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贸易发展的优势分析
2010-08-15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刘苗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 刘苗
在世贸组织规则的推动下,我国国内贸易市场将逐步开发,贸易发展将逐步发展为全球一体化竞争。在当前国际贸易环境下,中国原有贸易发展比较优势呈现出各种困境,因此,我国为保持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地位,成为贸易强国,应该拓展长期以来实行的比较优势战略,同时注重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1 中国贸易发展中不同优势的涵义
中国的贸易发展优势一般来说分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这是两种对中国贸易发展影响程度不同的、居于不同层次的优势。
一般来说,比较优势是指在没有市场扭曲的条件下,贸易两国在闭关自守时本国产品价格比率与外国产品价格比率之间的关系。当一种产品的相对价格比率较低时,这种产品就具有比较优势,该国另一种产品一定没有比较优势。反之亦然,贸易伙伴国的情形则正好相反。
竞争优势是指贸易两国同质产品的实际价格差别,当一种产品的国内实际价格低于此种同质产品的国际实际价格时,那么,本国该产品就具有竞争优势,相反,就没有竞争优势。
在贸易发展中,比较优势展现了一个国家贸易发展的基本实力和静态表现,而竞争优势则是在国际贸易竞争环境中,在全球贸易一体化形势下,一个国家具备的超过他国的贸易对比优势。一个国家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如果持续发展,其比较优势将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比较优势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也成为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国际贸易发展中,要重视比较优势的考察及发展。
2 我国贸易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变化状态
总体来看,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却较为充裕,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这种现象短期内不会有特别大的改变。由此可见,我国在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还是很明显,而且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随着世贸规则推动下的全球市场一体化,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在长期与动态的时间推移后,出现逐渐消失态势。
2.1 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减
我国是人口大国,廉价劳动力规模庞大,劳动参与率较高,工资成本低、在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占领国际市场的低价格优势。然而,一方面,我国不是惟一的具有丰富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国家,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具有劳动力相对优势,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削弱了我国劳动力优势。另一方面,随着世贸规则推动下的我国市场开放,全球对于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增加的影响,相应地减少了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因而导致我国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下降。
2.2 有效劳动力减少
我国虽人口众多,但在人口老龄化影响下,有效劳动力逐渐减少,不利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而且,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减少,使国内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上涨,工资成本上涨,产品价格随之上涨,对产品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2.3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我国长期以来都是采取粗放型发展模式,过分强调数量上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产业规模,但制约了其他生产要素尤其是产品技术研发投入,不利于提升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2.4 贸易发展中的影响
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来看,连续的贸易顺差已经引发了国内本币升值,通货膨胀,国际间摩擦等现象,国内物价上涨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导致产品价格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3 深入分析中国贸易发展优势,积极促进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经济与贸易发展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很多贸易国家或采取种种壁垒政策,或伺机实施贸易摩擦手段,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诸多压力。因此,应该大力拓展与改善原有的比较优势,同时着重发展由比较优势转化而来的竞争优势,维护并发展我国的整体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3.1 拓展比较优势的发展空间
从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没有像发达国家一样充足的开发生产资金,而且生产技术水平也相对落后,因此资金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同时,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即为价格竞争优势,这种优势正是从劳动力比较优势中间接获得的,因此我国应继续发挥比较优势:
第一,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了我国自身利益,不能通过继续降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来获取优势,而应提高该产业的技术含量,在低价格的前提下,以高质量,较好的使用性能来占领国际市场。同时提高对其他产业的重视程度,兼顾发展,优化出口结构,从而使我国贸易发展保持长期优势地位。
第二,发展服务贸易。虽然现阶段我国贸易顺差引发许多货物贸易摩擦,但是很少有服务贸易方面的摩擦。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现实情况,通过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着重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积极寻求我国贸易发展比较优势的更大扩展空间。
第三,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大小,进而影响着比较优势的发挥程度。因此,为从实质上发展劳动力比较优势,我国应当从强化人才教育,培养职业化人才,并对现有在岗劳动者实施高质量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等方面,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为具有先进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使原有的劳动力方面的低成本优势转化成高生产效率优势,以降低国内产品实际价格,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因此,全面提升劳动力素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内的劳动力就业水平,促进充分就业目标的实现,还可以在本质上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促进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单一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向低价格产品的竞争优势的转变。
3.2 注重竞争优势的发展
由竞争优势理论可知,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基于比较优势而形成的一国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单纯的比较优势不能形成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几种具有竞争优势的是具有垄断性的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是竞争优势的要害。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的粗放型模式仍然起着主导作用,而且目前的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创新能力也不强,在贸易上的竞争力还是主要依靠劳动力方面的低成本比较优势。
因此,面对保护期之后多元而白热化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应当在发挥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来提升竞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将潜在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才能真正实现自身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好地应对当前的新形势。笔者认为,我国为发展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应该合理配置资源,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具体方案如下:
首先,进行资源整合。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贸易新环境,因此应通过资源重新整合来避免曾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应鼓励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积极出口产品,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而提高其竞争力以及我国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其次,改善产业结构。我国应着眼区域经济,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将那些产品关联性强,价值链长的产业通过整合,形成区域性产业集群。通过集群内部技术外溢、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再次,提升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强弱的根本,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效且具有长远影响的关键。因此,我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贸易强国的目标。在高校,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在企业注重创新员工的培训,同时国家应强化科研,使创新能力得到总体上的提高。
3.3 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实施适度保护策略
目前经济条件下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国内市场化程度提高,外汇体制更加开放,我国在这种新的贸易环境下,有必要在世贸规则范围内,实施贸易保护策略,加强对外贸易适度保护。选择贸易保护的相关产业时,我们应当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产业链长的产业,尤其是某些涉及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以及高技术的战略性产业。而且,政策手段也应有所选择,不是一般性地保护幼稚产业甚至保护落后产业,而是应该更加注重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开发权利的保护。
[1]戴文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内企业的本土优势[J].学术天地,2004,(8).
[2]符正平.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兼论新竞争经济学及其启示[J].国际贸易问题,19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