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途径

2010-08-15赵月秋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8期
关键词:五年制护生人文

赵月秋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 210038)

探索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素质的教育途径

赵月秋

(南京卫生学校,江苏南京 210038)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开展,高职护生仅凭过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面对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培养高职护生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同时,还需对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其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的发展、整体护理的实施,护士在注重疾病护理的同时,更需注重对人的研究。此外护理服务的场所也正在从医院扩大到家庭、社区、社会,这些都对护士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护生是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因此在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育有技术、有爱心、善解人意的有人文修养的护理人才已成为提升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1]。

五年制高职护理教育招收的是初中毕业生,他们的共性特点一是年龄小,多在14~18岁之间。二是独生子女多。三是学习自觉性差,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四是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如暴力事件等的发生。五是青春期问题。而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讲,需把他们培养成为热爱职业、尊重社会、尊重患者、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卫生职业人才,就要求我们不仅仅教给他们知识和技能,更多的则是对其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以使其适应就业市场的形势,满足时代和现实的需要,具体探索途径如下。

1 改革课程体系,创建多层次、覆盖面广的人文课程

增设一些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人际沟通、护士礼仪、护理美学等,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请临床专家来开展讲座,从而构成一个比较合理的、完整的人文课程体系。

2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修养

2.1 培养良好的职业情感

对于护生来说,她们有丰富的感情,但由于阅历尚浅,她们的感情往往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矛盾的,她们不善于调整、控制自己的情感,如在课堂或考场上操作失败当即哭泣,见习中遇到挑剔的患者马上产生愤怒、埋怨的情绪等。因而在教学中进行情境教学,由教师或住过院的护生扮演一些“刁蛮”的患者,由护生扮演护士去进行护理,通过多种方式训练护生的职业情感,提高她们的情感调节能力。

2.2 注重激发护生追求知识的动力

课程教学成功与否,关键看能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而不在于给了学生多少具体知识。学生喜欢这门课,对它有兴趣,觉得需要它,教师不用多教,他也会自己去学习钻研,这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在护理课堂教学时,要引起护生的兴趣,教师就必须全面把握这门课程的精髓,然后组织好教学内容,并注意身体力行,有意识地引导护生欣赏这种科学的美,当护生真正感受到护理科学的美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之中[2]。我们发现,每一届护生在第一次穿上护士服、戴上燕式帽上仪表形体课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子自我欣赏许久,此时,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地讲授“护士的美是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患者最需要的是心灵美和行为美的护士”;在操作课时,教师可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介绍怎样用该项操作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深受感动的事例,使护生从这一个个事例中领悟到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

3 在仿真实训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3.1 培养护生的团队精神

在实训练习中,以4人组成一个小组,共同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做患者,一人做护士,两人做家属,轮流交换,使护生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所学知识,这种有意义的和参与性的学习能培养护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这是一种培养及发展护生自主性的有效方法,可让每名护生都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护生进行积极、活跃、主动的发散思维,评判异己,取长补短,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同时培养其团队精神,为日后与其他医务人员的协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培养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或跨文化交流是护士一项重要的本领。现在的护生多为独生子女,入学前接触的社会关系简单,入学后与外界交往受限,操作对象常常是模型人,因此在操作中一言不发的现象十分常见,即使是开口说话,也常简单地模仿教师或教学录像片上的语言,以应试型模式出现,如不论“患者”是休克还是昏迷,输液前一律问“是否要小便”;不论是成人还是婴儿,注射前都说“现在给您注射,请配合一下”,这显然与临床实际需要相距甚远。

在实训教学中努力为护生创造交流的机会,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仿真情境进行训练。提供模拟病例(病例中有不同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疾病、心理反应等),在训练中提出沟通的目标和标准,在考试中增设交流技巧分,以有效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4 加强护理实践

在每学期都安排两周的教学实践并要求护生撰写见习日记,通过让护生亲眼所见、亲自经历,使其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感知患者所需的人文关怀,产生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热爱、对患者的关切,从而端正学习护理学的态度,培养护生的吃苦精神、奉献意识,使其树立终生为患者服务的护理专业思想。

5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5.1 道德品质教育

我们培养的人才是面向社会、面向最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他们将从事的职业是和生命息息相关的,能否以患者为中心,能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3]。因此,我们对护生的品德教育是以“必须如何”、“应该如何”的方式提出的,比如:必须对患者一视同仁,必须将抢救患者生命置于第一位,应该不计名利、一心赴救等。班主任在与护生相处的五年时间里,通过点滴渗透让护生慢慢去理解、赞成、接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逐渐将其转化为道德信念、信仰,最终形成自己的道德素质。

5.2 常规制度教育

护生进入卫生职业学校后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与过去有了很大的差异,没有了升学压力,没有了题海战,对未来的职业不明了,脱离了父母的管束,独立生活和学习等都有可能使其一时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迷失自己,甚至沉迷网络、恋爱等。因此新生进校后要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和要求,特别是学校要对护生的仪容、仪表和服饰,明确“可以为”和“不能为”,严格要求并且严格检查、严肃处理。

5.3 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现在的护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如果在校期间不能锻炼自己,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将来就很难适应工作。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岗位是医院,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护理专业的一项重要职业素质要求。因此应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配合专业需要,制订班级管理规定,开展多种活动,如以寝室、教室和实训基地为阵地,要求护生学会打扫卫生;组织护生走上社会,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如到社区老人院为老人服务、去紫金山拾垃圾等,以培养护生的劳动观念和高尚情操。

5.4 与人共处能力的培养

当今的护生,大部分都是家里的中心,很多护生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集体和组织的需求,缺乏团队精神。如笔者班上的两位护生在宿舍就开关窗户问题发生争执,互不相让。而护士需向服务对象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的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要细心,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4]。我们现在的护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往往缺乏这些方面的素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需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护生在集体中学会互相谦让,学会关心他人、照顾他人。如班级中有护生病了,让同宿舍的护生进行照顾,帮助买饭,打开水,陪同就医,补习功课等。

6 建设特有的校园人文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

校园文化可以通过感染、暗示、激励与心理调适等多种方式,改变护生的情绪、情感、行为规范与生活方式。如在校园中设立南丁格尔的塑像,在实训室张贴南丁格尔的名言等,使护生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又如可以要求护生每天早晨在校园里向教师、同学问好,礼貌使用“老师早上好!”“同学早上好!”等问候语,并按礼仪课中要求的姿势鞠躬、微笑;进入教师办公室时需要敲门报告自己要找谁,主动对办公室的其他教师问好,不能视而不见;接到电话时首先说:“你好!”等。举行“5·12”护士节授帽仪式、诗词诵读会、迎新晚会、师生专业知识擂台赛、护理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努力营造尊敬师长、互敬互爱、团结互助、讲文明、懂礼貌、勤奋好学的校园人文氛围。

总之,对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初中毕业后入学的高职护生,年龄小,在校时间较长,可塑性较大,有很大的教育空间。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渗透、强化实训、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多层次教育方式的结合,使护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锻炼,最终学会做人、做事、与人共处,学会发展并接受社会的挑选,成为一名有用之才。

[1]杨晓莉,马如娅,吕俊峰.高职护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需求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6,6(2):57~59.

[2]杨雪琴,张敏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护理管理杂志,2006,5(6):37~39.

[3]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4]张亚男,林彦山.论现代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J].护理学杂志,2004,19(1):28~30.

G640

A

1671-1246(2010)08-0020-02

猜你喜欢

五年制护生人文
人文
人文绍兴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人文社科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南充市教学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分析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