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①
2010-08-15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孙庆珠付寅琦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孙庆珠 付寅琦
浅谈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①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孙庆珠 付寅琦
本文针对聊城旅游业发展要求,分析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情况,提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构想,以期推动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聊城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作为人类文明宝贵财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不仅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又是各种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合理地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与利用,不仅有利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而且还能促进当地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10月17日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1)口头传统和表述,(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1]。
根据定义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我国一部分学者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民间音乐、传统戏剧、民间美术、民俗等十大类别。目前,受国务院出台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分类的影响,以表现形式、内涵为划分依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10类的分类方法已被广泛认可。
2 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分析
聊城位于山东西部,冀鲁豫交界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交融之地,齐鲁文化与燕赵文化碰撞之处。因此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旅游开发和利用对增强聊城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使聊城旅游业保持独特个性、提升文化品位、提高聊城旅游的知名度有着重要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
聊城不仅拥有众多文物古迹,也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2010年聊城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了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其中11项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2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3项。临清山东快书、临清贡砖烧制工艺、东昌木版年画和阳谷张秋木版年画、聊城杂技、冠县查拳、东阿阿胶、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齐全。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分类中的所有种类,为开发类型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认识
虽然聊城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但多数未被广大市民熟识。笔者就“你了解哪些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问题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像“聊城杂技”、“东昌葫芦雕刻”、“东阿阿胶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聊城市民较为熟悉的,但是像“查拳”、“鱼山梵呗”、“柳林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民了解得不是很多。这说明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性不强、距离市民的文化生活较远。市民不熟知本地遗产情况下对游客的介绍也会大打折扣。这种状况会大大影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待于进一步宣传和认识。
(3)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极高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极高,部分代表项目在全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东阿阿胶为例:阿胶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因出聊城市东阿县而名阿胶。历史上,东阿阿胶曾经作为历朝历代的贡药,被称为“国药瑰宝”。三国时期的大才子曹植,唐太宗李世民、杨贵妃直到清朝的慈禧、曾国藩、李鸿章等,都是阿胶的忠实“粉丝”。可以说东阿阿胶在中国是家喻户晓。东阿阿胶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瞩目是在1915年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上东阿阿胶一举夺得金奖。之后更是作为山东省的出口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外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形成了东阿阿胶的大品牌效应。这种价值极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潜力不可估量。
(4)普遍面临濒消失的危机
聊城的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失传灭绝的危机。如一些民间工艺美术技艺,不但产品少人买,也几乎没人学。71岁的东昌木版年画传承人栾喜奎说,刻木版画费时费力,刻一组一般要用半个月,材料要用梨木等优质木料,刻坏一点,整块板就没法用了,所以成本不低。买的人少,现在他刻的也很少了。因此栾喜奎的子女都没以制作东昌木版年画为业。郎庄面塑75岁的传承人郎秀才说,30多年前,郎庄的男女老少都会做面塑,如今村里会做的人寥寥无几。由于面塑买的人少,不挣钱,朗秀才的儿子外出打工也没跟着他学做面塑。聊城这种民间传统文化瑰宝后继乏人的现状急需改变。合理的旅游开发不仅能起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作用而且还有利于其传承发展。
3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构想
丰厚的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如开发利用得当,不仅有利于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而且将会为聊城的旅游业增添无尽的魅力和效益。
3.1 加大宣传,营造聊城浓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环境与氛围
一是通过提高聊城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鉴赏能力,来加强对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聊城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度和认知度偏低,影响了对游客宣传推荐。这就要求一方面举办培训班,提高旅游从业者对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鉴赏能力,使之能够恰如其分地传达或阐释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达到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力的目的。另一方面制作多元化、个性化的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手册、书籍以及音像制品宣传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可建立聊城遗产旅游信息网站,通过文字、动画、宣传片等形式来展现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通过活动来展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如定期举办民间艺人评选、民间节庆、传统工艺大赛等活动。这既能展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又能提高游客对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为日后深入参观、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下基础。
三是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推介会,增强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比如东阿阿胶亮相上海世博会,既传承了中国中医药文化,又加强了世人对阿胶的了解,极好地宣传了东阿阿胶。
3.2 科学论证、适宜性分析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选择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
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但并非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宜旅游开发,而开发的模式也并非一致。这就要求对聊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和适宜性分析,根据每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身特性、地域分布、经济发展基础、旅游需求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精心设计,选择合理有效的旅游开发模式。
(1)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以采取动静结合,丰富体验的方式。如东昌木版年画和张秋木版年画、东昌雕刻葫芦、冠县郎庄面塑等因其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可以通过静态展示(如作坊、展览馆展示等)利用图片、文字、手册、解说、实物等方式介绍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名称、活动形式、传承人、保护状态等信息,使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详细了解遗产信息,体验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美感。
(2)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结合企业,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比如东阿阿胶、临清的健脑补肾丸具有重大的医药价值、强调疗效。开发工业旅游,让游客欣赏阿胶及健脑补肾丸的制作流程和工艺,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可以采取依托景区、集中展示和修学旅游、弘扬文化的思路进行旅游开发。如临清山东快书、聊城杂技,冠县查拳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在特定的景区采用舞台表演的方式加以展示,给游客带来视听享受。也可开发修学旅游项目如以“走进民间艺术,接触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发出丰富的旅游观光和特色修学旅游路线,建立一些实习基地,推出各种修学教育旅游活动。
总之,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聊城浓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旅游的本质游客的心理需求,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将提升聊城文化品位和聊城旅游的知名度。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EB/OL].http://www.unesco.org.
F590
A
1005-5800(2010)11(b)-178-02
山东省教育厅立项课题《聊城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的阶段性成果(J08WF68)。