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专科护生培养模式探讨
2010-08-15于丽丽王红丽由海燕
于丽丽,王红丽,由海燕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2.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3.莱阳柏林庄卫生院,山东 莱阳 265200)
中医院校专科护生培养模式探讨
于丽丽1,王红丽2,由海燕3
(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莱阳 265200;2.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3.莱阳柏林庄卫生院,山东 莱阳 265200)
目的 完善中医院校护理专科教育,使学生既掌握现代护理技术,又掌握更多的中医理论和实用技术(针灸、按摩、推拿等)。方法 分析当前形势,基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特点,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结果 中医院校护理专科教育应依靠自身优势,将中医常用理论和实用技术贯穿于课程教学中。结论 应加强实践教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人才。
中医院校;专科护生;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疾病防治护理扩大到全身心的保健护理[1],护理工作对象由少数患者逐步扩大到全社会人群,护理人员的责任也由促进疾病痊愈、减轻患者痛苦延伸到恢复和增进人们身心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适应社会方面。面对这一形势,传统的护理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要求。因此,必须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构建全新的、满足社会需求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2]。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过渡阶段,而适应国内需要的教育模式尚处于尝试与摸索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者的共识。据此,根据就业形势,拓宽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服务范围,发挥中医院校优势,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中医护理的比重[3],从而将中医护理方法与现代护理理念有机结合,建立一种更新、更有特色、更加符合现代护理理念的课程体系。
1 护理专科教育加大中医护理课程比重的前瞻性
1.1 中医护理观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中医护理在我国医学整体观、辨证观的理论指导下,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4]。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强调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强调人体与自然界及社会的关系,进行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手段获取患者疾病信息,应用中医八纲辨证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确立证型及患者潜在的健康问题,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方法,符合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
1.2 中医在护理理论及护理方法上有其独特的优势
目前,中医临床护理通过几十年的实践,已总结出一套从理论到临床的辨证施护方法和具有中医特色的操作技术。除药物、针灸疗法外,还有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刮痧疗法、熏洗疗法、敷药法、贴药法、推拿疗法等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5]。
1.3 中医护理发展前景乐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指出中医护理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原则,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
1.4 中医院校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依据中医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即具备较为完善的中医理论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体系,完全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高职中医院校的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改革中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提高学生的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人才[6]。
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决定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高新技术在诊疗工作中的运用,护理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在急危、重症、疑难症患者的救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护理服务不断向家庭、社区延伸,逐步开展了家庭护理、临终关怀、老年护理、日间病房等多样化的社区护理服务。面向农村基层及城镇社区,面向各医药行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技术岗位,面向各级各类康复保健机构,以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为中心,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级技能型、劳动服务型的全面发展的专业护理人才。而衡量高职院校毕业生素质主要是以其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标准。由此可见,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时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其发展的动力源于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和变化。
3 目前中医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3.1 中医护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高等中医护理教育,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主要来自中医院校和西医护理学院,其中西医护理学院相当一部分教师中医理论知识不扎实,加之缺乏相应的中医实用技能培训,教授中医护理课程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因此,急需一批中医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的专业人才,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此外,还应对现有的西医护理人才进行中医培训,从而使教学团队既全面、系统地掌握西医护理技术,又熟悉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
3.2 需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教材建设
中医护理教材的编写应根据国家高教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根本,力争满足3个需要(学科需要、教学需要、社会需要),力求体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同时,坚持“三基五性”原则,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学生学好中医护理课程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而言,虽然编写了不少中医护理方面的教材,但仍缺乏规范性和实用性。因此,中医护理教材建设需进一步完善,力求突出护理特色,完善、规范中医护理理论与技术操作规程,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以适应和满足学校教学、院内护理、社区护理及涉外护理的需要。
4 充分发挥中医院校优势,加大中医护理课程比重,做好中西医护理课程整合工作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4.1 教学计划突出技能培训,加强实践教学
基础理论教学要本着必需、够用原则,使学生明确职业定位,从而使其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并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同时,根据中医学特点,边学习理论边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2 授课形式多样化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辅以课堂讨论、启发式提问、角色扮演、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开拓学生学习思路,激发其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学习与临床技能操作之间搭建桥梁,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加深其记忆,更能促使学生较早地参与到实践中,使其更快地适应社会。
4.3 增强实用技术教学
中医常用实用技术之一的推拿手法,是康复保健的重要手段,其具有适用范围广、经济实惠、疗效显著、针对性强、无毒副作用等优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学校可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常用手法的规范动作,并掌握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手法。通过学习推拿手法,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帮助其取得保健按摩师等证书,拓宽其就业渠道。
综上所述,中医院校护理专科教育应依靠自身优势,加强实践教学和素质教育,将现代护理学内容与中医的辨证施护结合起来,在理论上力求创新与突破,将中医常用理论和实用技术贯穿于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完善现代护理学理论体系[7]。同时还要突出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特色,加强教师培养,重视现代护理教育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实用型中西医结合护理专科人才。
[1]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9~21.
[2]符坤秀.中医院校护理本科教育探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1):56~57.
[3]姚万霞.高等护理教育应注重中医护理课程设置[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55.
[4]施珍妮,陈佩仪,丁富平.对中医药院校中医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12):27~28.
[5]符佳,徐爱民,陆志明.试论中医护理在我国护理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21):62~63.
[6]王琦,翟双庆,李玮,等.中医护理临床课程改革的设想[J].中医教育,2006,25(2):60~61.
[7]王晓冰,李伊为,杨少雄,等.中医护理专业课程的整合与优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6):68~69.
G420
B
1671-1246(2010)15-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