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炼人文内涵 注重细节谋划 加强过程管理
——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探索
2010-08-15吴建桥杨立明
吴建桥,杨立明,罗 唯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凝炼人文内涵 注重细节谋划 加强过程管理
——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探索
吴建桥,杨立明,罗 唯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高职高专;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
2009年4月6日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根据新医改方案,大力加强医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培训,健全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人员在岗培训制度,促进乡村医生执业规范化是医改的重要目标。这项政策给高等医药院校特别是高职高专医药学校发展、医学生就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德医双馨的医学生成为高职医药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我院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的途径进行论述。
1 学校概况
1998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在原来孝感卫校的基础上成立的医学院开始招收专科生,设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助产等专业,医学院始终把良好医德养成教育贯穿整个医学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多个层面、多种方法和途径,分阶段、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医德养成教育,使医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的养成,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名副其实的德医双馨的医学生[1,2]。
2 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途径
2.1 依托孝文化、结合谭之平先进事迹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孝感是孝文化发源地,“侍亲睦邻、扶危济困、孝感天地”的孝道精神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在培养基本道德素质、规范思想行为方面,发挥着极大的教化作用。医学院通过组织医学生参观孝子祠让其理解“小爱于家、大爱于天下”的真谛,通过孝文化橱窗展览、图片向学生展示“小爱于家、大爱于天下”的古今涵义。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谭之平是我院2007级学生,荣获2009年全国道德模范殊荣,她的人生经历对其身边的医学生来说是一种震撼,对于不少家境优裕的“90后”医学生而言,她是一本耐人寻味的活教材。她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人以力量,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感恩心态、坚强品质、求索及奉献精神,都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通过谭之平先进事迹报告会、主题班会、辩论会使医学生理解“小爱于家、大爱于天下”的现实意义,让医学生在悠久的文化氛围和鲜活的榜样中受到“感恩社会、知恩图报、服务人民、大爱无痕”的教育、熏陶和感染,进而净化医学生心灵,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
2.2 凝炼医德内涵多渠道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医学院结合高职医学生特点和培养目标归纳出“爱心、正直、敬业、合作”职业素质要求,提炼出“仁心仁术、乐学乐业”的院训并悬挂于医学院教学楼前,让医学生一踏入教学楼就有一种从医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在每年新生开学典礼时进行庄严的医学生宣誓仪式,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誓言响起,使刚刚迈进医学殿堂的医学生懂得,作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利用《医学生》报宣传医学的精髓:“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悬壶济世和治国安邦同等重要。利用主题班会、辩论会,让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以德为本、以仁爱之心治病救人的观念深入每一个医学生的心田。
2.3 丰富思想教育课内容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除开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外,把医学伦理学教学作为培养医学生整体医德素质的主要活动,通过课堂讲授、观看录像、案例讨论、临床医生现身说法、参观医务人员工作等形式,营造医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良性互动、共同受益的氛围,紧密联系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道德品质,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医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使其认识到“欲为良医,先为好人”的道理,让医学生掌握身体力行、内省慎独、持之以恒等道德修养方法。每年拟定寒暑假调查提纲,要求医学生对乡镇卫生院进行考察并见习,了解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书写调查报告,返校后采用座谈会、分组讨论等形式讲述基层医院所见所闻,对优秀调查报告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营造医学校园文化氛围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医学生学习和生活区主要位于东校区,该片区域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主教学区悬挂着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李时珍的画像;迈入实验室大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雕刻字营造出浓浓的医学人文氛围;打开医学院网页蛇头拐杖的医学标志使人顿感医学庄严的内涵,翻开《医学生》报名医名家、医学科普、大医精诚、芳草苑内容丰富多彩,从《聆听心声》特有的刊徽中领略到其在排解医学生心理问题中的作用;邀请孝感市中心医院和同济、协和医院的教授来我校讲学;举行“好习惯成就好人生”系列主题演讲活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感染医学生,提升医学生文化品味,并在构建医学生健全人格与道德品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2.5 利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由学生自己创办了全院医学生参与的医学爱好者协会,医学院派专人负责指导协会开展工作,协会与福利院、残疾人联合会、孝感市特殊教育学校等部门保持联系,组织献血,向孤寡老人送温暖,慰问残疾儿童,为敬老院老人体检,在校园及社区义务开展艾滋病、手足口病预防和口腔保健咨询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口腔专业学生每年对孝感市玉泉小学、孝南区实验小学学生进行龋齿免费普查,并撰写成报告反馈给学校和孝感市疾控中心。通过这些活动使医学生走出教室,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使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基层,感受作为医学生的神圣使命,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思想大有益处;同时也使医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现有的知识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时代的挑战,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2.6 利用日常教学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医学院教师不仅要教学经验丰富,而且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医学生,所以教学时应对医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医德养成教育。如上课期间教师不迟到、不早退、不接打电话,实验课做实验时对动物做到轻拿、轻放,解剖课中对尸体的珍重,生化检查实验中从容取拿血、尿、粪等标本,这些细微之处会使医学生得到职业道德教育。临床教学和见习、实习中,医学生能更多地、更直接地与病人接触,更真切地感受到病人的痛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对医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教育,开展专题讲座、病例讨论、专题讨论等活动,使医学生在实习中既能学到专业知识和技术,又能得到良好的医德养成教育,学会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具有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特点,更易于医学生接受,更能影响医学生一生[3]。
