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

2010-08-15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岳馨

中国商论 2010年12期
关键词:物流业运输物流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 岳馨

1 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

(1)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2)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变暖,气温、大气环流异常。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恶化人类生存环境。据专家预测,如不改变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可能超过380亿吨,由此引发的温室效应将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物流与低碳经济的关系

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低碳经济需要现代物流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交通工具的污染。物流业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能源的消耗。交通的便利以及能源的消耗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效率,但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有数据显示2005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26%。可以说,物流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对象。物流业在消耗能源的同时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所以治理物流业成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第二,废旧物的污染。排放到环境中的一些废旧物有毒,如酸液、油类、放射性物质等,企业过分关注废旧物的回收成本,于是造成环境质量的恶化,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失。第三,发展物流变革创新又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措施。通过对物流业的改进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仅利于社会发展,而且低碳物流是物流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由此可以看出,低碳经济下的生产生活方式需要先进的物流方式来支持。

3 低碳物流的核心思想

低碳物流(Low Carbon logistics)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且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随之增大,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低碳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即需要形成一个与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这种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在维护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上,改变原来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低碳绿色物流转变。因此,现代低碳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它包括物流作业环节和物流管理全过程的低碳化。从物流作业环节来看,包括低碳运输、低碳绿色包装、低碳绿色流通加工等。从物流管理过程来看,主要是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目标出发,改进物流体系,既要考虑正向物流环节的低碳绿色化,又要考虑供应链上的逆向物流体系的低碳绿色化。低碳绿色物流的最终目标是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准则是低碳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即达到“共赢”的局面。

4 发展低碳绿色物流的对策

从物流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中看到,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低碳经济需要现代低碳物流的支撑。低碳绿色物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低碳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不仅企业需构建低碳绿色物流体系,政府部门也应采取相关措施来强化物流管理。

4.1 企业构建低碳物流体系

4.1.1 低碳运输

(1)对运输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系统规划

企业可以通过最优化问题模型及排队论理论,事先对路线进行合理规划,缩短并精简运输线路和不必要的环节。或者为运输工具安装GPS定位系统。因为有些物资在干线运输转为末端配送的环节上,有时需要设立仓库作为节点,这样会发生许多入库、出库的装卸作业,通过GPS定位把干线运输的物资数量在途中就纳入配送计划,可以取消干线运输与末端配送的边界。由此节约的装卸费用可以作为净利润。这达到了企业获利、社会福利增大的双赢局面。可见发展智能低碳物流对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2)采取共同配送,以减少污染

共同配送是指为提高物流效率对某一地区的用户进行配送时,由多个配送企业联合在一起进行的配送。

共同配送是多个货主企业共享一个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设施和设备,所以可以降低配送成本,还可以减少车流总量,减少闹市卸货妨碍交通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状况,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节省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提升商业物流环境进而改善社会生活福利。

(3)采取复合一贯制运输方式

复合一贯制运输指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采取多方式运输。这种方式在整体上为运输全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提供保证并且有效解决了由于各种市场环境的差异(如地理、气候、基础设施等)而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生产与销售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循环运转效率。

(4)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供应链的规模

第三方物流指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使企业集中资源用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降低企业成本,而且可以促使物流合理运输,减少配送环节,减轻交通拥挤的现象,缓解由物流运输给城市带来的环境污染。

4.1.2 低碳仓储

企业要以减少物流运输成本来选择合理的仓库地址,同时要使仓储面积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4.1.3 低碳流通加工

在进行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加工时,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减少环境污染。并且对加工中产生的边角废料集中处理,减少废弃物污染。

4.1.4 绿色包装

包装产品从原材料选择、产品制造、使用、回收和废弃的整个过程均应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即控制资源浪费、避免环境污染。

4.1.5 废弃物回收

如果对废弃物处理不当会导致二次污染。因此要建立对废弃物实施回收、分类、再加工、再利用的循环利用系统。

4.2 政府的低碳物流管理措施

4.2.1 财政补贴

企业采取低碳物流方式,需要有资金投入。由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导致单个企业不一定会主动进行物流改革,因此,政府应对企业进行低碳技术引进,对低碳物流给予鼓励和财政支持,引导物流企业向低碳物流方向发展。

4.2.2 税收减免

对进行低碳物流的企业,政府可在某些税种上进行免征或减收,调动企业采取低碳物流的积极性。

4.2.3 金融优惠

出台有关商业银行为低碳物流项目作贷款支持的政策,政府可以为低碳物流项目作贷款担保。

4.2.4 制定法律制度体系

大气污染随着物流活动的日益扩大而加重,政府应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限制废气排放量。限制使用高公害车辆,鼓励居民乘坐公共汽车。对排污费实行按排放量收取的措施。

4.2.5 限制交通流,控制交通量

发挥政府指导作用,促进第三方物流,使企业从自用车物流转向营业用货车物流,选择合理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提高企业物流效率,实现交通管制的现代化与智能化。以此来减少交通流,使交通拥挤现状得到改善。

[1]陈彦玲.经济危机将加快“绿色工业革命”的进程[J].中国流通经济,2009(6):46~49.

[2]戴定一.物流与低碳经济[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1):24~25.

[3]霍顿.全球变暖[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53~70.

[4]孟祥茹.论绿色物流[J].物流科技,2001.

[5]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

[6]秦分队.中国物流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6,(23).

[7]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6,(18).

猜你喜欢

物流业运输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西安市物流业发展问题研究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