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2010-08-15九江学院王世平赵春燕

中国商论 2010年2期
关键词:附加值跨国公司价值链

九江学院 王世平 赵春燕

1 加工贸易与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在1985年由Michael E.Porter提出的。Porter认为价值链的内涵是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当无法识别企业具有哪些优势时,把企业的各项活动根据其对企业经营价值的影响分成若干个小的活动,即价值活动,并进行分析,考察这些活动本身以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Kogut认为国际商业战略的设定形式实际上是国家的比较优势和企业的竞争能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国家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价值链条各个环节在国家或地区之间如何空间配置的时候,企业的竞争能力就决定了企业应该在价值链条的哪个环节和技术层面上倾其所有,以便确保竞争优势。而价值链的描述尺度是多维的,本文使用的是Feenstra & Hanson 及Dixit & Grossman的成本法来定义价值链,即价值链是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总和,价值增值表现为参加各阶段生产要素的所得构成的产品增值。价值链的周期增值过程用微笑曲线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微笑曲线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属于区域性竞争,企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朝曲线两端发展,左边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右边加强以客户为导向的销售服务。加工制造位于价值链附加值曲线的最底端,利润相对薄弱,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就必须向两端延伸,愈向两边走,企业获得的附加值就越多。

2 江苏加工贸易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根据加工贸易主要方式的变化可将江苏加工贸易发展分为三阶段:1988年以前为起步阶段、1988~199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1995年至今为高速增长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来料加工装配为主。在这一阶段,江苏加工贸易主要产品为资源密集型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很低,加工贸易作为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创汇的启动模式,与吸收外商投资息息相关。第二个阶段,以进料加工为主,亚洲“四小龙”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直接动力。在这一阶段,江苏加工贸易主要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附加值有了较好的提升,加工贸易在产品结构上与外商投资更加趋于一致。在价值链上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第三个阶段,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推动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加工贸易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分工层次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加工贸易主要产品由纺织产品逐渐向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过渡,完成了加工贸易产品主要以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虽然这一阶段江苏加工贸易附加值有所提高,然而从全球价值链看,江苏加工贸易还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2.1 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加工环节大都还处在劳动密集型且技术含量不高的水平上,仅有的部分高技术、深加工产品的出口往往也存在加工过程短暂、增值不高的问题,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高新技术设备和中间投入品等生产要素要从国外进口。根据抽样调查统计,江苏目前只有20.7%的加工贸易企业进入了中间产品的生产阶段,79.3%的企业从事产品装配和一般零部件的生产。这种分布状态说明江苏加工贸易企业仍然处于加工装配阶段,产品附加值较低。这一点也可以从加工贸易增值率予以说明。加工贸易增值率是价值链升级指标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该指标主要从增值的角度综合反映了加工贸易沿着价值链升级与价值链延长的状况。2002~2007年江苏省加工贸易增值率分别为33.8%、26.0%、19.5%、26.5%、43.4%和54.3%。可见近年来江苏省加工贸易增值率虽然逐步上升,但其增值率除个别年份外基本都在50%以下,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增值状况并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江苏省加工贸易在商品的国际化生产中并没有占据价值链的“战略性生产环节”,而是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位于价值链的低端。另外,江苏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制约了其增值率的提高,跨国公司注重的是全球产业链的价值最大化而不是加工制造环节本身的价值最大化,其跨国避税、利润转移也就难以避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增值率。如江苏某企业生产并出口到美国的芭比娃娃,在美国本土的沃尔玛超市的零售价为10美元,而从中国到美国的到岸价格是2美元。在这2美元里面还包括了1美元的运输费等费用,0.65美元的原材料进口费,真正落到中国企业手里的只有0.35美元的加工费。而这种现象在江苏加工贸易产品中普遍存在。因此,江苏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比较低,对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相当有限。

2.2 产业关联程度低,“飞地效应”明显

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一直是江苏加工贸易的主体,无论是企业数量,还是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外商投资企业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2007年江苏省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为7810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6185家,占江苏加工贸易总企业的79.2%,出口2262.1亿美元,占江苏加工贸易出口的95.0%,进口1450.2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口的94.0%。2007年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有59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8家,占81.4%。

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比重过大,使得江苏加工贸易产业关联程度较低,“飞地效应”明显。调查显示,18.7%的外资企业原材料与零部件由母公司内部采购,13.5%的由母国进口,15.4%的由订购方提供,52.4%的在中国采购。而国内采购的外资企业中,56.2%的企业国内采购的中间投入品是初级产品,31.6%的企业国内采购的中间投入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与技术密集型投入品仅占12.2%,将近一半的企业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比重低于30%。可见在整个加工贸易的科研开发、产品设计、制造、销售、运输、售前和售后服务等业务环节的价值链中,江苏加工贸易企业处在产业链条低端,没有占据战略性位置,带动作用小,特别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因而江苏加工贸易的发展就不能给国内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市场,也就很难通过加工贸易带动相关工业发展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改善与升级。

3 价值链基础上实现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

3.1 完善R&D引资政策,吸引“微笑曲线”左端移入

价值链的周期增值过程用微笑曲线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初期的主要内容是把组装加工环节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也就是把“微笑曲线”中附加值最低的部分转移到中国。随着跨国公司为建立新的竞争优势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新一轮资源配置和生产要素的整合,其在华投资的企业价值链结构和产业结构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跨国公司在华加大了在价值链上游研究和开发环节的投资。基于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的新特点,即跨国公司开始将内部服务业和研发中心向外转移,江苏省要鼓励企业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江苏省要把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吸引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大型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度,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江苏省设立科研开发中心,引导跨国公司把“微笑曲线”的左端移入。

3.2 促进产业关联,消除“飞地效应”

目前江苏省加工贸易大体上处于基本组装和简单加工环节,模式上仍然带有“大出大进”的特点,缺乏前向和后向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对中上游产业,如原材料工业等基础产业的带动作用小。如果能够促进和充分发挥江苏加工贸易的关联效应,那么其前后向关联产业就能够相应的发展起来,从而带动江苏省整体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江苏省加工贸易产业的主体是外资企业,加工贸易产业关联作用偏低使得外资企业与中国国内企业的联系比较少,外资的技术扩散和其他相关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一旦加工贸易产业关联作用加强并得到充分利用,那么国内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企业的联系就会进一步加强,这不仅可以加大跨国公司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江苏加工贸易企业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拉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产业链条,消除“飞地效应”,带动当地关联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会促使母公司进一步的资本投入和技术转移,并且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跟随性投资。

3.3 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境外加工贸易的发展

当今国际经验表明,贸易与投资的关系日益密切,一国以单打一的方式一味扩大出口,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必须辅以必要的对外投资,这样才能真正贴近市场,了解当地市场信息、发展动向,并通过售后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自身的产品,以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从而长久占领并扩大当地市场。境外加工贸易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推动江苏省境外加工贸易发展,首先应简化境外加工贸易业务的审批程序,加强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提高管理部门的效率,避免因审批的多层次、多部门、时间长给企业境外投资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应结合江苏省产业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制定江苏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的行业政策。对于各行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实行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江苏的成熟产业和多余生产力,扩大成套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最后应建立境外加工贸易信息服务体系。

[1]张燕生.我国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的方向[J].宏观经济研究,2004,(2).

[2]马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2).

[3]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附加值跨国公司价值链
以跨国公司为载体提升城市国际交往功能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炼厂低附加值硫磺作改性沥青稳定剂的探索研究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附加值
附加值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中国制造”:助力“一带一路”价值链的提升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的品牌战略——文化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