2.7 采取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对医学生实施医德养成教育
在学生管理中做到人性化管理,充分考虑到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要求,通过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促进个性发展的管理方法,为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中做到尊重医学生、欣赏医学生,如将医学生在校的各种奖励及时录入学生操行数据库;医学生参加各种比赛取得成绩时拍照留念,并及时上传到医学院网站;班级之间进行联谊晚会;定期召开学习委员会议,及时处理医学生反映的问题;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供水、供电时间和次数;春节期间为经济困难的医学生捐助车费,统一安排留校过节医学生的住宿和伙食,并安排领导和教师与他们共度除夕夜;2009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统一组织四川籍医学生开座谈会,听取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多次给予其经济帮助;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医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既解决贫困医学生经济困难问题,又增强其意志与独立生活能力;健全学校、班级、寝室三位一体的心理预防干预机制;奖学金、助学金评定做到有理有据,并设立公示、举报制度。
3 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目前在校医学生多出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大多拥有优裕的生活和良好的学习条件,部分医学生暴露出自私、自卑、冲动、怯懦、淡漠、暴躁和自制力差、情绪不易控制、时而忘乎所以、时而悲观失望等个性缺陷,经受不住挫折和打击,环境适应能力差,金钱万能、利己主义等思想在部分医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有的学生甚至将收入的高低作为选择专业的唯一标准,让医学生引以为豪的不再是学习成绩和所掌握的技能,而是从中得到的利益和好处,不重视工作细节,不接受上级医生的意见,不愿意与他人合作[4]。
(2)受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及教育分流、分层和学校扩招的影响,使地方医学院校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由于医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农村地区,不仅经济上相对贫困,而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素质方面也不甚优良。一方面地方院校的医学生在社会寻求就业岗位时,要与重点院校医学生一样参与市场竞争,使得地方院校医学生处于明显的劣势;另一方面,来自农村的医学生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相对较少,信息资源缺乏,导致医学生就业困难。
(3)高校扩招使得医学生数量剧增,临床教师带教任务日益繁重,导致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下降。有的临床教师认为自己的责任在于带教业务,医学生也认为实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医疗技术,因而忽视了对实习生思想道德教育和人文情怀培养。
(4)社会对学历、学位的重视,导致专升本、考研升温,当今各医疗卫生部门在录用人员时,先考虑具有本科以上高学历、高学位的人员,在生活待遇、职称评定、科研条件、出国提干等方面都给予倾斜,这些吸引人才的措施令就读于高职高专的医学生不安心、不甘心。
(5)毕业生不能适时改变就业观念,他们认为上了大学就跳出了“农门”,大医院由于文凭有限进不了,乡镇小医院又不愿意去。
4 新医改、新农合形势下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努力的方向
(1)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好高骛远的实际,学院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咨询指导中心,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咨询、指导教师,解决医学生学习、生活、择业中遇到的问题,把教书和育人统一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医学生为医学献身的热情,使其树立扎根基层、服务民众,改变基层医疗卫生现状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决心[5]。
(2)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人际沟通、职业礼仪、美术鉴赏、音乐鉴赏、艺术欣赏、人文修养等),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拓展医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3)通过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医学生服务基层的责任感,促使其形成仁爱、诚信、正直的思想品质;通过医患纠纷案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等,培养医学生抗挫折、战困难、敢创造的意志品质,树立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志向;动员医学生寒暑假到基层慰问走访,进行社会调查、健康咨询、义务诊治、卫生宣传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基层、体验基层生活,树立服务基层的志向。
(4)加强毕业生跟踪管理,利用报刊、网站、广播等宣传阵地,宣扬服务基层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邀请基层成功人士、从基层起步的医学专家来校演讲,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5)大力宣传新医改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发展带来的机遇,指导医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并在基层不断努力,锐意进取,成为基层卫生事业中的中流砥柱。
(6)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开放东区体育场,宿舍区为学生提供社团办公室和活动场所,加强节假日学生娱乐和安全管理,把校园建设成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温馨场所。
[1]刘宪亮.论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的内容及途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4:10~13.
[2]黄国琼.美国医学院校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状况[J].医学与哲学,2001,12(2):52~53.
[3]梁益.浅谈诊断学教学中的医德教育[J].广西高教研究,2001,8:35~36.
[4]马红军.浅谈新形势下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12:261~262.
[5]沈云佳.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08,8:125~126.
G416
A
1671-1246(2010)15-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