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教乐学、一课一得是构筑高效课堂的根基

2010-08-15王燕飞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学定乐学人物形象

王燕飞

随着江苏教育新政的实施,如何在减时减压的情况下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已是每个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何谓高效课堂?这似乎没有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有人认为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能把相关知识点拓展延伸,能全面揭示规律方法的课就是高效课堂;有人认为学生讨论热热闹闹的课就是高效课堂;有人认为学生做了一题又一题的课就是高效课堂……而我认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确保学生一课一得的课才是高效的课。

一、师生民主平等,构建和谐课堂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学生等问题是建立和谐课堂的关键。记得有人说过:“把教学当作事业来做的教师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把教学当作职业来做的教师至少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善待自己的工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学生,才会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才会构建和谐课堂、高效课堂。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发表各自在学习过程中的意见,可以与对方就学习中的不同见解展开探讨甚至争论,民主的气氛越浓,课堂就越和谐。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就不会死气沉沉,教师就不会担心学生躲着不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才是保证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课一得,是确保高效课堂的根本

教师善教学生乐学,课堂气氛和谐融洽,为创设高效课堂打下了基础。然而,高效课堂的根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一课一得”。大家都知道,教师占主要角色的传统课堂模式早已被淘汰,教师上课喋喋不休,惟恐把知识点、规律方法讲漏,而学生往往听得晕头转向,收效甚微。如今,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早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先学后教”就是指学生在课的前15分钟内根据学法指导自主学习,然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展示中学生没有问题的内容不要讲,有问题的请学生讲,有错的让学生订正,一人不行的内容小组讨论,保证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充分自主学习。

“以学定教、一课一得”就是教师在课的20分钟时间内根据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同时以解决一类问题或解决一个知识点为核心,达到人人过关。

就拿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吧,我在复习小说专题分析人物形象时设置了一个最基本的题型:在《幸福倒计时》这篇小说中三元是个怎样的人?小说在刻画三元这一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然后提示学法指导:(1)首先在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语言、心理、动作、神态、肖像、细节等)三元这个人物的语句。(2)仔细体会这些语句,然后根据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分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3)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分析其对烘托三元的作用。(4)注意作者或其他人物对三元的介绍和评价。(5)语言组织要求:三元是一个的人物形象,并作适当分析。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对三元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师生互动,教师对展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点评总结,同时出示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训练。例如,《幸福倒计时》这篇小说中刻画三元这个人物有何作用?并告诉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从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方面去分析。这样学生对如何把握小说人物形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以学定教、一课一得”就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训练为过程,以师生互动为原则,以当堂检测为结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思想、方法是否已转化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这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组织反馈矫正,消化巩固。

三、反馈矫正、消化巩固是确保高效课堂的有力举措

课堂最后10分钟必须安排反馈矫正、消化巩固。这是巩固课堂成效的必要环节。或者可以这样说,没有课堂反馈练习的课等于就是无效的课。这是验收学生学习成效的一步,这一环节不仅检验学生知识点层面学习任务是否完成,更是检验学生是否已记住、理解、会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这一环节必不可缺。教师对在反馈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评,及时再训练,以确保课堂成效。

现在各省、各市推出的高效课堂模式不一而足。我认为最适合学情、最能使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师善教学生乐学、一课就有一得的课就是高效的课。“授之以渔”远比“授之以鱼”高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勇于创新,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坦然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学定乐学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