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合并低钠血症临床分析
2010-08-15曾秉杰林波
曾秉杰 林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缺氧、酸中毒及其它各种医源性或非医源性原因常出现低钠血症。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被严重的原发病病情掩盖,易与肺性脑病相混淆而造成危害,因此早发现、及时治疗极为关键。现就我院2006~2009年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6例,其中合并低钠血症35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9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2002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合并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35例,占36.46%。35例患者男23例,女12例;年龄55~89岁,平均71.8岁;病程3~18年,平均病程9.3年;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28例,肺结核3例,支气管哮喘2例,支气管扩张2例。
1.2 低钠血症的程度和类型 本组35例患者按血钠降低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35 mmol/L)25例,中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20 mmol/L)8例,重度低钠血症(血清钠<110 mmol/L)2例,其中稀释性低钠血症24例(68.6%),缺钠性低钠血症7例(20%),混合性低钠血症4例(11.4%)。
1.3 诱因 食欲不振、摄入不足12例;呕吐、腹泻、出汗多7例;较长期使用利尿剂9例;长期不合理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3例;单纯输注葡萄糖2例;无确切病因者2例。
1.4 临床表现 患者除有咳嗽、咳痰、气促、喘息等原发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出现:①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厌食33例,恶心14例,呕吐11例,腹胀26例,呃逆2例;②神经精神症状:嗜睡7例,神志恍惚16例,烦躁6例,谵语、幻觉4例,抽搐、昏迷3例,乏力33例,膝腱反射减弱12例,双侧病理征阳性3例。
1.5 治疗 均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吸氧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积极寻找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同时予补钠以纠正低钠血症:补钠量(mmol/L)=(142-实测血清钠)×0.2×体质量(kg),再按17 mmolNa+=1 g氯化钠换算成缺钠的克数,轻者口服为主,中重度宜静脉补充,氯化钠浓度应在0.9%~3%内调整。对重度低钠血症伴意识障碍者应用3%的氯化钠,第1天补总量1/3~2/3,剩余量2~3 d内补充。补钠时少量多次补给,以防加重心力衰竭,在补钠的同时注意钾、镁、钙等电解质的补充。稀释性低钠血症,轻者严格限制入量并加少量利尿剂,重者用3%高渗氯化钠液静脉滴注,并用速尿等,必要时可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2 结果
35例患者经上述治疗,33例低钠血症在2~7 d内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逐步消失。2例死亡,死亡者均为重度低钠血症,同时伴有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摄钠少、多汗、加上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以及过量输入低渗液体等因素,均可导致血钠绝对量减少或稀释件低钠血症。本资料分析表明,造成低钠的诱因有:①医源性因素:长期使用利尿剂,排钠过多,补液时多为葡萄糖,忽略补钠,造成稀释性低钠血症。本组患者各占25.7%和5.7%。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皮质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减少,储钠减少,本组占8.6%;②钠摄入不足:缺氧、高碳酸血症引起胃肠淤血,纳食减少及由于右心功能不全饮食中过于限钠致摄钠减少,本组占34.3%;③钠丢失过多:高碳酸血症刺激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大量出汗,呕吐,腹泻致使钠排出增加,本组占30.3%。
肺心病并发严童低钠血症时,血清Na+<125 mmol/L,血浆渗透压<260 mmol/L,临床会出现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等精神症状,称为低渗性脑病,与肺性脑病极易混淆,往往导致误诊而延误病情,甚至死亡。
钠离子是细胞外液主要的阳离子,与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密切相关。低钠血症可引起细胞外液中的水份向细胞内转运,严重者可引起脑细胞水肿,不仅造成颅内压增高,也可致脑细胞广泛弥漫性损伤,使肺心病加重期病情加重。慢性肺心病患者晚期常合并心力衰竭、低钠血症与心力衰竭相互影响,大大提高了治疗的难度,增加了死亡率。因此,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应及时检查电解质。
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消除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为主,鼓励患者多进食,对心功能不全者不过分强调低钠饮食,不要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和激素。纠正中重度低钠血症需用3%氯化钠注射液,首先用补纳公式计算,先补1/3量,然后根据病情调整,分批输入。稀释性低钠血症必须用高渗盐水治疗,并限制葡萄糖、低渗等渗液体的入量,因等渗氯化钠不能提高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不能使细胞内水分子外移,反而稀释血浆蛋白,加重脑水肿。治疗时应注意低钠血症不宜纠正过快,有报道显示如短时间内大量补纳,可使血浆渗透压急剧上升,水肿的脑细胞及神经细胞立即脱水、萎缩、严重者可出现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假性延髓麻痹,隐匿性四肢软瘫和阳性椎体束征。对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可适当减少补纳量,用高渗盐水使细胞外液形成瞬时高渗[2]状态,将细胞内水吸出再用速尿将过多水排出体外。另外由于急性加重期的肺心病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较为明显,可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替代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并可抑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对水的吸收减少,有利于低钠血症的及时纠正。
[1]陈清堂.临床神经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04.
[2]张国群.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的探讨.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4,29(4):3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