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职免病教学中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2010-08-15顾援农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0期
关键词:免疫能力切入点艾滋病

顾援农

(洛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0)

论中职免病教学中学生健康意识的培养

顾援农

(洛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洛阳 471000)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健康问题较多。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近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远期将决定他们的从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出合格的医务人才。

中职学生;免病教学;健康意识

1 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好书、育好人

中等卫生学校理应在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做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者。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同样不能忽略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对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也应是教学的任务之一。在免病教学中,有许多知识点可作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端正态度,钻研教材,博览群书,搜集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在教材中进一步挖掘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拓宽知识领域。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不失时机地、恰当地将健康知识的教育贯穿于教学中,在教学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将学生培养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2 挖掘教材,找准切入点适时进行健康教育

2.1 免疫概述课程切入点

正常人体对病原体都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这是人体防御疾病的重要功能,这种能力发挥的大小,会因人体内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不吃早饭、心理负担重、经常熬夜、缺乏体育锻炼、不注意营养、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爱生闷气等,会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容易产生疾病。另外,人体并不是对所有病原体都具有免疫能力,这就需要借助人工注射疫苗或特定的抗体,以获得对特种病原体的免疫能力,如肝炎、甲流等疾病就需要提前接种疫苗来防御,如果抱着侥幸心理,没有注射疫苗,就很容易得病。

学生在生活中普遍不重视营养的均衡摄取,如早餐一般以稀饭、馒头、咸菜为主,午餐以米饭或面条为主,晚餐以稀饭、馒头为主,有些学生甚至把方便面当成了主食,不吃水果、不喝牛奶,喜欢吃膨化食品等,这些饮食习惯导致学生一日三餐中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摄入不足,这都属于饮食不规范,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营养不良,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因此,讲免疫概述时,教师可在课程中穿插介绍体育锻炼、均衡营养、注射疫苗等提高自身免疫力的方法。另外,可以根据学生的经济条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三餐计划,并经常进行督导。

2.2 抗生素课程切入点

抗生素是有效的抗菌药。抗生素的发明及使用,在人类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中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会造成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微生态失衡,导致二重感染,而且会使细菌的耐药性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中专生中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因此,在学习正常菌群时,可结合我国实情,向学生介绍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及后果,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意识。

2.3 病毒课程切入点

在学习流感病毒时,结合2009年全球甲流疫情的情况,除重点教育学生采取注射疫苗、加强体育锻炼、均衡膳食、经常开窗通风、避免去公共场合、戴口罩等方法预防外,要针对大多传染病“病从口入”的特点,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纠正学生冬季不注意开窗换气、不注意公共环境卫生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免病课的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2.4 抗感染免疫课程切入点

每个人出生时,就具备了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天然防线——先天性免疫,它分布广泛、作用迅速,在早期的非特异性抗感染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先天性免疫的皮肤屏障结构一节时,应结合女生爱美的特点,讲解如何正确选择洗面奶、正确使用护肤品来保护皮肤,使皮肤保持健康状态。

2.5 免疫学防治课程切入点

从1796年疫苗诞生至今已有2个多世纪,它愈来愈成为我们征服疾病的强有力的工具。在传染病防治,肿瘤、艾滋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治疗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疫苗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免疫预防教学中,针对学生普遍缺乏预防疾病知识的特点,应加大对疫苗知识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从而增强学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同时,在课后,安排学生去各级防疫站实习,调查疫苗的种类、发展情况,以巩固学到的免疫预防知识。

2.6 结核病课程切入点

目前我国结核病疫情呈蔓延趋势,每年至少增加150万例新患者,其中传染性患者超过65万人。世界卫生组织在2004年召开的全球遏制结核病伙伴论坛大会上,将我国列在特别需要警示的国家和地区之首。针对这种情况,在结核分枝杆菌教学中,应加大对学生预防结核病知识的教育力度,教育学生及时接种卡介苗、改变随地吐痰的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2.7 艾滋病课程切入点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在世界各国相继蔓延,病死率高,到1993年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蔓延的疾病,尤其是非洲、亚洲等的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的疫情不容乐观。许多学生由于对艾滋病不了解而产生恐慌心理,因此,在进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教学时,应在告诉学生洁身自好、远离毒品,积极正确防御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共餐、握手、交谈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造成艾滋病的传播等,以消除学生的恐慌心理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心理。

G630

B

1671-1246(2010)20-0076-02

猜你喜欢

免疫能力切入点艾滋病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政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金龙胶囊对肝癌TACE后HBV—DNA影响及临床效果研究
饲料中添加红辣椒粉对红色草金生长、消化和免疫力的影响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清热活血法治疗肾性血尿40例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