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危机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

2010-08-15祁克顺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23期
关键词:毕业生意识课程

祁克顺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经济危机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

祁克顺

(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20)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意识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作为具有较先进知识储备的群体,其就业状况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安全和稳定。高校开展创业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高其就业质量。

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近几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既面临着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考验,又面临着管理体制和就业观念转变的重大任务。“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毕业生就业模式已成为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择优录取和多重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意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约34万人待业(就业困难),2002年约50万人,2003年约76万人,2004年约75万人,2005年约93.6万人。以上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毕业即失业”是对这部分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写照。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一方面由社会减员增效的大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受就业机制不健全影响。而从高等教育的实践角度看,多数高校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无形中缩小了就业面。而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人增加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将使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创业将成为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所以,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同时,必须重视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

2 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2.1 创业意识培养的时代背景

创业意识培养是世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趋势。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创业教育概念。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面阐述了创业教育概念,创业教育包括2方面内容:求职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1998年4月,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强调加强创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会议指出,为了适应21世纪的新挑战和变革需求,必须加强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能力包括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并具备自我创业技能。

我国高等教育对创业教育理念的正式回应,始见于1999年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要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团中央牵头组织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随后高校纷纷组织校内创业设计竞赛和参加各省、市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教育部从1999年开始多次牵头召开创业教育研讨会,目前已有多所高校全面推广创业教育。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培养创业意识。目前,创业活动的开展得益于创业观念的变革,而创业观念的滞后也制约创业活动的开展。因此,创业教育的关键在于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引导学生积累创业技能,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2.2 创业意识培养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高等教育本身改革与发展,影响高校与社会关系,关系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及社会稳定与和谐的综合性问题。开展创业教育,倡导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有利于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创新。同时,创业意识培养能在培养毕业生敬业精神和进取心的同时,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积极探索创业意识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3.1 把创业意识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构建现代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校存在着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环境的被动适应,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培养等现象,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公民意识、市场意识和创业意识等培养不够,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学生创业素质,尤其是创业意识严重缺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高等教育必须对其培养目标作出调整,促使就业矛盾得到实质性缓解。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教育理念受到较大冲击,必须尽快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具体而言,要实现几个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培养“千人一面”的专才向培养个性鲜明的通才转变,由“知识+智力”模块向“智能+创新”模块转变,由封闭的学校教育向开放的网络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阶段性、集中性学习向长期性、分散性和终身性学习转变。创业意识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必须有一定知识和能力为基础。大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才能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3.2 创业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

3.2.1 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实践证明,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创造实践的文化氛围包括教学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环境。我国高校要培养现代创业人才,就要多开设培养动手能力的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全面实行学分制,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要营造创业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创业意识和欲望,不断激励大学生提高自身创业基本素质,使大学校园充满浓郁的创业文化气息。另外,开展创业设计竞赛,使大学生尽快掌握创业过程的实质,模拟社会创业的实际,使创业始于大学时代。

3.2.2 改革课程设置,增加课程的选择性和弹性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培养,要求进行教学改革。这一教学改革既要反映人才培养特点,也要体现知识经济渐居主导地位的时代特征。因此,高校除了开设创业指导概论课程综合介绍创业基本原理、过程和方法外,课程设置还应具有开发性、灵活性特征,多开设选修课,以体现学分制特点,加大创业教育内容的比例,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方法、知识、活动、体验融为一体,力求在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使不同类型的课程得到有机整合。

3.2.3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业意识高校要真正实施创业教育,一方面要有全新的课程设置,另一方面要鼓励师生进行实验性教学。在向学生传递创业信息的同时,邀请富有创业经验的人士做教师和辅导员,最好在校内建立专门的创业咨询与服务机构,在校外构建创业合作与联系网络体系,以保证把创业教育及创业意识培养落到实处。创业意识培养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大学生创业能力与思维,并落实到其情感体验、观察与反思、操作与实践等活动中。为此,高校必须废除“本本式”教育模式,代之以主动参与式的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活动为依托,以竞赛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重视充实大量实例,以及开放式讨论、案例分析、现场调查、情境设置和活动设计等体验型教学策略。

G414.1

A

1671-1246(2010)23-0021-02

猜你喜欢

毕业生意识课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