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0例临床分析
2010-08-15王继庆
王继庆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病、多发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由于急性期占位效应所产生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导致高病死率、自残率[1]。2007~2009年我科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重型高血压小脑出血40例,效果满意,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18例,女22例,年龄35~84岁,平均58岁。其中≤40岁4例,41~59岁16例,60~79岁17例,80岁以上3例。既往患有高血压病史33例。术前意识状态评定[2]:I级3例,Ⅱ级7例,Ⅲ级11例,Ⅳ级6例,V级3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轻型13~14分4例,中等9~12分20例,重型3~8分16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明确诊断,且均为幕上出血>30ml,均为初次发病。本组患者自发病至手术时间为4h至8d。
1.2 手术方法 患者均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保护脑组织等保守治疗。予以经颅骨微创引流术。手术方法:采用陈氏筛板定位尺定位、CT直视下三维定位、画头皮弧线法定位等方法相互印证,同时避开头皮、颅骨、脑膜及脑皮层之主要血管、各静脉窦、重要功能区。根据血肿深度选用合适长度的穿刺针。术前剃去头发,手术区域常规消毒、局麻后电钻驱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经头皮颅骨钻孔,钻透骨板后,换用钝头塑料针芯缓慢穿刺至血肿边缘进行抽吸。抽吸液态血肿完毕后再将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插入血肿粉碎针,配血肿冲洗液(冰生理盐水500ml、肝素1.25万U、透明质酸酶1500U、尿激酶1万U)用适当力度快速推注冲洗液于血肿内,4~5ml/次,直至冲洗液肉眼观察基本清澈,再注人血肿液化剂(生理盐水4ml、肝素1.5万U、尿激酶1万U、透明质酸酶1500U)至残留血肿中心,夹闭引流管至4h后开放。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外戴头套,结束操作。脑出血破人脑室病例中有5例采用双针引流,余35例采用单针引流,手术时间单针在30rain左右,双针在1h左右。
2 结果
40例患者中3例死亡。术后神志转清18例,术前深昏迷、术后昏迷程度变浅14例,意识无明显变化的7例。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发生于长期患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症的中老年,多见于50~60岁的患者,病死率、致残率为各种脑血管患者的首位。脑出血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逐渐加剧,血肿压迫时间越长,病死率、病残率就越高[3],血肿释放凝血酶是导致脑水肿的重要原因,及早清除血肿,可解除血肿压迫,减少凝血酶等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改善血肿周边区域脑组织的供血及代谢。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开颅清除血肿,但这些患者常并发有心、肝、肾等器官血管性病变,往往不能耐受全麻开颅术;而内科保守治疗由于出血量大,一般效果极差,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最大优点是应用液态正压粉碎血肿,可全方位高效能地液化碎吸血肿,使血肿清除率大大提高。①手术操作不受年龄和重要脏器功能限制,尤其高龄患者家属易于接受;②只需局麻,操作迅速,30min内完成操作,即可清除部分血肿,降低颅内压,术后经血肿液化技术分次清除血肿,2~3d大部分患者血肿大部分清除;③不易损伤血管和脑组织,不会因抽吸及引流过多造成颅内局部负压而再出血;④易固定,密闭性好,无脑脊液漏;不易造成颅内感染;手术的时机选择关于穿刺时机,有主张在急性期(6~24h),亦有主张在亚急性期(2~7d),前者认为血肿压迫3 d以上即可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神经损害,后者认为急性期内病情不稳定,血压波动性大,出血还未完全停止,可诱发再出血,且早期血凝块尚未溶解,不易抽出[4]。本组病例大部分在4h~8d内,意识清醒患者我们一般在出血6d后再手术,可减少手术引发再出血及医疗纠纷。昏迷患者尽早做微创清除术清除颅内血肿,减轻血肿对深部脑组织的压迫及血块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
总之,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把握好手术时机、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
[1]CT定位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5例疗效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O8,5(25):39,41.
[2]郭玉璞,王文志,李允德.中国脑血管病治疗专家文集.沈阳:沈阳出版社,1995:232-234.
[3]李冬贤.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护理.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5):341.
[4]李宁,李爱民,刘希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8:474-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