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角色作用的思考

2010-08-15金宁静

中学语文 2010年12期
关键词:祥林嫂探究教师

金宁静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角色作用的思考

金宁静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在教师精心的策划、组织、指导之下进行,教师必须在如下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出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设计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组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给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技巧;参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组织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评价。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师角色 指导作用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不少教师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认识有所偏颇,他们片面地认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自己学,自由发展,放弃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得课堂教学放任自流,造成的危害不言自明。事实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在教师精心的策划、组织、指导之下进行,是一种限制下的自由,它不等于放羊,不能把自主变成无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更高而不是更低,教师必须在如下方面对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出指导:

一、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它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必须对学生作价值引导,认识学习方法革命的伟大意义。努力营造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当然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有不完全相同的意见。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甜头。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机会,不可以因课时紧、教学成本高而急功近利。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快乐。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体验,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二、设计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的革命,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都用这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要把握教学的全局,高屋建瓴,创造地使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在每一学期有计划地开展几次,花时间、花力气做好。教师必须根据课程学习的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设计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教学设计更要注意从学生学习的问题中来,我们可以在每一节课前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质疑问难,然后把学生零散的问题加以整合,寻找与教学目标的契合点,从中提炼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焦点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中心任务,设计教学的流程。教学设计宜宽不宜窄,可以给探究的问题,如教学《祝福》,让学生就“祥林嫂是怎么死的”问题,进行探究,层层归因;或给探究的范围,如学习《边城》,给学生三个探究的方向——理解醇厚的人性美、人情美,欣赏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体味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要充分考虑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设计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避免出现新问题时手足无措。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科学的设计下激活思维,享受发现与探究的喜悦;课堂教学才能够实现其最高的效能。

三、组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

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人人参与,其常态方式是前后桌的四个学生为一组,教师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角色定位,如主持者,组织小组的学习;如“记录者”,记录小组的讨论内容;“汇报者”,汇报小组讨论内容;“自由人”,负责对其他人提问和答疑等。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可以互换。当然小组合作也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按程度、性别等组合。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在多种组合中得到更多的交流和碰撞,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给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技巧

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技巧,讲究合作方式,丰富讨论形式,提高合作效率。如怎样组织——根据自己的感受快速确定学习课题,明确分工,组织讨论;怎样发言——先总后分,说明观点,阐述理由;怎样倾听——迅速抓住说话者的观点;怎样质疑——围绕课文题目、课中插图、课中文字、课中标点、课中空白、课中结尾等质疑;怎样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怎样记录——分条陈述等。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这些问题已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障碍。让学生把困难提出来,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对有价值取向且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问题,可作为进一步合作、探究的目标。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找出关键问题所在。可以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到对知识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目的。

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技巧可以采取让学生先参与学习,遇到问题后,再提出讨论,比较优劣,选择该怎样做。这样教常常让学生走弯路,但走弯路有时候比走捷径更利于学生成长,因为它给了学生体验、反思、选择的机会。

五、参与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

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不出问题,或学习讨论无法深入时,教师就要挺身而出,参与其中。捕捉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的火花,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给学生以点拨,用启发、类比、联想、提示、示范、变换角度、回忆旧知识、指明方向、逆向思维等方法对学生进行 “疏导”,使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如在《祝福》祥林嫂死因的探讨中,学生对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死所负有的责任,更多地从祥林嫂再到鲁镇,反复讲述阿毛的故事,遭到冷漠唾弃方面理解。我们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揣读课文,提示一个细节:“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鲁镇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为什么“仍然叫她祥林嫂”?不叫她“祥林嫂”应该叫什么?由此去体会社会的集体无意识,鲁镇的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从一而终”观念对祥林嫂的逼迫和戕害。教师的参与不能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向已有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又如在对祥林嫂之死社会原因和自我原因的合作探究之后,教师还可以继续引进多元化解读,让学生对祥林嫂之死从自然的角度再作探索,使学生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的无限宽广。

六、组织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进行评价

每一节课或每一项教学活动之后,组织自评、他评、师评,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可以让学生自主评出最佳表现奖——最佳表现个人、最佳表现小组。彰显他人长处,欣赏他人进步,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驱动自我学习、发展表现的意识,促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性循环。评价应当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应当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问题有时候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找到自己发展的瓶颈,也有利于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教师同样是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自己的角色地位,在已经拥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之上,认真研究新课改的理念,明确新课改的目标要求,研究新课改的发展趋势,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以及主体的“教学活动观”和正确的“教材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敢于去实践、去探索,提高自己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能力与技巧。

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祥林嫂探究教师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柳妈的善良是把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