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探索
2010-08-15纪朋艳姜艳霞
纪朋艳,姜艳霞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探索
纪朋艳,姜艳霞
(吉林医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主要分实验设计考核、实验操作过程考核、实验报告考核和其他考核4个部分,实践表明此种考核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考核方法
科学、公正的考核能够评价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水平,能够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方面的不足与问题所在,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方法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的信息,而且考核成绩是衡量教与学有效性的一个质量指标,可极大地激励学生及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1]。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是实验教学的高级形式,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2],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对设计性实验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使开设设计性实验的目的得以实现呢?我校近2年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并对考核方法进行了探索,现介绍如下。
1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考核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学生进行实验之前由教师讲授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注意事项,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做实验时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实验后的考核主要以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为依据,忽视了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监督与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科研协作能力等。学生只重视写实验报告,这样造成的一个不良后果是学生对实验易产生厌烦情绪和草率应付的态度,这种情绪和态度对学生良好实验素质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与形成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很有必要对实验方式特别是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2 设计性实验的考核方法
经过2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生物化学设计性实验的考核由实验设计考核、实验操作过程考核、实验报告考核、其他考核4个部分组成,力争全面、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水平。
2.1 实验设计考核(20分)
设计方案是设计性实验的前提和基础。设计实验时要求学生按实验要求与要点提示将传统信息检索与现代网络信息检索相结合,多渠道、多方位进行文献检索,拟定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考核遵循下面几个原则。
2.1.1 条理性(4分)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实验知识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遵循以下思维过程: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试剂配制→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参考文献等。教师根据设计文稿和设计答辩给予评分。设计文稿中要求包括确定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标明实验所用仪器型号、使用方法;确定、标出实验所用试剂的名称、状态、浓度、数量、颜色、有无毒性;详细列出操作步骤并标明每步的注意事项;写出对于结果的处理方法等。设计答辩时每组各派1名学生简要概括本组实验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及本实验课题的研究意义等,要求突出本实验课题的特色和关键性问题,随后回答教师和其他组同学的提问,教师根据回答的情况给分。
2.1.2 科学性(4分)实验方案所依据的原理要符合基本规律,并能通过实验现象揭露本质,达到研究和探索的目的。
2.1.3 可行性(4分) 实验所选用的材料、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要在生物化学实验室现有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而且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不会对人身造成危害。
2.1.4 创新性(4分)创新性思维能力是学生实验能力的较高层次,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增加对这方面的考核对增强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转化。该考核原则的制订迫使学生必须认真思考,阅读文献,寻找创新点。
2.1.5 完整性(4分)考查实验设计中的各个项目是否完整、规范。
2.2 实验操作过程考核(30分)
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是打好科学研究基础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因此实验操作过程考核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2.2.1 动手操作能力(15分)实验操作是检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在基本操作技能技巧上对学生严格考查,主要包括4个方面。(1)实验材料准备,用正确的方法准备实验对象(例如血清),进行器皿选择、洗涤、消毒等。(2)实验试剂配制,主要从实验试剂的计算、称量、配制等方面进行考核。(3)仪器调整和操作正确熟练。(4)实验现象、数据记录实事求是、规范。
2.2.2 团队协作能力(10分) 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个设计性实验的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在各组组长的主持下,你计算,我称量,他配制;你操作,我协助,他记录。在整个过程中组员要配合默契,体现出一种分工不分家、互相扶持的良好工作作风,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2.2.3 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5分) 实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比如说实验样品处理不当、某种实验试剂配制有误、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数据记录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若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不气馁、不抱怨、不退缩,积极讨论研究是哪个方面、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在行动上去如何弥补、如何改正,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把坚韧不拔作为一个考核指标,以使学生形成这种意志品质。
2.3 实验报告考核(20分)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中进行实验操作之后,所撰写的记录实验过程、发表实验结论的报告。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实验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写实验报告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也为学生的思维锻炼提供了机会。对实验报告有效地进行考核,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性,还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实验报告的考核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3.1 规范性(4分)实验报告要求有简洁、鲜明的实验名称;准确的实验日期、实验操作者姓名、实验环境状况;精炼的实验目的;简明扼要的实验原理;对于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要求列出每项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应标明规格型号)和试剂(应标明形态、浓度、成分等);实验步骤要求按操作顺序划分成几步进行,并在前面标注上序号,且操作过程的说明要简单、明了、清晰;因实验结果部分是整个实验的核心和成果,在写作前,一般应将数据整理好,并列出表格,书写时分好类,按一定顺序安排好数字、表格及图,并做必要的说明;为表达准确,最好采用专业术语进行描写,图与表格要符合规范要求;实验讨论要求分条进行,说明要简单;叙述实验结论时应该采用肯定的语言,可以引用关键性数据,一般不应再列出图和表格。如果只有数据处理而没有讨论,报告将被退回重写。因为只有通过分析讨论,才能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将实验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3.2 客观性(4分)客观性要求实验报告中的数据记录要实事求是,如发现异常数字,则应及时复测,及时纠正;实验结果引用的数据必须是真实的,结论必须可靠。
2.3.3 科学性(4分)主要考查实验数据的记录。从仪器表中读取数据时,一定要根据仪器表的最小刻度单位或准确度决定实验数据的有效数字位数,否则将会使整个实验报告丧失价值。
2.3.4 独立性(4分)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不准抄袭。实验报告是文字表达,即使同一小组学生的实验数据相同,但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见解,用不同的语言进行表达,因此每个人的实验报告都应是不同的。
2.3.5 文学性(4分) 实验报告的语言要求流畅,逻辑性强,且用语规范。文字简练正确,富有感染力,基本无错字,图表整洁,布局合理。
2.4 其他考核(20分)
2.4.1 口头表达能力(10分) 在小组讨论和答辩时综合评价学生是否能通过口头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见解。
2.4.2 纪律卫生(10分)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纪律和秩序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为此我们把遵守实验室纪律作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来进行考核,同时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要搞好实验台面、地面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 设计性实验考核的体会
3.1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所采用的设计性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涉及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口头表达、纪律卫生等,避免了以往仅根据实验报告的质量评定学生成绩的弊端。首先,设计性实验是教材中没有的,学生完成这个实验需要翻阅其他实验教材及在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因此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查找、检索文献的能力大大增强了。其次,过去的实验是教师“领着走”和“扶着走”,学生“跟着走”,一切都是教师准备好的,而现在是学生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从提出方案、选择仪器和准备药品开始,每一步都需要自己去思考、去做,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再次,实验报告的规范性撰写提高了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最后,通过纪律卫生方面的考核使学生形成认真、严谨的实验习惯,这种良好的科研习惯为其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考核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由于某些评分细则还不够具体,考虑得还不够严谨,需要进一步完善充实,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使实验课的考核能够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1]胡勤,林琼.设计性实验在医学基础化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3):101~102.
[2]程凯.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引入设计性实验[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6):3626~3627.
G424.31
A
1671-1246(2010)14-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