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蓄势待发 打造职教强校
2010-08-15关振华
关振华,孙 琳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凝心聚力 蓄势待发 打造职教强校
关振华,孙 琳
(黑龙江省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扩建、扩招的基础上,提升内涵,谋求创新,优化环境,提高办学水平,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职业教育;内涵;创新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第一主题。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大力发展的大好形势中。有着60年历史的中等卫生学校——黑龙江省卫生学校,如今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2009年初,学校顺利通过省高等学校设置专家委员会的评估,完成与省二卫校、省医院护校的合并,正式进入组建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迎接国家高等学校设置专家委员会评估的准备阶段。组建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是我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的重要举措。由中等职业学校变成高职高专院校,无疑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机遇与困难并存。学校要迎难而上,以评估为契机,以评促建,全力推进以征地扩建为第一目标的大建设,以扩招为主要支撑的大发展,以内涵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大提高,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尽快升格,为进一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1 提升内涵,高起点谋划
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高专,按照高等教育资源标准衡量劣势是明显的,受传统中专体系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因此,确立明确的符合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要求的办学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国家高等学校设置标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以及黑龙江高等教育强省规划等要求,学校立足本省,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完成建设发展规划,更好地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卫生事业服务,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办学基本定位:1个方向,2个满足,3个结合,4个为本。1个方向,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这是办学类型的定位。2个满足,即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等方面的需要,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这是办学宗旨和目的的定位。3个结合,即教育与生产(企业)结合,教育与科研开发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是办学模式的定位。4个为本,即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这是办学策略的定位。
学校总的发展目标:通过创建医学相关类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注重专业建设,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秀教学团队,优化师资梯队;凸现办学特色,增强竞争力;创建校园数字化信息网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使重点建设专业实验实训设施达到省内示范、国家一流水平,使学校总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处于全国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领先地位。
2 谋求创新,高质量推进
2.1 以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继续推广口腔护理、涉外护理、社区护理、急救护理等专业方向的教改成果,带动其他医学相关类高职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根据新医疗改革、新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认真分析黑龙江省卫生医疗系统现状,总结以往教学经验,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建立以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教学体系,以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为主线的课程结构,对护理、检验、口腔等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形成一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加快精品课程等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以适应行业要求和发展趋势。学校坚持做强护理专业,做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做大药剂、检验等重点及特色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新专业。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开放优质教学资源,使课程设置、质量标准与用人市场、就业岗位需求相统一。
2.2 以创建人文课校本课程体系为核心,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在学生能力培养上要有突破,做到专业有特长,人文素质强。现代护理已不再单纯致力于病症护理,更重视人对健康问题的身心反应,护士角色也相应地从护理工作的实施者拓展为咨询者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导者等。而卫生学校设置的传统护理课程在人文、社会、人际沟通方面较薄弱,造成学生观察问题、与病人沟通能力欠缺。为此,应在3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在从中专向高职高专转变过程中,生源也应由以初中生为主变为高中生为主。针对新生源,在原有校本人文课程如人生美学、文化概论、阅读经典、成功学的基础上,加强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二是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交流机会,为了提高学生沟通能力,应特别重视英语口语教学,使学生在能力上有特色。从2009年开始,只在高职设置涉外护理专业,集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护理能力,实现更深层次的涉外就业。三是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按岗位群的要求拓宽专业口径,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继续保持原省卫生学校的办学特色,除基本技能训练外,增加课间实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尽早、尽可能多地在医院科室轮岗,坚持“以医助教、以教促医、医教结合、医教相长”的原则,使人才培养最大程度地贴近工作岗位群。
2.3 以创设具有职教特色的学习情境为核心,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职业教育教学的突出特色是“教、学、做一体化”,特别强调工学结合,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突出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应用。这就要求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改善教学条件、创设学习情境上必须有深度。例如,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使各专业在教学及学习资源库、网上考试题库建设、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学校将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积极改善模拟和仿真实训条件,营造功能衔接良好、感觉真实的工作环境,使护理、口腔等重点建设专业实训设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开展职前学历教育和在职岗位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以护理岗位资格认证考核为突破口,紧紧跟踪执业资格考试及国家规划教材、统编教材发展,继续抓好能力训练丛书及试题库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各专业实训中心要逐渐成为行业支持、社会认同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机构,扩大社会服务功能,最终形成一批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相结合的实训基地。
3 优化环境,高标准要求
3.1 构建符合高职高专需要的优秀教学团队
学校已初步形成由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高专学校初期的建设中,学校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改革原有人事制度,推行人才“柔性流动”,吸引更多有较高学术造诣和精湛技术的行业专家成为“双师型”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扩大专兼职师资相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引进优秀专业带头人和招聘优秀毕业生,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一流医院、一流大学以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关机构进修学习,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使之更适应国际竞争与合作需要。通过专业人才梯队建设,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专兼结合,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的高职师资队伍,教学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和国际标准。
3.2 努力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医学生
卫生类高职院校向社会输送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更应具备现代服务理念和职业综合素质,因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及德育工作与学生管理中突出以诚信、爱心和责任心为主题的教育思想,贯穿人文精神培养。各专业在强化职业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现代服务理念培养,倡导医学人文精神,使学生具备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娴熟、精湛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与诚信仁爱的职业道德,从而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作风严谨、尊重科学、崇尚医德的高素质卫生技术应用型人才。
成绩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强者抓住机遇,智者创造机遇。我们要抓住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良机,将黑龙江卫生职业教育做精、做大、做强。
G71
A
1671-1246(2010)15-0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