组织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相关学科骨干教师编写综合化课程教材《护理实用人体学》[1],并对相关课程内容作必要的调整和删减,构建新的护理人体学课程体系。例如,在消化系统中融入物质的代谢与体温,将体内物质从消化、吸收到代谢及体温调节融为一体;将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相关知识融入泌尿系统,突出肾脏的排泄功能对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并可附加临床补液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对水盐代谢的理解。

2.3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优化组合相关学科内容形成的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了高职应用型教育特色。此外,还应积极探索课堂理论与实验室操作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与提高;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如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加强实验教师培养,增加实验课时比重,开展操作性、设计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使实验教学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整合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具有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实验实训基地[1]。

[1]唐成和,常唐喜,杨留才,等.护理实用人体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2:34~35.

G423.07

B

1671-1246(2010)03-0117-02

猜你喜欢

学时课程内容人体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人体“修补匠”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人体冷知识(一)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