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费茨操作技能学习理论在外科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2010-08-15谢家儒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外科学操作技能换药

谢家儒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东 从化 510925)

费茨操作技能学习理论在外科学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谢家儒

(广州医学院从化学院,广东 从化 510925)

运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费茨操作技能学习的心理学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外科学技能教学质量。

费茨;操作技能学习理论;外科学技能

外科学是一门临床主干课程,其学科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如何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一直是外科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本文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外科学操作技能学习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并取得一定成效。

1 费茨关于操作技能学习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费茨的研究证明,操作技能的学习需要经过3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和自如阶段[1]。(1)认知阶段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为:人脑通过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这是操作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2)联系形成阶段是操作技能学习的中心环节,指各种情境刺激反应动作之间形成联系或联想,经反复练习形成。(3)自如阶段。是指操作技能达到熟练的程度,完成动作的紧张心理及多余动作完全消失。

2 有效引导和科学示范是认知阶段外科学操作技能学习的基础

操作技能学习的初期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或观察其示范,对操作技能的各个阶段及其相互关系在大脑中产生了整体印象,感觉越丰富、越详尽,对操作技能的认知就越完整、越准确。因此,正确引导和准确示范是外科学操作技能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1 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在认知阶段,首先,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将学生带入新课,然后明确教学目标。以换药操作为例,引导学生重点复习无菌操作原则和常用无菌操作方法,联系换药操作导入新课。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能正确阐述换药的步骤、目的和注意事项;能正确进行换药模拟操作;在操作中表现出对患者的关心和爱护。最后,播放为6岁二度烧伤患儿换药的案例,然后教师提问:“如果让你为其换药应如何操作?”这样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注意力,让学生明白换药时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操作有了初步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2.2 操作示范

在学习的初期阶段,虽然学生做好了心理准备,接受知识的欲望都很强,但他们对如何达到学习目标感到茫然。这时教师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示范方法。

2.2.1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在学习操作技能的初级阶段,人脑通过感官的认知非常重要,因而,应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示范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播放有关知识的多媒体内容,再由教师配合讲解,使学生获得如何操作的整体印象;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理解演示的每一个动作。这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并使操作技能教学生动、形象。

2.2.2 “正反对比法”的应用 学生在学习操作技能的认知阶段,常常不能发现自己的操作问题。为此,应正确运用“正反对比法”。“正反对比法”指在实施正确操作的前提下,教师有意识地演示错误动作,将其与正确的操作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经过正误对比,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3 结合联系形成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练习

3.1 课堂练习是联系形成阶段的重要内容

科学示范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教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指出学生操作不正确的地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3.2 开设动物实验

外科学的特点是围绕“手术”的操作较多,各项手术基本操作均要借助器械和动物进行,否则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学习兴趣。例如,在“阑尾切除术”中,用兔作为“手术”对象,分别安排学生扮演主刀、助手和器械护士等角色,让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和要求进行“手术”,重点提示在“阑尾切除术”中,如果止血不彻底,会导致兔术后因出血而死亡。学生通过操作,不仅建立了无菌观念,而且培养了应急处理能力。

3.3 利用课外时间加强训练

联系形成阶段是操作技能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经反复练习而形成。外科学实验课时少,必须科学安排实验时间。具体方法是:(1)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并派实验教师进行指导。(2)加强临床见习。通过组织学生临床见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培养其临床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有助于他们熟练掌握外科学操作技能。

4 考与评是促进自如阶段形成的保证

外科学操作技能通过认知阶段进入联系形成阶段后,学生虽然掌握了整体操作,但缺乏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甚至会出现错误操作。这些不足,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与评价得以解决。近年来,我院通过加强外科学操作技能考核管理,不断改进考核方法,使教师能根据评分标准公正评定。考核成绩中,平时表现占20%,阶段考核占30%,结束考核占50%。

4.1 阶段考核主要在学院外科实验室完成

由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严格执行“三化”。一是考核形式标准化,定出考核操作项目,考前组织学生抽签,强调考核项目独立、封闭完成;二是考核操作规范化,监考教师从开始到结束全过程进行监督;三是理论操作一体化,操作技能考核中以口头回答形式进行部分理论知识测试。

4.2 结束考核由学院与见习医院相关人员联合完成

采用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包括病史收集、体格检查、对疾病的诊疗及一些外科基本操作等(外科洗手、消毒等无菌技术操作,伤口换药等)。

[1]李小妹.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G421

B

1671-1246(2010)03-0090-02

猜你喜欢

外科学操作技能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
“三维一体”创新型中医外科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PBL教学法在中医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