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汤治疗胃山楂石 60例观察
2010-08-15于为青付正瑞隋海涛
于为青 付正瑞 隋海涛
胃山楂石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我们以自拟“消化汤”加减治疗 6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 60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胃山楂石诊断依据:以上腹胀痛、恶心、呕吐为主;上腹部可扪及包块;或有胃逆蠕动波;上消化道钡透示胃腔内有可移动性包块;病前近期有食山楂史。120例中,男 89例,女 31例;年令 21~82岁,平均 46.2岁;病程 1~10 d 96例,11~20 d 18例,21~30 d 4例,31~ 60 d 2例;结石共 166枚,其中 8 cm×7 cm 61枚,7 cm×6 cm 92枚,5 cm×4 cm 13枚;有胃溃疡病史者 18例,有胃酸过多病史者 36例,有胃手术史者 12例;食山楂同时饮酒者 22例;绝大多数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60例,两组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消化汤)组:陈曲 30g,麦芽 30g,茯苓 15 g,半夏 12 g,陈皮 12g,炒莱菔子 30 g,枳实 15g,竹茹 15g,香橼 12g,佛手 12 g,牡蛎 30g,木香 15g,三棱 10g,莪术 10g,鸡内金 15g,旋复花(布包)15g,代赭石 30 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 g(后下),胃热明显者加黄连 10 g,素脾虚不运者加白术 15g。1剂/d,水煎分2次饭前 30min服。孕妇、哺育期妇女忌服,服药期间忌辛辣甜物及酒、茶。对照(西药)组:碳酸氢钠 2.5 g,3次/d口服;法莫替钉 20mg,2次/d口服。禁忌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
凡症状体征消失,消化道钡检正常为治愈;症状、体征减轻,包块减少或缩小 1/2以上为有效;治疗 12 d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虽减轻,但上消钡检包块缩小不及 1/2者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 3 d痊愈 52例,6 d痊愈 8例,治愈率为100%,平均治愈 3.4 d;对照组 3 d治愈 12例,6 d治愈 20例,9 d治愈 15例,12 d治愈 6例,无效 7例,治愈率为 88.3%,平均疗程 6.8 d。两组治愈率及疗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
5 讨论
胃山楂石属中医“食积”、“积聚”,“胃痞”等范畴,多因脾虚不运,胃无力腐熟水谷,或胃中素有积热,加之进食酸涩之山楂,或同时进食辛热、酒物,致胃失和降,积于胃中,食痰互结而成。故选保和丸(去酸涩之山楂)合温胆汤加减而拟“消化汤”以消食化痰。方中以陈曲、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消食导滞为主,半夏、陈皮、旋复花、代赭石、竹茹化痰降逆,三棱、莪术导滞散结,牡蛎制酸散结,枳实、木香、香橼、佛手理气导滞,茯苓健脾以助运化,共奏消食、化痰之功而获较单纯制酸为优之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